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契机
随着英国和德国双方的妥协,和临近圣诞节时罗马教皇的和平讲话,欧洲的势力整合和力量调整,将会是未来几年内整个欧洲主要国家的主旋律了。
除了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这两个二线国家之间的冲突开始摆上台面之外,英国和德国双方都开始了以对方为最大敌手的延续了几十年的战略准备和近期愈发加速的战争动员上去了。面对席卷整个欧洲的和平呼声,德国方面还好,倒是英国的舆论界开始有少部份人重提起过去有人提起过的英德联手,天下我有的论调来。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真心的呼喊,还是迷惑德国人的小伎俩,因为毕竟任何有智商的人都知道,随着德皇对于世界新秩序的孜孜追求和德国从一个近海防御型海军开始渐渐向远海霸权型海军进军并对大英帝国统治地球数百年的海上秩序发起挑战时,英德双方早晚有一天会将自己庞大的身躯投入到与对方的血战中去。在这个时候妄谈英德联手,岂止是一种奢望而已。
对于英国来说,如今的世界局势可不仅仅是欧洲局势了,随着亚洲一个新兴的霸权开始崛起,英国开始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是扼杀它,趁着现在还能完成扼杀的时候。二是拉拢它,趁着它还没有投入敌人的怀抱的时候。两条路都是难,第一条的难度不言而喻,而且还要提防着德国人或者其他什么人在后面捡果子,跨越半个地球的距离去攻击当地的一个霸主,而且是一个有着强大武备的霸主,没有人可以言必胜,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之前,必须掂量掂量如果失败,后果是不是自己能够接受的?
第二条同样有难度,因为从十多年前大英帝国开始向中国伸出友谊的手并被对方紧紧握住之后,大英帝国都一直面临着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从商业上或是政治层面,德国始终都显示出对于那个远东国家的巨大诱惑力,让那个国家的统治者显现出一种难以取舍的为难态度,如果大英帝国决定选择这条路的话,要付出怎样的成本才能够收获到想要收获到的东西,同样是一本难算的帐。
这便是摆在大英帝国如今的实际掌门人,首相亚瑟贝尔弗面前的一道难题。但无论他要作出怎样的决定,他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考虑了——根据从德国方面传来的消息,德意志帝国皇帝的亲弟弟,一向负责海军方面事务的普鲁士亲王就将踏上前往东方的旅程,尽管这位尊贵的亲王此次东方之旅有着被远黜的成分,但是中德双方加强在海军事务方面的合作是摆明了的事情。德意志的技术和东方人几乎用之不尽的人力,加上资源,天知道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结出怎样的一颗果实。
放在任何有责任心的领袖面前,这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特别是贝尔弗这样一个素有鹰派,果决,有魄力的名声的,被视为国家希望的领袖面前,一旦走错路,大英帝国不仅有可能输掉维多利亚时代赢回来的一切,更有可能坠入深渊,他不能不谨慎。
正如他一样,我也在抉择。这个帝国在我的领导下,虽然走了十来年的顺路,但是如果这一铺豪赌输了,同样的也会输掉前十来年赢回来的,今后是不是万劫不复,还要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坚韧性。
在明面上的战争冲突的危险渐渐被平复,英德双方也开始以政治接触代替亚太那种海军舰队直接大舰巨炮对峙的做法之后,政治层面的攻击波开始了。我也渐渐在这种明暗各异的攻势中,领会到了英国人在那两条路中选择了什么。
首先是康有为的教化部和善耆的军情司的年终报表,自从教化部开始开放党派注册之后,全国各地各阶层的党派层出不穷,截至1903年,全国除了一统天下的新儒党之外,新增大大小小的党派两百零九个,其中五十人以上的党派有九十余个。纵观其名单诸如江浙茶布会,晋直矿保党等,充分显示了党派的初期特性——地域性和行业性,虽然以我后世的眼光看去稍显可笑,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起步,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起步——由利益驱动的相同利益者联盟,现在只是还没有把参政的权利放给全部的政党而采用新儒党一统天下的政策,这些党派自身的不成熟或是不合格也是主要原因。若是将来时机成熟了,自然会将参政权给予这些利益阶层的政治代表们。
