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宫里头出来的时候,李孝恭还是笑的合不拢嘴,走路走的摇风摆柳的,要不是这些宫女太监都低着头不敢看,估计明儿个宫里头就要传出李孝恭王爷走路像个娘们儿似的,摇风摆柳的一脸荡漾的笑容根本停不下来,就是一个小宫女不小心撞了李孝恭一下都快被吓死了,结果平素以威严著称的河间郡王却是笑眯眯的把小宫女扶了起来,好生安慰之后还赏了一把铜钱才离开……
不说这个被幸福来敲门的小宫女高兴成什么样儿,李孝恭反正是爽翻了,他是没有想到竟然赚了这么大的便宜,原本只是看好苏宁赚钱的本事和聪明的头脑,觉得他不会堕了王府的名声,所以才把李芮涵下嫁于他,现在看来,赚翻了,相对于钱财而言,还是政治地位比较重要一点,他已经是个王爷了,身份尴尬,但是苏宁不一样,苏宁有很好的前途和可能性!
李二陛下对于苏宁的眼光和胆略非常赞赏,表示苏宁是个好同志,不仅仅是个大将之才,倒是有可能有名帅之才,名将和名帅,一字之差,意义上却是天壤之别,将多是统兵,军事人才,而帅,绝对不能仅仅是军事人才,那可是周瑜陆逊那一类的内可安邦外可开疆的人才,多少人多少年才能出一个。
孙权有两个帅才,却不能善用,而李二陛下麾下可称为帅才的目前看来也仅仅只有李靖李世绩李道宗三人而已,侯君集善于统兵。但是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非是帅才,李孝恭本人有军事才略和政治才略,但是都不是很突出,不能算作帅才,所以目前大唐虽然号称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是真正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是不可能那么多的。
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能出现一两个帅才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种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孕育出来的人不能多。也不可多,而大唐如今有三个,还有一票猛将,够用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的年纪都已经不小了,比如李靖已经差不多六十了,难以统兵征战了。李道宗年纪也不小了,唯一一个比较年轻的也就是李世绩,年轻一代尚未出现可以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
这不由得让李二陛下会有些忧虑,他也不断地在诸臣后人之中寻找可造之材,千牛备身就是专门用来挑选诸臣后人里面的金子的,挑选出来了就会受到李二陛下的重点培养。留给他的儿子用,但是很可惜的是,诸臣之后里面,只有寥寥数人可堪一用,而可堪大用的人。几乎没有,程咬金尉迟恭李靖李世绩这些人的后代。要不就是没长成,要不就是平庸,乃至于虎父犬子。
谁说虎父无犬子的?
李二陛下有一段时间比较担忧这个问题,但是因为很多孩子还没有长成不好判断,所以暂时没有关注,但是他每时每刻都在考虑这个问题,直到苏宁的出现。
年轻,十四岁;聪明,知进退,明白很多事情,头脑清楚;有军事天赋,初次上战场就能做到那个地步,五百铁骑加一把大火就灭了东部突厥,为李靖所看重;有多方面的能力,不论是赚钱还是创造亦或是政治方面的革新,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实施起来效果很不错。
不论是第一开始的劳动改造政策还是对于外族的切齿痛恨以及对于大唐内斗的厌恶,李二陛下都能看得出来,这小子聪明得很,而且没有野心,至少没有对于皇位的野心,他当然也有一些想法,不过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而言的,以及自己家族的万世传承,从李承乾那儿探得的口风得知,这小子最大的心愿也就是把苏家发扬光大,然后开疆拓土青史留名而已。
他和承乾的关系很好,这一点李二陛下比较赞赏,和太子的关系好没什么,李二陛下本就想笼络住苏宁,然后把他好好培养出来留给李承乾用,没有感情怎么可以?当然,那也是李承乾当皇帝之后的事情,在这之前,这小子可不要干出什么糊涂事儿来,自毁前程,我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儿子,李二陛下阴踹踹的阴笑……
不过这小子的大局观和胆略真的是很好,非常符合一个名帅的要求,竟然可以战前策反敌人主将,引以为援,战阵倒戈然后以八千五百兵力夜袭突厥王庭,斩了对方的大可汗,直接把那个李二陛下昔日的好朋友阿史那泥孰扶上了大可汗的位置,并且结为同盟,还要驻军在那里,这里面的意思李二陛下倒也明白,不单单是保护大唐的商人,更重要的,还是有一些别的意思在里头。
虽然会受到监视,但是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三千将士也会产生意外的作用,当然,统兵之人需要智勇双全,有胆魄,即使孤立无援也要可以支持下去,等待大唐援军的抵达,这可是非常重要的,这小子还说要用战争之外的方式控制一个国家,到底是什么意思?留守的兵马也是府兵,这里面的轮换如何调节?这小子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具体交代呢?
