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日,护国公旧案在白虎门下公开进行最后的三法司会审。
昔日护国公一案震惊朝野,京城无人不知,如今旧案重审,再次引发全城轰动。
老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里三层外三层将法堂围得水泄不通,一眼望去都是攒动的人头。老百姓众说纷纭——有的称护国公一代名将,竟遭奸人陷害,蒙受这等奇冤,实乃朝廷之耻;也有人提到若重审翻案,那当年言之凿凿指证护国公谋反的那些人,是否该受到制裁;也有很多人不明就里,只觉得这是朝廷大事,特地赶来凑热闹,跟着人群高喊几句“忠烈蒙冤,天理难容”云云。
法堂下专门设了旁听席,仅限受邀者入席,俱是朝廷要员和护国公案相关或牵连人士,座无虚席。相比外围老百姓的热闹喧腾,旁听席一片凝重,反而奇异的安静。
思影和之恩并坐于前排。之恩忍不住偷瞄思影,她脊梁笔直,妆发齐整,黑白分明的眸子晶亮坚定。他心中柔情涌动,不禁凑近了她悄声问:“昨晚睡得好么?”
思影转头看见他眼下两个乌青的半圆,颔首道:“多谢你陪我,不然我真会睡不着。”
之恩小脸一红,“没……没有啦……我也在旁边……打……打盹来着……”
这时,白虎门楼两侧阙亭忽地钟鼓齐鸣,思影一抬头便看见的主审官宋书洪一身绛色官袍姗姗而来,压轴登场。他神色端肃的落座,目光徐徐扫过旁听席,看到思影时,有意无意的牵了牵嘴角,投来肯定而胸有成竹的眼神。
郭衍、程佑成作为牵头诉冤人,首先向宋书洪呈上辖内将士联名状,并提出三大诉求:其一,复护国公之爵邑,以谢三军之士,激忠义之气;其二,为护国公建庙,庙额为“忠烈”;其三,沈临渊诬害忠良,当治其罪。
听到沈临渊的名字时思影分别瞟了宋书洪和之恩一眼——宋书洪端坐如常,神色自若;之恩却眉头紧锁……思影有点担心他会不会出声干预审判,但幸好,他什么也没做。
许多武将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一场大案重审,不少人作为证人出庭,思影方知道他们原来都是护国公旧部。除了谢飞然、郭衍等之外,绝大多数人名思影完全没有听过。没有人说出任何对护国公不利的证词,非但如此,在他们的口中,护国公俨然是一个忠义仁勇的大英雄,媲美关公岳公,只可怜遭奸人迫害,实乃千古奇冤是也。
思影回想起当初琴酒送来的护国公案卷宗,那上面白纸黑字的证词,反复写护国公如何拥兵自重,如何结党营私,如何骄横跋扈,如何只手遮天……字字皆是索命,所有的罪名,最终也直指两个字——谋逆。
忠勇的,奸佞的……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护国公?
思影忽然好奇起来。
说来也是可笑,她是怎样一个情感淡漠之人啊!哪怕早已认定自己一生都为护国公平反而活,可护国公是怎样一个人,她竟然从来没有想过、好奇过。虽总与旁人说着护国公长护国公短,听着那些年代久远、真假难辨的传说,于她而言,素未谋面的护国公始终是一个陌生人,一个时而遥远、时而熟悉的陌生人,恍惚已然忘记……他终究还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祖父。
在即将为护国公洗雪冤情的今天,她忽然很想好好认识一下他。
思影微微闭目,努力将记忆中的只言片语,拼凑出一个尽量准确、完整的人物。
母亲的印象中,祖父功勋卓著,树大招风,脾气直、性子急,平时颇有些言语不慎,即便对着皇帝,也时出冒犯冲撞之语;而外祖和祖父交往多年,关系一直不错,只是祖父为人傲慢,对同僚一贯颐指气使,从来都是外祖让着他……外祖那么多年后回忆起来,还时常觉得憋屈。不过外祖也说,祖父的确恃宠而骄,品行并非完美,但谋反纯属子虚乌有。他图什么?他是在军中独揽兵权,但他只会治军不懂治国,根本没兴趣废了皇帝自己坐龙椅;另拥立他人做皇帝?现在的皇帝对他已经再好不过,给名给利给爵位有求必应,他占尽恩宠春风得意,为什么要拥立别人?
