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刚刚码完这一章。年前家里事情多,诸事繁杂,劳大家久等了!
————————————————————————————
“买煤?买了多少煤?”袁团长对后勤军官不经请求就动用预备金的事情并没有什么责备的话。在他看来,能把事情干好是后勤部门的职责所在,要是屁大点的事情都要请示汇报,那样的部队也别想有战斗力。
“按照现在咱们三千人左右的用量,吃饭喝水,连带算上简单洗洗什么的,大约买的煤够用两个礼拜的吧!”后勤军官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那够干什么的?明天再去买点,钱不够从团部请款!”袁团长没嫌后勤军官自作主张的买了煤,反倒认为买得太少。“这点煤够干什么的?未雨绸缪懂不懂?你们后勤部门的就得把战士们都照顾好了,现在咱们这儿三千人呐!人吃马喂的可不是小数,稍有点问题还怎么抗洪?你这事儿就不用我操心了吧?回头团部会跟上面打报告的,钱不够不用你操心!”
“那,团长,咱买多少?”后勤军官犹豫了一下问道。
“买多少?”袁团长也被这个问题给卡住了,他想了想,忽然回过头来问张-工程师道:“张-工,您看今年这抗洪什么形势?我们准备多长时间的燃料才够?”
“哦,咱们现在的时间是六月底,雨季怎么的还有两个月,至少得准备一个月的煤吧!这煤也不能存在低处,只能存在大堤上,估计也存不了太多。”张-工程师估算了一下道。
“先准备两个月的吧!”袁团长想了想道:“料敌从宽,准备多一点的好。就把煤存在大堤上,下面用沙袋垫起来,别让雨水打湿了。”
后勤部门的军官听到了袁团长的命令,下去执行去了。不过袁团长却不知道,他现在发布的一个自以为简单的命令,为后来受灾群众留下了多大的一笔保命的重要物资。
第二天一早,地方政-府派来疏散当地村民的联络人员到了。这些人大多是当地乡镇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每两三人一组,各自负责不同的片区。他们非常熟悉各自片区的村官和村干部,他们将带领战士们下到各村,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暂时搬迁到其他地方去。
对于离开的村民,他们可以选择投亲靠友,也可以住到政-府协调的临时安置地。不过政府协调下来的临时安置地都是当地已经停课的小学或者中学,也就算是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有干净的上下水而已。
不过这也算是不错了,至少比现在露宿在大堤上抗洪救灾的战士们要强得多,不至于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甚至有条件的话,还能在临时住的校舍里挂上个防蚊蝇的蚊帐和门帘,让自己的这个夏天过得舒服一些。
当然要说住的条件,这些临时安置点也只是把课桌椅拼一拼勉强可以睡下的地方。要说什么舒适之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吃,那也只有上面发下来的一部分救济口粮。要想吃得好,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不过在这个时间段,除非你家里有足够的积储,否则光凭花钱去买,任你多有财力和本事也难以办到。现在一些小地方的物资供应已经明显紧张起来了,要想买到新鲜和足够的疏散和肉食,都需要到一些大城市,临近高速或者铁路站场的大型批发市场去。小地方道路积水严重,车辆驶入都很困难。
之前李老二李老板在肉价上刁难部队的战士们,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关键是他手里渠道、有货源、也有车辆运输,老百姓想凭着自己的能力跑出几十里地买东西,却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可对于农村百姓来讲,哪怕大水淹了自家的地,甚至堵到了自家的村口,但有一线之机,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小家远走。
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自己家里生活条件再差,那也比搬去安置点里吃睡都不安稳的强。再者,自己家的自留地虽然淹了。但这个季节,地里的菜也好,粮也好,加上自己存的粮食,好歹弄弄就是一顿饭。总好过去到那些安置点里,连锅灶都不是自己的,什么都要和人家合用才行的地方要强得多。
还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农村的老人,更是本着破家值万贯的思想。只要家里的房子还在,还没被大水淹得住不下人,他就会选择一直坚守下去。哪怕家里的房子的房基被多日的降雨泡的摇摇欲坠,但只要房子还没倒,他们就还会一直守在那里。
不了解农村情况的人恐怕会笑话他们狭隘,但只有真正熟悉了农村情况,了解这些老人心理的人,才会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度,农民和土地之间的故事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也就是在近几十年里,农民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才算拥有了生存的根基。避免了那种几百年因土地而发生的,一治一乱的可怕循环。
所以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之情,是隽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哪怕是那些自认为脱离了土地的城市市民,不一样对具有土地价值属性的房地产情有独钟吗?他们宁愿花上几辈子的财富,背上沉重的贷款购买的房产,不一样是依附于土地的一种衍生财富吗?
