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当利矛遇上坚盾
年的莫斯科,既是近代俄罗斯典型风格的反映,又充分展现了红色苏维埃连续五年计划的成果,它的宏大曾让来自西方的访客们惊叹不已,它的繁荣亦令整个世界为之折服。战火无情,德国空军不惜代价的攻击令这座城市在短短几天内即承受了上万吨高爆炸弹和燃烧弹的猛烈侵袭,但透过弥漫的硝烟,莫斯科的轮廓依然清晰地描绘在苏俄广袤的土地上。它的残墙断壁,它的废墟瓦砾,甚至那肮脏潮湿的下水道,仍旧是苏俄战士们顽强抗敌的阵地
在一条条几乎不能称之为街道的街道上,铿锵的履带声就像是顽皮的孩童在用金属勺子刮蹭瓷盘,刺激着人们的耳膜、心肺乃至魂灵。在接连不断的枪声衬托下,一辆辆炮塔和车身呈四方形、醒目处喷涂有白色铁十字徽标的坦克以缓慢沉稳的速度前行,时不时停下来向近或远、静或动的目标开火,时不时接受对手发射的枪弹考验。在大多数时候,苏军的反坦克枪和小口径火炮都难有作为,反倒是埋藏在瓦砾碎石中的反坦克地雷和手拉式炸药发挥着令人意外的效用。除此之外,使用“莫洛托夫鸡尾酒”也即是燃烧瓶的猛士们,做着用血肉之躯换取钢铁之躯这看似不划算的交易——来自大后方的预备队源源不断,德军除第4装甲集群之外的坦克部队却还在上百公里之外
激烈的战斗中,淡灰色涂装的轮式和半履带式装甲车在瓦砾中艰难行进。为了压制那些多以非自动武器抵抗的守军,它们的机枪和机关炮似乎没有一分钟是完全安静的,有些上面还搭载有迫击炮,不断以高抛的弹道攻击那些藏匿于障碍物之后的防御者。这些装甲车并不都是专门的战斗车辆,它们非常有限的装甲也成为苏军反坦克战斗人员偏爱的目标。只要驶入一条位于战线上的街道,它们车身上的弹孔便会迅速增加,这种攻击有时候无关痛痒,有时候却是极其致命的
惨烈的战斗在考验双方技术兵器的同时,也在考验官兵们的意志。戴着大耳沿钢盔、穿着深灰色作战服的步兵无疑是德国陆军的传统象征,他们如今虽然在战术上从属于所向披靡的机械化军团,但这些训练有素并且经验丰富的战士显然比那些藏身于坦克装甲车内的同伴更有勇气:他们数人或是十几二十人为一组,以矫健的身姿在充满危险的街道上“跳跃前进”——时而以损毁的房屋、残破的花坛亦或是车辆残骸为掩体短暂停留,时而在同伴的掩护下健步如飞,任凭子弹从他们头顶和身旁飞过。敌人有时候藏得非常隐蔽,有时候藏身于难以对付的位置。于是,步枪手们拿出了狩猎的准头,冲锋枪手们总是在沿着墙角“冲锋”,反坦克手则扮演起了“城市强拆队”的角色,但纵然如此,战斗之胶着还是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料
“心流弹”
一名看起来可能就二十出头的德军士官猫腰小跑地来到了街口,激烈的枪声正从前方传来,手持各种枪械的步兵们仍在艰难地向着城市中心推进。这名臂膀上佩有高射炮标识的士官右手拿着略显小巧的双筒望远镜朝前观望,左手配合着口中的号令不断挥动。只见两名体格健硕的士兵拖来一门37毫米口径的单管高射炮,后面还跟了两个扛弹药的家伙。这种安装着车用大轮胎的火炮虽然炮管细长,一看就要比相同口径的步兵炮笨重一些——需要连续射击的高射炮若是轻飘飘的,弹药的后坐力也会让它们过于激烈地“跳舞”的
就位之后,两名炮手极其默契地一拉一推,不怎么费力就将这原本炮口朝后的高射炮转了过来。紧接着,他们一个调整炮口、一个安装炮匣,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完全没有一丝拖沓
街面上横七竖八地散布着不少尸体,这来自战场的死亡气息给人以无形的压力。士官将自己瘦瘦的身体紧紧倚靠着墙角,双眼不曾离开望远镜。此时天色渐暗,建筑物的轮廓模糊了,但那些在枪口跳跃的火光更是清晰
“左前方街口位置二楼距离150”
士官话音刚落,却听得子弹啸然而至,战场上的生与死已非人力可控,细微的偏差亦不是人耳能够辨认的——士官还未来得及祈祷,居于他左侧半米处的炮手却已应声倒地
心中全无侥幸之感,士官急促地喊道:“洛尔?洛尔医护兵医护兵弗里茨,先帮洛尔止血”
战场救护既是人道亦为常理,靠左的那名弹药手立即上前查看同伴的伤势,但战斗并不会就此暂停。第二名弹药手自动填补了炮手的空缺,另一名炮手经过了短暂的迟疑,亦遵照士官先前的指令对火炮进行最后的微调。
突然袭来的子弹在火炮护盾上蹭起几颗火星,反弹之后便不见了踪影。