反正不管如何,李二陛下非常看好苏宁,而且对于苏宁自保的手段也很看好,听过自污的,听过闭门不出避嫌的,听过辞官归隐求得安生的,就没见过这么光明正大的结党自卫的,哦,不能算结党,一片小屁孩儿,关系再好只要自己把他们拆开来安置,还能翻了天了?应该算是分担压力,他很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意思,所以,他选择配置更多的“秀木”来替自己分担压力。
一棵树容易被摧毁,可是一片森林呢?
这样的方法还真没有多少人用过,哦。有一个,赵云。据说,赵云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声名不显,但是地位不低,深得皇室信任,每一次立功,只要有人在他身边陪伴,他就会把功劳分出去。与其说是交好同僚结党,倒不如说是一种高明的自卫手段,这种手段,倒还真的不错,因为,他无形之间用自己的方式带动他的那一票小伙伴们,成长起来了。成熟了。
至少,会有很多和他差不多的人产生,这样的自保方式,李二陛下很是欣赏,当然,若是那些孩子都没有根基。都是寒门子弟,而不是勋贵世家,那可就好多了,大唐再也不用担心没有人才可以用,也不用担心朝堂被勋贵世家把持了。科举,唉。还是不行啊!
总之,李二陛下把和西突厥签订盟约的事情基本上全权交给了李孝恭,主要划了一些条条框框,只要不超过这个限制,其他的都好商量,反正你去和你的好女婿慢慢商议,这小子从来不干亏本的事情,他既然有这方面的想法,就一定有计策,你去和他商量,不会有错,顺便带一些军队过去,给道宗帮帮忙,他的人马已经不足以把那样庞大数量的奴隶带回来了,还有,这个事情弄完,就把那一票小子带回来,受赏吧!
李二陛下如是说道,同时也隐晦的暗示了绝对不会给苏宁安排什么职位或者提升爵位的,最多弄一些赏钱和土地什么的,或者给其家人一些好处,分担一下,你不用担心,他,我留着有大用。
所以李孝恭笑了,笑得很开心,不升爵位,不给予官职,看上去是挺无情的,朝廷待人凉薄,苛待功臣,压制少年俊杰,其实这才是李二陛下要重用苏宁的标志,所以现在要雪藏他,保护他,不让拿给他过早的陷入漩涡当中,安心学习,提升自己,等到将来自然有大用,若是现在就升官儿发财,那不是重用,那是捧杀!
李二陛下自己其实也很迷茫,为何做了皇帝就会产生严重的猜忌心理,还有,为何朝廷中人容不下一个惊采绝艳的人?大唐就这般气量狭小,连一个惊采绝艳的少年都容不下吗?为什么自己做不到也就要求别人做不到?泯然众人才是自保之道?那要是人人都自保谁来发展?大唐是要向前走的,而不是往后退的,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圣君不是应该可以保证惊采绝艳之人的存在的吗?为什么古往今来惊采绝艳之人都没有好下场?