负责给一百多村庄疏散的战士被分成了三十多组,平均每组人需要负责三到四个临近的村庄。而每组负责疏散和引导村民的战士大约由五名战士和十多名民兵组成,这样每组人下到村庄后,又会化为一名战士带两个当地的民兵,然后挨家挨户的入户给老百姓做动员。
————————————————————————————
“买煤?买了多少煤?”袁团长对后勤军官不经请求就动用预备金的事情并没有什么责备的话。在他看来,能把事情干好是后勤部门的职责所在,要是屁大点的事情都要请示汇报,那样的部队也别想有战斗力。
“按照现在咱们三千人左右的用量,吃饭喝水,连带算上简单洗洗什么的,大约买的煤够用两个礼拜的吧!”后勤军官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那够干什么的?明天再去买点,钱不够从团部请款!”袁团长没嫌后勤军官自作主张的买了煤,反倒认为买得太少。“这点煤够干什么的?未雨绸缪懂不懂?你们后勤部门的就得把战士们都照顾好了,现在咱们这儿三千人呐!人吃马喂的可不是小数,稍有点问题还怎么抗洪?你这事儿就不用我操心了吧?回头团部会跟上面打报告的,钱不够不用你操心!”
“那,团长,咱买多少?”后勤军官犹豫了一下问道。
“买多少?”袁团长也被这个问题给卡住了,他想了想,忽然回过头来问张-工程师道:“张-工,您看今年这抗洪什么形势?我们准备多长时间的燃料才够?”
“哦,咱们现在的时间是六月底,雨季怎么的还有两个月,至少得准备一个月的煤吧!这煤也不能存在低处,只能存在大堤上,估计也存不了太多。”张-工程师估算了一下道。
“先准备两个月的吧!”袁团长想了想道:“料敌从宽,准备多一点的好。就把煤存在大堤上,下面用沙袋垫起来,别让雨水打湿了。”
后勤部门的军官听到了袁团长的命令,下去执行去了。不过袁团长却不知道,他现在发布的一个自以为简单的命令,为后来受灾群众留下了多大的一笔保命的重要物资。
第二天一早,地方政-府派来疏散当地村民的联络人员到了。这些人大多是当地乡镇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每两三人一组,各自负责不同的片区。他们非常熟悉各自片区的村官和村干部,他们将带领战士们下到各村,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暂时搬迁到其他地方去。
对于离开的村民,他们可以选择投亲靠友,也可以住到政-府协调的临时安置地。不过政府协调下来的临时安置地都是当地已经停课的小学或者中学,也就算是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有干净的上下水而已。
不过这也算是不错了,至少比现在露宿在大堤上抗洪救灾的战士们要强得多,不至于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甚至有条件的话,还能在临时住的校舍里挂上个防蚊蝇的蚊帐和门帘,让自己的这个夏天过得舒服一些。
当然要说住的条件,这些临时安置点也只是把课桌椅拼一拼勉强可以睡下的地方。要说什么舒适之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吃,那也只有上面发下来的一部分救济口粮。要想吃得好,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不过在这个时间段,除非你家里有足够的积储,否则光凭花钱去买,任你多有财力和本事也难以办到。现在一些小地方的物资供应已经明显紧张起来了,要想买到新鲜和足够的疏散和肉食,都需要到一些大城市,临近高速或者铁路站场的大型批发市场去。小地方道路积水严重,车辆驶入都很困难。
之前李老二李老板在肉价上刁难部队的战士们,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关键是他手里渠道、有货源、也有车辆运输,老百姓想凭着自己的能力跑出几十里地买东西,却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可对于农村百姓来讲,哪怕大水淹了自家的地,甚至堵到了自家的村口,但有一线之机,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小家远走。
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自己家里生活条件再差,那也比搬去安置点里吃睡都不安稳的强。再者,自己家的自留地虽然淹了。但这个季节,地里的菜也好,粮也好,加上自己存的粮食,好歹弄弄就是一顿饭。总好过去到那些安置点里,连锅灶都不是自己的,什么都要和人家合用才行的地方要强得多。
还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农村的老人,更是本着破家值万贯的思想。只要家里的房子还在,还没被大水淹得住不下人,他就会选择一直坚守下去。哪怕家里的房子的房基被多日的降雨泡的摇摇欲坠,但只要房子还没倒,他们就还会一直守在那里。
不了解农村情况的人恐怕会笑话他们狭隘,但只有真正熟悉了农村情况,了解这些老人心理的人,才会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度,农民和土地之间的故事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也就是在近几十年里,农民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才算拥有了生存的根基。避免了那种几百年因土地而发生的,一治一乱的可怕循环。
所以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之情,是隽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哪怕是那些自认为脱离了土地的城市市民,不一样对具有土地价值属性的房地产情有独钟吗?他们宁愿花上几辈子的财富,背上沉重的贷款购买的房产,不一样是依附于土地的一种衍生财富吗?
负责给一百多村庄疏散的战士被分成了三十多组,平均每组人需要负责三到四个临近的村庄。而每组负责疏散和引导村民的战士大约由五名战士和十多名民兵组成,这样每组人下到村庄后,又会化为一名战士带两个当地的民兵,然后挨家挨户的入户给老百姓做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