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公韧和毕永年就在谭嗣同的府中歇息。说是歇息,哪个操心的人也睡不着,桌上摆着酒菜,就是没心喝酒吃菜,床上铺好了被褥,就是没有心思去睡。公韧对毕永年说:“屋里太闷了,我出去走一遭。”
毕永年也知道公韧一定是有事,既不阻拦也不陪着,只是略微点了一下头。
公韧到街上找到了电报局,立刻给日本横滨的孙中山用暗语发了一封电报,汇报这里的情况。公韧没敢离地方,就在电报局等候,不一会儿,孙文发来了电报,电报上写:“事已知,因买卖的事比较复杂,不好决策,请公韧弟全权处理。”
公韧心中已是有数,又赶紧给远在广州附近的王达延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上写:“家兄,因铺子里急需要人,请速派20人来京谈家府里协助。”公韧怕万一事泄留下把柄,没敢写谭府,而是把谭写成了谈。
也没有多久,王达延也来了电报,电报上说:“我们即刻坐船北上,协助兄弟。”
公韧这才有点儿放下了心,回谭府的路上,一路上想着怎样逼袁世凯造反。他把石达开的《天国韬略》第八课反奸计想了一遍,快到谭府,已经想了一个大概的策略。
回到了谭府,毕永年、谭嗣同、梁启超都在屋里坐着,一个个默默无语。毕永年拿眼睛瞥了一下兴致勃勃的公韧,那眼神似乎在说:“出去这一趟,想来收获不少吧。”
公韧坐下,端过一杯茶来,一口气喝干,然后说:“诸位长兄,这样干坐着也不是个办法,我有三条计策,你们看看是否可行?”
谭嗣同眼睛一亮,说:“噢,一下子想出来三条计策,哪三条,不妨说出来听听。”梁启超一副看不起公韧的样子,说:“竟然有计策,还一下子就是三条,我怎么一条也想不出来啊,行也好,不行也好,说出来听听。”
公韧不紧不慢地说:“这第一条呢,就是刺杀荣禄,不管杀得成也好,杀不成也好,故意留下袁世凯的把柄,目的呢,是逼袁世凯造反。”
梁启超皱着眉头,说:“这一点,我就有些不明白了,为什么不刺杀慈禧呢?再说,如果刺杀不成,荣禄一看刺客是袁世凯的人,还不立刻就到慈禧那里告状,慈禧大怒,杀了袁世凯,这不又削弱了我们的力量吗。”
谭嗣同也是一副狐疑的目光,而毕永年却是心里暗暗惊喜。
公韧解释说:“为什么不刺杀慈禧呢,因为宫庭之中也好,颐和园也好,护卫森严,不是那么容易下手的,而荣禄此时正在天津,在和慈禧搞了一个阴谋,准备在天津慈禧和光绪阅兵的时候,发动兵变,废黜光绪。我想,在天津刺杀荣禄,准比在京城刺杀慈禧要容易的多吧。如果刺杀成功,那就削弱了慈禧的力量,如果刺杀不成,故意留下袁世凯的踪迹,荣禄也不会向慈禧告密。”
谭嗣同问:“为何荣禄不会向慈禧告诉这事儿。”
公韧说:“研究荣禄这个人,官场上也不是那么顺利,咸丰年间做过户部银库员外郎,因为贪污几乎被肃顺砍了头。不知他用什么办法摆脱了这次厄运,又花钱买得候补道员的衔。光绪初年,迁升至工部尚书。光绪4年,慈禧皇太后尝欲自选宫监,荣禄奏非祖制,得罪了慈禧太后。会学士宝廷奏言满大臣兼差多,乃解尚书及内务府差,又以被劾纳贿,降二级。光绪17年,才被升为西安将军。光绪20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才被再次复起的恭亲王奕荐为步军统领,会办军务,设巡防局督理五城团防。光绪24年,光绪帝起用康兄、梁兄等参预新政,准备实行变法。慈禧太后惟恐形势有变,于是迅速起用了手握兵权的荣禄,授荣禄为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帅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军。
他深知混到这一步不容易,能为了这点儿不着边的小事,而去向慈禧告状吗?”
梁启超听了公韧的这番话后,大惊:“想不到公韧兄弟对荣禄了解的这么透啊,甚至比我了解的还要多。请问,公韧兄弟,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的?”
毕永年听了也大惊,问:“你我同时来到京城,又同时来到了谭府,为何我却不知道这些事?”