在此之前,政党的近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过程,在各种地方性行业性特征极为显著的政党纷纷成立的同时,由于儒家重视自身修养,新儒党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关注点不同的各种流派,譬如分别以农业和新兴工业为着眼点的中原派和沿海派,要不是是皇帝亲自担任党魁的话,说不定每年的激烈争吵早已导致了这个中国最庞大的党派的分裂。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工会组织的出现,与我想象中不同的是这些工会组织并非是由工人自发形成的,而是由各工业发达地区的或寄身于新儒党内,或特立独行的当地名儒,配合上各地民政部门的帮助,渐渐以帮助工人为目的,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工会组织,最大的自然是在上海,此地以及沿长江辐射而上的各工业地,船工会无论在劳方还是资方,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听说这家工会便是由翁同龢在前几年作了大量的前期推动作用。
这便是一九零四年的新年,在英德双方大规模冲突一触即发前被各种外力联合阻止,和平重现曙光之际,正处于数千年未有的变动中的中国。而这个国家,从总参谋部军情司从欧洲得来的情报来看,英国方面似乎开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新的对华策略。
按照我的估计,英国人要对付我,无非是两个方向,一是南方的两广,一是西方的西藏,两广方面由于法国人的颓势和越南缓冲地带的建立,英国人可操作的余地不大,倒是西藏尼泊尔方向,由于英国势力在对面的强大,倒是不得不防的一回事。
最近听尼泊尔方面呈报上来,英国方面以帮助尼泊尔军事进步为名,愿意免费为尼泊尔军队更新装备并提供教官培训等军事合作的内容,这恐怕未必是印度大臣张伯伦一个人做主的,有鉴于此,我特意让外交部就此向英国方面提出抗议,指责对方违反了中英双方就尼泊尔等国藩属地位的共识。另一方面我也让陆军部派人去尼泊尔坐镇,并从尼泊尔的少壮派军官中,选拔出了四十名军官到北京帝国陆军大学上学,稍晚些时候考虑到宗藩体系的维持,又下旨让帝国陆大特别开设一个科系,容纳各藩属国的青壮年留学生及少量有培养前途的高级官员。
而西藏方面也要未雨绸缪,这个地方是迟早都要动的,所以,宗教和世俗方面的两个领袖人物要特别关照,自乾隆年间形成的金瓶掣签制度,让这两个领袖的产生,必须依赖于中央政府,这对于西藏能否保持忠诚度,极为关键。如今这时候,在照顾完了其他省份之后,西藏也要进入我的工作重心中去。
当然,政治上的动作离不开军事行动为辅,驻藏大臣换成了累功晋至侯爵的王士珍,他也是第一个担任驻藏大臣职务的非亲贵。而依克堂阿故去后继任伊黎将军的冯国璋,也与老将丁汝昌联动,在与俄国接壤地区,摆出进攻态势,其中德军一个团的出现,让这次规模宏大的战略演习增添了一丝特别的意味。
而中英德三方的微妙局势,也渐渐开始在1904年这一年形成了,中国的态度几乎就是没有态度,德国人感觉到似乎中国人是倾向于自己,英国人也有点这样的感觉,但在要打破均衡之前,中国又会做出干涉的举动,似乎他们真的只是在维护着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这是他们的利益地区。
是的,随着工业的进步,我国的工业企业们尚未遇到市场的问题,反而是随着国内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但矿产业始终要慢一拍,原料来源方面的供方市场已经开始形成,这种局面不仅仅刺激了矿产业的疯狂投资,也让很多大工业企业,或是小企业组成的联盟,开始将原料来源投向海外。还有些原料压根就全部靠从海外或是藩属国购买,像一直由暹罗供货的橡胶,近年来也是价格暴涨,这样就势必迫使企业主们将目光投向其他的原料来源渠道。
这是无须引导的事情,一旦工业化进展到相当的程度,除非国家将什么都管得死死的,否则这些问题都将由他们自然的发生,并且反过来对国家产生需求。如今的工业界,就需要一个稳定的,有支配权的工业资源,这一切,与袁世凯在东南亚的政军经营形成了合拍。
不仅仅是英国和德国有权利支配这个世界,中国也可以,至少在东半个亚洲。
在海军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飞艇母舰驶抵马尼拉港后,整个东南亚大半在轰炸飞艇的航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菲律宾已经归属于大英帝国的其他两个岛上,民间的武装叛乱层出不穷,谁都知道这背后有中国人站在后面,但现在已经没有人要去指责这一点,因为在强权面前,徒劳的指责没有任何意义。
德国则以他们在略东方一些的太平洋海域上经营到的几个岛屿为基地,开始了他们的新的阳光土地的争夺,英国人心照不宣的陪着他们玩着威慑游戏,只是双方也在新的一年里,默默地为各自的太平洋舰队增加了实力。
