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良之后,对外就以战死而言吧!”

    思量之后,杨伊如此说着,李辅、李玄休立刻跪下谢恩,大汉朝其实并不崇尚跪拜之礼,就是大朝,面对臣子跪礼,皇帝也需要还礼。

    不过当下,杨伊只是站起,虚扶起两人,按捺着心思,含着笑,再请两人坐下,说了些话,才说着“既是如此,两位卿家就可回去,今后也不必多虑,安心作事吧!”

    任凭李玄休有再大气数,以关内侯在翰林院中修史书,官阶也只是区区八品六百石之吏,当然翰林院清贵所在,八品也不算小了,当然此时的翰林院,只是一个幕僚机构,还远远称不上什么清贵。

    只是上面是翰林学士陈寿,陈寿的文气足足压服他,哪怕他的气数再高,也只能乖乖修史,如今修的是《汉书-仲汉》,汉世祖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孝献皇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

    哪怕如今,不用像以往一样,刻书于竹简上,只需要以笔墨书之,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当然,翰林院中,也不是仅他一人干活,还有许多同僚。

    杨伊于行在置翰林院,为内廷供奉之所;翰林院中,除文词、经学之士外,还有卜、医、棋、术等各种专门伎艺人员。

    他们定期入值当班,待诏于行在,以备皇帝召见,陪伴天子下棋、作画、写字并为其占卜、治病。

    总之,他们各以其专长为皇帝游居宴乐服务,此外,皇帝还往往召集一批作为私人参谋的文士,以备顾问。

    又置“翰林待诏”,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中书舍人”,掌制诰书敕。

    如今的翰林学士是五人,各掌其责,陈寿则是执掌“弘文馆”,下属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两人,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为正六品;博士十人,正八品,李玄休就是其一;典籍两人,为正八品;侍书两人,为正九品,李玄休曾是其一。

    这是一个庞大的幕僚团体,像是弘文馆中,这修史的如今已然迁至锦官城,而翰林学士则远在行在,李玄休这样子就是想要立功,也无功可立,这仲汉史,如此来看,非一二十年难以成就。

    如此堂堂之谋下,任凭李玄休如何去想,也只能埋没在案牍之间了。

    ……

    青城山中,青莲池,缭绕雾气。

    青城道脉掌教,此时正盘膝闭目,在此坚守,真可说是身如磐石,纹丝不动。

    不一会,有淡淡金光,从掌教身上泛出,点点和萤火虫一样,尽数没入池中。

    这株青莲,一直处于闭合状态,金光没入水池后,渐渐融汇到青莲茎上,青莲的花瓣,在这金光滋润下,渐渐开始呈现开放之势。

    只是这时,就有一股黑气凭空涌出,纠缠在花瓣上,逼迫青莲闭合。

    下一刻,点点金光,再次润泽青莲,使其展开……开开合合,仿若幻影。

    重修与重安过来时,见到的便是这副景象。

    早早到来的二人,见掌教一时半刻不会起身,只得在距离池边不远一处,跪坐下来,二人皆不敢在这时讲话,只得互相对视,目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