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些桥梁工程,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提前把桥修好,中间的路修通还不是要渡船。

    所以从大明三横三纵路网计划提出之后,交通部就已经有计划的开工这些耗时难度大的工程。

    这样的工程还有一个特点,不是人多就能解决问题,就像山口道路,你也顶多两头一起开工,你中间就算开再多点点,从中间也运不出砂石事倍功半。

    桥梁也是一样,这种工作可是技术工种,不是多派劳工速度就能上来的。

    有些工程已经开工三四年,到了收尾阶段,有些工程其实已经完工,只等着土方等需要征发劳力的工程。

    以前担心耽误农时,担心同时开工太多耗费太大,担心路修的太快,皇上又想着开战。

    现在这些问题都不用担心了,农时没有了,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还需要屁的农时?

    消耗太大?朱慈烺现在就怕百姓没钱买粮食别饿死了,所以不断的开工新工程,就是让百姓有事干。

    打仗这个更不用想了,皇上似乎已经进入贤者时间,已经学会忍让了,虽然真腊国那边又要开战,但是没有人觉得陛下为了保证粮食稳定供应打仗有啥不对。

    至于莫卧儿帝国那边,反正那边现在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大明损耗的只是一些武器弹药而已。

    而且那边打仗还涉及到很多复杂的事情,例如新商路的开辟,还有跟欧洲争夺市场等等。

    自从大明取消农业税之后,内阁的收入就完全依赖于各种商税,算算从半免农税到全免已经进行了五六年的时间了。

    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经过五六年也该学会那些是税收的关键,大明应该更关注什么。

    重新收农税是不可能了,想免掉容易,要是再提出来,谁提谁就会被千夫所指!

    更何况以现在大明的状况,也没得农业税可收,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受灾,收什么税!

    也幸好大明现在收入主要依靠商税,要是皇上没有改革,大明现在还依靠农税,那么会是什么样子?

    这些大臣不敢想,朱慈烺知道,而且比谁都清楚!

    复兴三年正月六日的这一次大朝会,依旧是围绕着粮食展开,经过一上午的讨论,基本上确定去年的赈灾计划是可行的是正确的。

    去年朱慈烺很少发下赈灾粮,甚至没有设置一个救济粥棚。

    除非那种家里完全失去劳动里的,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家庭,才能拿到救济。

    去年大明的赈灾主要依靠开工各种工程,让百姓有活干,干活挣钱之后在拿钱买粮食。

    如果粮食不够吃的,你可以又村里的里正村长作保之后到皇明粮号借粮食。

    朱慈烺觉得,如果普遍的救济只会造成懒惰和依赖性,而且各种以次充好各种问题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