随着英国和德国双方的妥协,和临近圣诞节时罗马教皇的和平讲话,欧洲的势力整合和力量调整,将会是未来几年内整个欧洲主要国家的主旋律了。
除了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这两个二线国家之间的冲突开始摆上台面之外,英国和德国双方都开始了以对方为最大敌手的延续了几十年的战略准备和近期愈发加速的战争动员上去了。面对席卷整个欧洲的和平呼声,德国方面还好,倒是英国的舆论界开始有少部份人重提起过去有人提起过的英德联手,天下我有的论调来。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真心的呼喊,还是迷惑德国人的小伎俩,因为毕竟任何有智商的人都知道,随着德皇对于世界新秩序的孜孜追求和德国从一个近海防御型海军开始渐渐向远海霸权型海军进军并对大英帝国统治地球数百年的海上秩序发起挑战时,英德双方早晚有一天会将自己庞大的身躯投入到与对方的血战中去。在这个时候妄谈英德联手,岂止是一种奢望而已。
对于英国来说,如今的世界局势可不仅仅是欧洲局势了,随着亚洲一个新兴的霸权开始崛起,英国开始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是扼杀它,趁着现在还能完成扼杀的时候。二是拉拢它,趁着它还没有投入敌人的怀抱的时候。两条路都是难,第一条的难度不言而喻,而且还要提防着德国人或者其他什么人在后面捡果子,跨越半个地球的距离去攻击当地的一个霸主,而且是一个有着强大武备的霸主,没有人可以言必胜,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之前,必须掂量掂量如果失败,后果是不是自己能够接受的?
第二条同样有难度,因为从十多年前大英帝国开始向中国伸出友谊的手并被对方紧紧握住之后,大英帝国都一直面临着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从商业上或是政治层面,德国始终都显示出对于那个远东国家的巨大诱惑力,让那个国家的统治者显现出一种难以取舍的为难态度,如果大英帝国决定选择这条路的话,要付出怎样的成本才能够收获到想要收获到的东西,同样是一本难算的帐。
这便是摆在大英帝国如今的实际掌门人,首相亚瑟贝尔弗面前的一道难题。但无论他要作出怎样的决定,他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考虑了——根据从德国方面传来的消息,德意志帝国皇帝的亲弟弟,一向负责海军方面事务的普鲁士亲王就将踏上前往东方的旅程,尽管这位尊贵的亲王此次东方之旅有着被远黜的成分,但是中德双方加强在海军事务方面的合作是摆明了的事情。德意志的技术和东方人几乎用之不尽的人力,加上资源,天知道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结出怎样的一颗果实。
放在任何有责任心的领袖面前,这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特别是贝尔弗这样一个素有鹰派,果决,有魄力的名声的,被视为国家希望的领袖面前,一旦走错路,大英帝国不仅有可能输掉维多利亚时代赢回来的一切,更有可能坠入深渊,他不能不谨慎。
正如他一样,我也在抉择。这个帝国在我的领导下,虽然走了十来年的顺路,但是如果这一铺豪赌输了,同样的也会输掉前十来年赢回来的,今后是不是万劫不复,还要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坚韧性。
在明面上的战争冲突的危险渐渐被平复,英德双方也开始以政治接触代替亚太那种海军舰队直接大舰巨炮对峙的做法之后,政治层面的攻击波开始了。我也渐渐在这种明暗各异的攻势中,领会到了英国人在那两条路中选择了什么。
首先是康有为的教化部和善耆的军情司的年终报表,自从教化部开始开放党派注册之后,全国各地各阶层的党派层出不穷,截至1903年,全国除了一统天下的新儒党之外,新增大大小小的党派两百零九个,其中五十人以上的党派有九十余个。纵观其名单诸如江浙茶布会,晋直矿保党等,充分显示了党派的初期特性——地域性和行业性,虽然以我后世的眼光看去稍显可笑,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起步,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起步——由利益驱动的相同利益者联盟,现在只是还没有把参政的权利放给全部的政党而采用新儒党一统天下的政策,这些党派自身的不成熟或是不合格也是主要原因。若是将来时机成熟了,自然会将参政权给予这些利益阶层的政治代表们。