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是不是什么地方产生了错误呢?
李孝恭走了之后,李二陛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思考着这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直指大唐帝国内里最严重的隐患,和一个将会完全改变这个世界的契机,到底,这个世界能不能抓住这个契机?
不说这个被幸福来敲门的小宫女高兴成什么样儿,李孝恭反正是爽翻了,他是没有想到竟然赚了这么大的便宜,原本只是看好苏宁赚钱的本事和聪明的头脑,觉得他不会堕了王府的名声,所以才把李芮涵下嫁于他,现在看来,赚翻了,相对于钱财而言,还是政治地位比较重要一点,他已经是个王爷了,身份尴尬,但是苏宁不一样,苏宁有很好的前途和可能性!
李二陛下对于苏宁的眼光和胆略非常赞赏,表示苏宁是个好同志,不仅仅是个大将之才,倒是有可能有名帅之才,名将和名帅,一字之差,意义上却是天壤之别,将多是统兵,军事人才,而帅,绝对不能仅仅是军事人才,那可是周瑜陆逊那一类的内可安邦外可开疆的人才,多少人多少年才能出一个。
孙权有两个帅才,却不能善用,而李二陛下麾下可称为帅才的目前看来也仅仅只有李靖李世绩李道宗三人而已,侯君集善于统兵。但是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非是帅才,李孝恭本人有军事才略和政治才略,但是都不是很突出,不能算作帅才,所以目前大唐虽然号称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是真正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是不可能那么多的。
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能出现一两个帅才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种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孕育出来的人不能多。也不可多,而大唐如今有三个,还有一票猛将,够用了,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的年纪都已经不小了,比如李靖已经差不多六十了,难以统兵征战了。李道宗年纪也不小了,唯一一个比较年轻的也就是李世绩,年轻一代尚未出现可以独当一面的领军人物。
这不由得让李二陛下会有些忧虑,他也不断地在诸臣后人之中寻找可造之材,千牛备身就是专门用来挑选诸臣后人里面的金子的,挑选出来了就会受到李二陛下的重点培养。留给他的儿子用,但是很可惜的是,诸臣之后里面,只有寥寥数人可堪一用,而可堪大用的人。几乎没有,程咬金尉迟恭李靖李世绩这些人的后代。要不就是没长成,要不就是平庸,乃至于虎父犬子。
谁说虎父无犬子的?
李二陛下有一段时间比较担忧这个问题,但是因为很多孩子还没有长成不好判断,所以暂时没有关注,但是他每时每刻都在考虑这个问题,直到苏宁的出现。
年轻,十四岁;聪明,知进退,明白很多事情,头脑清楚;有军事天赋,初次上战场就能做到那个地步,五百铁骑加一把大火就灭了东部突厥,为李靖所看重;有多方面的能力,不论是赚钱还是创造亦或是政治方面的革新,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实施起来效果很不错。
不论是第一开始的劳动改造政策还是对于外族的切齿痛恨以及对于大唐内斗的厌恶,李二陛下都能看得出来,这小子聪明得很,而且没有野心,至少没有对于皇位的野心,他当然也有一些想法,不过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而言的,以及自己家族的万世传承,从李承乾那儿探得的口风得知,这小子最大的心愿也就是把苏家发扬光大,然后开疆拓土青史留名而已。
他和承乾的关系很好,这一点李二陛下比较赞赏,和太子的关系好没什么,李二陛下本就想笼络住苏宁,然后把他好好培养出来留给李承乾用,没有感情怎么可以?当然,那也是李承乾当皇帝之后的事情,在这之前,这小子可不要干出什么糊涂事儿来,自毁前程,我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儿子,李二陛下阴踹踹的阴笑……
不过这小子的大局观和胆略真的是很好,非常符合一个名帅的要求,竟然可以战前策反敌人主将,引以为援,战阵倒戈然后以八千五百兵力夜袭突厥王庭,斩了对方的大可汗,直接把那个李二陛下昔日的好朋友阿史那泥孰扶上了大可汗的位置,并且结为同盟,还要驻军在那里,这里面的意思李二陛下倒也明白,不单单是保护大唐的商人,更重要的,还是有一些别的意思在里头。
虽然会受到监视,但是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三千将士也会产生意外的作用,当然,统兵之人需要智勇双全,有胆魄,即使孤立无援也要可以支持下去,等待大唐援军的抵达,这可是非常重要的,这小子还说要用战争之外的方式控制一个国家,到底是什么意思?留守的兵马也是府兵,这里面的轮换如何调节?这小子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具体交代呢?