射程之内恐怕已有苏军的枪手盯上了这个炮组,士官既惊又怒:“别管他,开火”
子弹击中炮盾时,炮手本能地低下了头,但基于高射炮已经调整到位,他依然按下射击控钮——由于没有固定炮位,且是炮口向前的平射,半吨多重的高射炮在“咚咚”的吼叫声中小幅度地向后跳跃起来,看起来就像是有只无形的魔手在操控着这大号“玩具”
近在咫尺的炮火令人耳朵发懵,士官双眼却紧盯着百多米外的建筑物。它显然是在德军的轰炸或者炮击中受到了破坏,原本六层楼的建筑物已然坍塌了大半,但临街一侧还剩下小半,先前出现机枪火舌的就是二楼的一处窗口。
通常在部队行军过程中担当临时防空之用的单管高炮虽然没有穿甲弹,但对付轻装甲目标和普通掩体还是能够胜任的。炮声仍在街道上回荡,炮口指向的那栋残破楼房就已接连腾起了爆炸的火光,从那些霍然出现在外墙上的巨大豁口来看,藏匿在屋子里的苏军机枪组似乎难逃一死
高炮的射击需要既快又准,不到三秒,连贯而迅速的射击就打光了装有37毫米高射炮弹的特制弹匣。那半栋建筑物主体犹在,从外部来看却已不再有生命活动的迹象。
“长官,洛尔肺部中弹,伤势很糟糕,我们得立即把他送到野战医院去”医护兵并没有及时出现,但经验丰富的老兵足以对常见的伤势作出最基本的判断。炮声刚刚平息,他便迫不及待地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到。
年轻的士官毫不犹豫地命令说:“你和约瑟夫把他抬到后面去,交给医护兵就立即回来”
两名弹药手不敢有丝毫的迟疑,抬着嘴角已经开始流血的同伴朝反方向退去。这时候,被压制在街道两侧的德军步兵们起身向前推进,然而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糟糕现实便是:不管是建于沙俄时期还是苏联时代,莫斯科的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质量扎实的,和平时期坚厚的墙壁和楼板最大限度地隔断噪音,战争时期则成了无处不在的坚固堡垒
眼看着就要通过下一个街口,在废墟中穿梭的德军步兵在死灰复燃的苏军火力打击下顿时倒下了好几个。最前面一队试图直接冲进那栋建筑物,但还没等他们冲到堆满各种杂物的楼梯口,接连落下的两枚手榴弹便彻底封住了他们的去路。
年的莫斯科,既是近代俄罗斯典型风格的反映,又充分展现了红色苏维埃连续五年计划的成果,它的宏大曾让来自西方的访客们惊叹不已,它的繁荣亦令整个世界为之折服。战火无情,德国空军不惜代价的攻击令这座城市在短短几天内即承受了上万吨高爆炸弹和燃烧弹的猛烈侵袭,但透过弥漫的硝烟,莫斯科的轮廓依然清晰地描绘在苏俄广袤的土地上。它的残墙断壁,它的废墟瓦砾,甚至那肮脏潮湿的下水道,仍旧是苏俄战士们顽强抗敌的阵地
在一条条几乎不能称之为街道的街道上,铿锵的履带声就像是顽皮的孩童在用金属勺子刮蹭瓷盘,刺激着人们的耳膜、心肺乃至魂灵。在接连不断的枪声衬托下,一辆辆炮塔和车身呈四方形、醒目处喷涂有白色铁十字徽标的坦克以缓慢沉稳的速度前行,时不时停下来向近或远、静或动的目标开火,时不时接受对手发射的枪弹考验。在大多数时候,苏军的反坦克枪和小口径火炮都难有作为,反倒是埋藏在瓦砾碎石中的反坦克地雷和手拉式炸药发挥着令人意外的效用。除此之外,使用“莫洛托夫鸡尾酒”也即是燃烧瓶的猛士们,做着用血肉之躯换取钢铁之躯这看似不划算的交易——来自大后方的预备队源源不断,德军除第4装甲集群之外的坦克部队却还在上百公里之外
激烈的战斗中,淡灰色涂装的轮式和半履带式装甲车在瓦砾中艰难行进。为了压制那些多以非自动武器抵抗的守军,它们的机枪和机关炮似乎没有一分钟是完全安静的,有些上面还搭载有迫击炮,不断以高抛的弹道攻击那些藏匿于障碍物之后的防御者。这些装甲车并不都是专门的战斗车辆,它们非常有限的装甲也成为苏军反坦克战斗人员偏爱的目标。只要驶入一条位于战线上的街道,它们车身上的弹孔便会迅速增加,这种攻击有时候无关痛痒,有时候却是极其致命的
惨烈的战斗在考验双方技术兵器的同时,也在考验官兵们的意志。戴着大耳沿钢盔、穿着深灰色作战服的步兵无疑是德国陆军的传统象征,他们如今虽然在战术上从属于所向披靡的机械化军团,但这些训练有素并且经验丰富的战士显然比那些藏身于坦克装甲车内的同伴更有勇气:他们数人或是十几二十人为一组,以矫健的身姿在充满危险的街道上“跳跃前进”——时而以损毁的房屋、残破的花坛亦或是车辆残骸为掩体短暂停留,时而在同伴的掩护下健步如飞,任凭子弹从他们头顶和身旁飞过。敌人有时候藏得非常隐蔽,有时候藏身于难以对付的位置。于是,步枪手们拿出了狩猎的准头,冲锋枪手们总是在沿着墙角“冲锋”,反坦克手则扮演起了“城市强拆队”的角色,但纵然如此,战斗之胶着还是出乎了大部分人的意料