在此之前,政党的近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过程,在各种地方性行业性特征极为显著的政党纷纷成立的同时,由于儒家重视自身修养,新儒党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关注点不同的各种流派,譬如分别以农业和新兴工业为着眼点的中原派和沿海派,要不是是皇帝亲自担任党魁的话,说不定每年的激烈争吵早已导致了这个中国最庞大的党派的分裂。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工会组织的出现,与我想象中不同的是这些工会组织并非是由工人自发形成的,而是由各工业发达地区的或寄身于新儒党内,或特立独行的当地名儒,配合上各地民政部门的帮助,渐渐以帮助工人为目的,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工会组织,最大的自然是在上海,此地以及沿长江辐射而上的各工业地,船工会无论在劳方还是资方,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听说这家工会便是由翁同龢在前几年作了大量的前期推动作用。
这便是一九零四年的新年,在英德双方大规模冲突一触即发前被各种外力联合阻止,和平重现曙光之际,正处于数千年未有的变动中的中国。而这个国家,从总参谋部军情司从欧洲得来的情报来看,英国方面似乎开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新的对华策略。
按照我的估计,英国人要对付我,无非是两个方向,一是南方的两广,一是西方的西藏,两广方面由于法国人的颓势和越南缓冲地带的建立,英国人可操作的余地不大,倒是西藏尼泊尔方向,由于英国势力在对面的强大,倒是不得不防的一回事。
最近听尼泊尔方面呈报上来,英国方面以帮助尼泊尔军事进步为名,愿意免费为尼泊尔军队更新装备并提供教官培训等军事合作的内容,这恐怕未必是印度大臣张伯伦一个人做主的,有鉴于此,我特意让外交部就此向英国方面提出抗议,指责对方违反了中英双方就尼泊尔等国藩属地位的共识。另一方面我也让陆军部派人去尼泊尔坐镇,并从尼泊尔的少壮派军官中,选拔出了四十名军官到北京帝国陆军大学上学,稍晚些时候考虑到宗藩体系的维持,又下旨让帝国陆大特别开设一个科系,容纳各藩属国的青壮年留学生及少量有培养前途的高级官员。
而西藏方面也要未雨绸缪,这个地方是迟早都要动的,所以,宗教和世俗方面的两个领袖人物要特别关照,自乾隆年间形成的金瓶掣签制度,让这两个领袖的产生,必须依赖于中央政府,这对于西藏能否保持忠诚度,极为关键。如今这时候,在照顾完了其他省份之后,西藏也要进入我的工作重心中去。
当然,政治上的动作离不开军事行动为辅,驻藏大臣换成了累功晋至侯爵的王士珍,他也是第一个担任驻藏大臣职务的非亲贵。而依克堂阿故去后继任伊黎将军的冯国璋,也与老将丁汝昌联动,在与俄国接壤地区,摆出进攻态势,其中德军一个团的出现,让这次规模宏大的战略演习增添了一丝特别的意味。
而中英德三方的微妙局势,也渐渐开始在1904年这一年形成了,中国的态度几乎就是没有态度,德国人感觉到似乎中国人是倾向于自己,英国人也有点这样的感觉,但在要打破均衡之前,中国又会做出干涉的举动,似乎他们真的只是在维护着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这是他们的利益地区。
是的,随着工业的进步,我国的工业企业们尚未遇到市场的问题,反而是随着国内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但矿产业始终要慢一拍,原料来源方面的供方市场已经开始形成,这种局面不仅仅刺激了矿产业的疯狂投资,也让很多大工业企业,或是小企业组成的联盟,开始将原料来源投向海外。还有些原料压根就全部靠从海外或是藩属国购买,像一直由暹罗供货的橡胶,近年来也是价格暴涨,这样就势必迫使企业主们将目光投向其他的原料来源渠道。
这是无须引导的事情,一旦工业化进展到相当的程度,除非国家将什么都管得死死的,否则这些问题都将由他们自然的发生,并且反过来对国家产生需求。如今的工业界,就需要一个稳定的,有支配权的工业资源,这一切,与袁世凯在东南亚的政军经营形成了合拍。
不仅仅是英国和德国有权利支配这个世界,中国也可以,至少在东半个亚洲。
在海军自行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飞艇母舰驶抵马尼拉港后,整个东南亚大半在轰炸飞艇的航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菲律宾已经归属于大英帝国的其他两个岛上,民间的武装叛乱层出不穷,谁都知道这背后有中国人站在后面,但现在已经没有人要去指责这一点,因为在强权面前,徒劳的指责没有任何意义。
德国则以他们在略东方一些的太平洋海域上经营到的几个岛屿为基地,开始了他们的新的阳光土地的争夺,英国人心照不宣的陪着他们玩着威慑游戏,只是双方也在新的一年里,默默地为各自的太平洋舰队增加了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