反正不管如何,李二陛下非常看好苏宁,而且对于苏宁自保的手段也很看好,听过自污的,听过闭门不出避嫌的,听过辞官归隐求得安生的,就没见过这么光明正大的结党自卫的,哦,不能算结党,一片小屁孩儿,关系再好只要自己把他们拆开来安置,还能翻了天了?应该算是分担压力,他很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意思,所以,他选择配置更多的“秀木”来替自己分担压力。
一棵树容易被摧毁,可是一片森林呢?
这样的方法还真没有多少人用过,哦。有一个,赵云。据说,赵云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声名不显,但是地位不低,深得皇室信任,每一次立功,只要有人在他身边陪伴,他就会把功劳分出去。与其说是交好同僚结党,倒不如说是一种高明的自卫手段,这种手段,倒还真的不错,因为,他无形之间用自己的方式带动他的那一票小伙伴们,成长起来了。成熟了。
至少,会有很多和他差不多的人产生,这样的自保方式,李二陛下很是欣赏,当然,若是那些孩子都没有根基。都是寒门子弟,而不是勋贵世家,那可就好多了,大唐再也不用担心没有人才可以用,也不用担心朝堂被勋贵世家把持了。科举,唉。还是不行啊!
总之,李二陛下把和西突厥签订盟约的事情基本上全权交给了李孝恭,主要划了一些条条框框,只要不超过这个限制,其他的都好商量,反正你去和你的好女婿慢慢商议,这小子从来不干亏本的事情,他既然有这方面的想法,就一定有计策,你去和他商量,不会有错,顺便带一些军队过去,给道宗帮帮忙,他的人马已经不足以把那样庞大数量的奴隶带回来了,还有,这个事情弄完,就把那一票小子带回来,受赏吧!
李二陛下如是说道,同时也隐晦的暗示了绝对不会给苏宁安排什么职位或者提升爵位的,最多弄一些赏钱和土地什么的,或者给其家人一些好处,分担一下,你不用担心,他,我留着有大用。
所以李孝恭笑了,笑得很开心,不升爵位,不给予官职,看上去是挺无情的,朝廷待人凉薄,苛待功臣,压制少年俊杰,其实这才是李二陛下要重用苏宁的标志,所以现在要雪藏他,保护他,不让拿给他过早的陷入漩涡当中,安心学习,提升自己,等到将来自然有大用,若是现在就升官儿发财,那不是重用,那是捧杀!
李二陛下自己其实也很迷茫,为何做了皇帝就会产生严重的猜忌心理,还有,为何朝廷中人容不下一个惊采绝艳的人?大唐就这般气量狭小,连一个惊采绝艳的少年都容不下吗?为什么自己做不到也就要求别人做不到?泯然众人才是自保之道?那要是人人都自保谁来发展?大唐是要向前走的,而不是往后退的,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圣君不是应该可以保证惊采绝艳之人的存在的吗?为什么古往今来惊采绝艳之人都没有好下场?
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是不是什么地方产生了错误呢?
李孝恭走了之后,李二陛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思考着这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直指大唐帝国内里最严重的隐患,和一个将会完全改变这个世界的契机,到底,这个世界能不能抓住这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