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在正统十三年的感叹,放在正统十四年还是适用的。

    正统十三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比如,武定侯郭玹去世,定国公去世,前内阁首府杨溥去世,近卫营副统领徐显宗去世。内阁大学士马愉也去世了。让朱祁镇有些措手不及。

    一代新人换旧人。

    新一代黔国公进入武学。似乎数年之内就能嗣位黔国公。

    但是这都是小事。

    真正的大事,却是天气。

    正统十三年末,朱祁镇与周忱请算钱粮,就去年一年,免粮总数在五百万石以上,单单是江南,湖广两地减免的粮税就在二百多万石。

    如果不是,河北虽然受灾,但是因为有完善的水利工程,是一个平年,河北粮食源源不断的进入北京城,天津的粮仓。否则朱祁镇所建立的能储备二千万石粮草的粮仓体系,就要空了一大半了。

    对北京城来说,简直是危险之极。

    整个正统十三年,朱祁镇都是熬过来的。

    因为河北大旱的时候,朱祁镇还能感同身受,毕竟顺天府也在河北,朱祁镇只要微服出城,乃至不用微服,去天寿山祭拜祖宗,去南海子打猎,都能看见旱情变化。

    对此,他是有直接的了解的。

    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河南,山东,两淮,湖广,乃至于江南,太湖,这些地方距离他太远了。

    单单看各地的奏疏,朱祁镇就陷入深深的怀疑之中。

    他怀疑每一封奏疏都没有说实话。

    他既怀疑下面的是在粉饰太平,也在怀疑下面人借口受灾,再对朝廷狮子大张口。总之,既担心,赈灾不及时,让地方百姓难以为继。又担心,下面的人贪赃枉法,将他存下的本钱,给挥霍一空。

    他一直在克制再克制。

    因为他一直想将锦衣卫大规模派出去查案,查各地有没有问题。

    但是他的理智告诉他,这不是查案的时候。

    毕竟锦衣卫各地其实也有千户所的,作为朱祁镇另外一个消息来源,朱祁镇也与地方官的奏疏对照的看。

    大部分都有出入。

    有些出入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