“心流弹”
一名看起来可能就二十出头的德军士官猫腰小跑地来到了街口,激烈的枪声正从前方传来,手持各种枪械的步兵们仍在艰难地向着城市中心推进。这名臂膀上佩有高射炮标识的士官右手拿着略显小巧的双筒望远镜朝前观望,左手配合着口中的号令不断挥动。只见两名体格健硕的士兵拖来一门37毫米口径的单管高射炮,后面还跟了两个扛弹药的家伙。这种安装着车用大轮胎的火炮虽然炮管细长,一看就要比相同口径的步兵炮笨重一些——需要连续射击的高射炮若是轻飘飘的,弹药的后坐力也会让它们过于激烈地“跳舞”的
就位之后,两名炮手极其默契地一拉一推,不怎么费力就将这原本炮口朝后的高射炮转了过来。紧接着,他们一个调整炮口、一个安装炮匣,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完全没有一丝拖沓
街面上横七竖八地散布着不少尸体,这来自战场的死亡气息给人以无形的压力。士官将自己瘦瘦的身体紧紧倚靠着墙角,双眼不曾离开望远镜。此时天色渐暗,建筑物的轮廓模糊了,但那些在枪口跳跃的火光更是清晰
“左前方街口位置二楼距离150”
士官话音刚落,却听得子弹啸然而至,战场上的生与死已非人力可控,细微的偏差亦不是人耳能够辨认的——士官还未来得及祈祷,居于他左侧半米处的炮手却已应声倒地
心中全无侥幸之感,士官急促地喊道:“洛尔?洛尔医护兵医护兵弗里茨,先帮洛尔止血”
战场救护既是人道亦为常理,靠左的那名弹药手立即上前查看同伴的伤势,但战斗并不会就此暂停。第二名弹药手自动填补了炮手的空缺,另一名炮手经过了短暂的迟疑,亦遵照士官先前的指令对火炮进行最后的微调。
突然袭来的子弹在火炮护盾上蹭起几颗火星,反弹之后便不见了踪影。
射程之内恐怕已有苏军的枪手盯上了这个炮组,士官既惊又怒:“别管他,开火”
子弹击中炮盾时,炮手本能地低下了头,但基于高射炮已经调整到位,他依然按下射击控钮——由于没有固定炮位,且是炮口向前的平射,半吨多重的高射炮在“咚咚”的吼叫声中小幅度地向后跳跃起来,看起来就像是有只无形的魔手在操控着这大号“玩具”
近在咫尺的炮火令人耳朵发懵,士官双眼却紧盯着百多米外的建筑物。它显然是在德军的轰炸或者炮击中受到了破坏,原本六层楼的建筑物已然坍塌了大半,但临街一侧还剩下小半,先前出现机枪火舌的就是二楼的一处窗口。
通常在部队行军过程中担当临时防空之用的单管高炮虽然没有穿甲弹,但对付轻装甲目标和普通掩体还是能够胜任的。炮声仍在街道上回荡,炮口指向的那栋残破楼房就已接连腾起了爆炸的火光,从那些霍然出现在外墙上的巨大豁口来看,藏匿在屋子里的苏军机枪组似乎难逃一死
高炮的射击需要既快又准,不到三秒,连贯而迅速的射击就打光了装有37毫米高射炮弹的特制弹匣。那半栋建筑物主体犹在,从外部来看却已不再有生命活动的迹象。
“长官,洛尔肺部中弹,伤势很糟糕,我们得立即把他送到野战医院去”医护兵并没有及时出现,但经验丰富的老兵足以对常见的伤势作出最基本的判断。炮声刚刚平息,他便迫不及待地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到。
年轻的士官毫不犹豫地命令说:“你和约瑟夫把他抬到后面去,交给医护兵就立即回来”
两名弹药手不敢有丝毫的迟疑,抬着嘴角已经开始流血的同伴朝反方向退去。这时候,被压制在街道两侧的德军步兵们起身向前推进,然而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糟糕现实便是:不管是建于沙俄时期还是苏联时代,莫斯科的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质量扎实的,和平时期坚厚的墙壁和楼板最大限度地隔断噪音,战争时期则成了无处不在的坚固堡垒
眼看着就要通过下一个街口,在废墟中穿梭的德军步兵在死灰复燃的苏军火力打击下顿时倒下了好几个。最前面一队试图直接冲进那栋建筑物,但还没等他们冲到堆满各种杂物的楼梯口,接连落下的两枚手榴弹便彻底封住了他们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