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房既然已经确定下来,那么马上就要挂牌上岗,好在于永凯等人搬到宿舍里去住以后,刘家主宅腾出了几间空房子,这会儿正好作为六房各自的办公用房,刘锡命吩咐刘锡禾找木匠坊做了六块牌子挂在各自房间门口,看上去总算有模有样了。

    不过各个部门都才新开张,各自的体系都没有建立完善,但是刘锡命这会儿也顾不得其他了,赶紧忙活赚钱的事才是正理。

    加上之前从正源乡招揽的工匠,眼下刘锡命已经有专业工匠106人,而且新来的匠人质量明显比之前那帮乡村匠人技艺娴熟的多,刘锡命很快就发现了铁匠唐鸿、木匠钱泽等好几个出了拔萃的匠人,不过为了避免提拔过快,影响前一批人的积极性,他也只能先给这些人开张空头支票,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行提拔。

    现在刘锡命主要是在忙活发展工业的事情,经过他这半年来的观察,要想在大萌朝的四川赚足银子,只有几种办法。

    要么买卖粮食,眼下到处都是饥荒,粮价噌噌往上涨,这玩意儿是刚需,出手快,量也大,但是刘锡命眼下只有几百亩地,去外地收购他又没这个资本,只能先放在一边。

    要么就是倒卖私盐,这玩意儿也是刚需,但是风险更大,容易和地方官府发生冲突,也不太符合刘锡命目前的定位。

    剩下的嘛,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研究,刘锡命也不得不服气,历史发展果然有它自己的规律,总结下来自己有最大可能发家致富且比较安的产业竟然还是纺织业。

    但是细一思量刘锡命却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

    其一,纺织业对原材料需求单一,只需要棉花即可,而自萌朝以来,山东、陕西等地广种棉花,四川也有不小的产量,从这些天了解的数据来看,陕西的棉花产量还非常大,亩产可达两、三石,虽说现在战乱,但是商路还是通的,棉花采购还算靠谱。

    其二,萌朝纺织业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虽然松江等地已经有大批的纺织工坊,但是毕竟距离太远。这些家庭纺织使用还是黄道婆发明的三纺车,自己可是学的工科,别的不说,改造一下珍妮纺纱机还是没问题的,当然现在才十七世纪,以后就得叫刘氏纺纱机了,嘿嘿,这改良后的纺纱机能同时纺十六根线,比原来的效率高了五倍不止。

    其三,纺织业在前期本就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需要太多的熟练工人就可以玩得转,萌朝末年别的不说,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的难民那是多了去了,工人来源也可以保障。

    其四,“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特别是衣食两项,更是重中之重,棉布价廉而物美,即便是平民也买得起,这就表示它的需求旺盛,作为纺织业的上游产业,刘兆麟倒是不用担心市场饱和。

    最后嘛,棉布毕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只要不到处声张,不太容易引起地方大鳄们的注意。

    只要让自己度过了种田期,嘿嘿,谁要是再想打主意,先问问俺老刘的铁棒答不答应。

    况且刘锡命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空间里面的土地,早在招收于永凯等人的时候,刘锡命就考虑到了种植棉花这个问题,专门留了一亩地出来培育棉花等物种,经过了数次的选种改良和空间灵水的浇灌,现在的棉种与萌朝的棉种相比,棉绒纤维更长不说,也更加坚韧。

    当然,由于只选育了几次,肯定还比不上美洲棉的棉绒长度,但是已经较现在市面上的好了许多,而且空间出产必属精品,刘锡命自己都有些期待纺织出来的棉布会是什么样子。

    上次空间变异以后,里面的土地面积已经增加到了35亩地,这次流民扩招,刘锡命依然故技重施,靠着装神弄鬼把空间面积扩大到100亩,增加了65亩。

    但是刘锡命又发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这个空间的增长条件似乎在不断提高,原来只需要大概20个人的信仰就能增加1亩,这次却是25个人才增加一亩,吓得他一阵胆战心惊。

    刘锡命留下10亩继续种植和培育水稻,剩下的部用来种植棉花。本来按照他的估计,每亩棉花产量应该也能达到10石左右,谁知道不知是因为灵水浓郁程度下降的缘故,还是刘锡命向空间外提取灵水过多,目前每亩只能生产9石半左右,这又把老刘给郁闷坏了。

    棉花从棉株上摘下来只能算是籽棉,还要经过轧花脱离棉籽,这种棉纤维才能叫做“皮棉”,现在市面上的棉花衣分率大概在3:1,也就是3斤籽棉才能产出1斤皮棉,但是刘锡命空间中生产的棉花衣分率竟然能达到1.5:1,这可真的是好东西了。

    如今各处烽烟四起,棉花价格蹭蹭往上窜,已经从每石一两五钱涨到了每石二两了,加上人工和原料损耗等,刘锡命估算市面上纺一石纱成本大概在六两五钱。

    萌朝一匹布长三丈二尺,大约十米,阔一尺八寸,也就是半米左右,算下来总共五个平方。一匹布用纱一斤六两,折合现代计量就是两斤,每匹布售价一钱六分,那么一石纱就可以织布七十五匹,总价值十二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