思影忽然觉得,其实护国公孟万里,就是一个普通的人。
一个勇武善战,但居功自傲的将军;一个桀骜不羁,却未有二心的臣子。
世人或肯定他、夸大他的好,或否定他、放大他的恶,但不论怎样,护国公只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有傲骨的军人。
谢飞然曾经评价她,说她性情完全不像爹娘,反而隔代遗传,随了她的祖父。当时她不以为然,完全没放在心上,此刻猛地想起来,却一下子觉得心有戚戚焉,甚至生出一种穿越时空、心意相通的默契。
这一场兴师动众的三堂会审,进行得比想象中还要平静、波澜不惊。与其称作公开审案,不如说是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结局毫无悬念的演出。
昔日护国公一案震惊朝野,京城无人不知,如今旧案重审,再次引发全城轰动。
老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里三层外三层将法堂围得水泄不通,一眼望去都是攒动的人头。老百姓众说纷纭——有的称护国公一代名将,竟遭奸人陷害,蒙受这等奇冤,实乃朝廷之耻;也有人提到若重审翻案,那当年言之凿凿指证护国公谋反的那些人,是否该受到制裁;也有很多人不明就里,只觉得这是朝廷大事,特地赶来凑热闹,跟着人群高喊几句“忠烈蒙冤,天理难容”云云。
法堂下专门设了旁听席,仅限受邀者入席,俱是朝廷要员和护国公案相关或牵连人士,座无虚席。相比外围老百姓的热闹喧腾,旁听席一片凝重,反而奇异的安静。
思影和之恩并坐于前排。之恩忍不住偷瞄思影,她脊梁笔直,妆发齐整,黑白分明的眸子晶亮坚定。他心中柔情涌动,不禁凑近了她悄声问:“昨晚睡得好么?”
思影转头看见他眼下两个乌青的半圆,颔首道:“多谢你陪我,不然我真会睡不着。”
之恩小脸一红,“没……没有啦……我也在旁边……打……打盹来着……”
这时,白虎门楼两侧阙亭忽地钟鼓齐鸣,思影一抬头便看见的主审官宋书洪一身绛色官袍姗姗而来,压轴登场。他神色端肃的落座,目光徐徐扫过旁听席,看到思影时,有意无意的牵了牵嘴角,投来肯定而胸有成竹的眼神。
郭衍、程佑成作为牵头诉冤人,首先向宋书洪呈上辖内将士联名状,并提出三大诉求:其一,复护国公之爵邑,以谢三军之士,激忠义之气;其二,为护国公建庙,庙额为“忠烈”;其三,沈临渊诬害忠良,当治其罪。
听到沈临渊的名字时思影分别瞟了宋书洪和之恩一眼——宋书洪端坐如常,神色自若;之恩却眉头紧锁……思影有点担心他会不会出声干预审判,但幸好,他什么也没做。
许多武将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一场大案重审,不少人作为证人出庭,思影方知道他们原来都是护国公旧部。除了谢飞然、郭衍等之外,绝大多数人名思影完全没有听过。没有人说出任何对护国公不利的证词,非但如此,在他们的口中,护国公俨然是一个忠义仁勇的大英雄,媲美关公岳公,只可怜遭奸人迫害,实乃千古奇冤是也。
思影回想起当初琴酒送来的护国公案卷宗,那上面白纸黑字的证词,反复写护国公如何拥兵自重,如何结党营私,如何骄横跋扈,如何只手遮天……字字皆是索命,所有的罪名,最终也直指两个字——谋逆。
忠勇的,奸佞的……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护国公?
思影忽然好奇起来。
说来也是可笑,她是怎样一个情感淡漠之人啊!哪怕早已认定自己一生都为护国公平反而活,可护国公是怎样一个人,她竟然从来没有想过、好奇过。虽总与旁人说着护国公长护国公短,听着那些年代久远、真假难辨的传说,于她而言,素未谋面的护国公始终是一个陌生人,一个时而遥远、时而熟悉的陌生人,恍惚已然忘记……他终究还是自己血脉相连的亲祖父。
在即将为护国公洗雪冤情的今天,她忽然很想好好认识一下他。
思影微微闭目,努力将记忆中的只言片语,拼凑出一个尽量准确、完整的人物。
母亲的印象中,祖父功勋卓著,树大招风,脾气直、性子急,平时颇有些言语不慎,即便对着皇帝,也时出冒犯冲撞之语;而外祖和祖父交往多年,关系一直不错,只是祖父为人傲慢,对同僚一贯颐指气使,从来都是外祖让着他……外祖那么多年后回忆起来,还时常觉得憋屈。不过外祖也说,祖父的确恃宠而骄,品行并非完美,但谋反纯属子虚乌有。他图什么?他是在军中独揽兵权,但他只会治军不懂治国,根本没兴趣废了皇帝自己坐龙椅;另拥立他人做皇帝?现在的皇帝对他已经再好不过,给名给利给爵位有求必应,他占尽恩宠春风得意,为什么要拥立别人?
思影忽然觉得,其实护国公孟万里,就是一个普通的人。
一个勇武善战,但居功自傲的将军;一个桀骜不羁,却未有二心的臣子。
世人或肯定他、夸大他的好,或否定他、放大他的恶,但不论怎样,护国公只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有傲骨的军人。
谢飞然曾经评价她,说她性情完全不像爹娘,反而隔代遗传,随了她的祖父。当时她不以为然,完全没放在心上,此刻猛地想起来,却一下子觉得心有戚戚焉,甚至生出一种穿越时空、心意相通的默契。
这一场兴师动众的三堂会审,进行得比想象中还要平静、波澜不惊。与其称作公开审案,不如说是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结局毫无悬念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