公韧说:“说来也简单,也就是在空闲的时候,稍微看了一眼谭兄桌上的简报啊,资料啊,什么的。”
梁启超十分惊诧,说:“公韧兄弟看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要不,不会记得这么多事。”
谭嗣同听了则大喜,继续发问:“要你这么说的话,这条计策已经成功了一半,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会逼袁世凯造反。”
公韧又说:“袁世凯耳目众多,他岂能不知道这件事,要是知道了这件事,凭袁世凯的心机,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除了迅速投靠光绪以外,别的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谭嗣同大叫一声说:“此计甚好,我赞成了。”
毕永年也知道公韧一定是有事,既不阻拦也不陪着,只是略微点了一下头。
公韧到街上找到了电报局,立刻给日本横滨的孙中山用暗语发了一封电报,汇报这里的情况。公韧没敢离地方,就在电报局等候,不一会儿,孙文发来了电报,电报上写:“事已知,因买卖的事比较复杂,不好决策,请公韧弟全权处理。”
公韧心中已是有数,又赶紧给远在广州附近的王达延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上写:“家兄,因铺子里急需要人,请速派20人来京谈家府里协助。”公韧怕万一事泄留下把柄,没敢写谭府,而是把谭写成了谈。
也没有多久,王达延也来了电报,电报上说:“我们即刻坐船北上,协助兄弟。”
公韧这才有点儿放下了心,回谭府的路上,一路上想着怎样逼袁世凯造反。他把石达开的《天国韬略》第八课反奸计想了一遍,快到谭府,已经想了一个大概的策略。
回到了谭府,毕永年、谭嗣同、梁启超都在屋里坐着,一个个默默无语。毕永年拿眼睛瞥了一下兴致勃勃的公韧,那眼神似乎在说:“出去这一趟,想来收获不少吧。”
公韧坐下,端过一杯茶来,一口气喝干,然后说:“诸位长兄,这样干坐着也不是个办法,我有三条计策,你们看看是否可行?”
谭嗣同眼睛一亮,说:“噢,一下子想出来三条计策,哪三条,不妨说出来听听。”梁启超一副看不起公韧的样子,说:“竟然有计策,还一下子就是三条,我怎么一条也想不出来啊,行也好,不行也好,说出来听听。”
公韧不紧不慢地说:“这第一条呢,就是刺杀荣禄,不管杀得成也好,杀不成也好,故意留下袁世凯的把柄,目的呢,是逼袁世凯造反。”
梁启超皱着眉头,说:“这一点,我就有些不明白了,为什么不刺杀慈禧呢?再说,如果刺杀不成,荣禄一看刺客是袁世凯的人,还不立刻就到慈禧那里告状,慈禧大怒,杀了袁世凯,这不又削弱了我们的力量吗。”
谭嗣同也是一副狐疑的目光,而毕永年却是心里暗暗惊喜。
公韧解释说:“为什么不刺杀慈禧呢,因为宫庭之中也好,颐和园也好,护卫森严,不是那么容易下手的,而荣禄此时正在天津,在和慈禧搞了一个阴谋,准备在天津慈禧和光绪阅兵的时候,发动兵变,废黜光绪。我想,在天津刺杀荣禄,准比在京城刺杀慈禧要容易的多吧。如果刺杀成功,那就削弱了慈禧的力量,如果刺杀不成,故意留下袁世凯的踪迹,荣禄也不会向慈禧告密。”
谭嗣同问:“为何荣禄不会向慈禧告诉这事儿。”
公韧说:“研究荣禄这个人,官场上也不是那么顺利,咸丰年间做过户部银库员外郎,因为贪污几乎被肃顺砍了头。不知他用什么办法摆脱了这次厄运,又花钱买得候补道员的衔。光绪初年,迁升至工部尚书。光绪4年,慈禧皇太后尝欲自选宫监,荣禄奏非祖制,得罪了慈禧太后。会学士宝廷奏言满大臣兼差多,乃解尚书及内务府差,又以被劾纳贿,降二级。光绪17年,才被升为西安将军。光绪20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才被再次复起的恭亲王奕荐为步军统领,会办军务,设巡防局督理五城团防。光绪24年,光绪帝起用康兄、梁兄等参预新政,准备实行变法。慈禧太后惟恐形势有变,于是迅速起用了手握兵权的荣禄,授荣禄为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帅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军。
他深知混到这一步不容易,能为了这点儿不着边的小事,而去向慈禧告状吗?”
梁启超听了公韧的这番话后,大惊:“想不到公韧兄弟对荣禄了解的这么透啊,甚至比我了解的还要多。请问,公韧兄弟,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的?”
毕永年听了也大惊,问:“你我同时来到京城,又同时来到了谭府,为何我却不知道这些事?”
公韧说:“说来也简单,也就是在空闲的时候,稍微看了一眼谭兄桌上的简报啊,资料啊,什么的。”
梁启超十分惊诧,说:“公韧兄弟看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要不,不会记得这么多事。”
谭嗣同听了则大喜,继续发问:“要你这么说的话,这条计策已经成功了一半,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会逼袁世凯造反。”
公韧又说:“袁世凯耳目众多,他岂能不知道这件事,要是知道了这件事,凭袁世凯的心机,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除了迅速投靠光绪以外,别的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谭嗣同大叫一声说:“此计甚好,我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