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正统新政(2/5)
不过,这一切之前提,是朱祁镇在军中有无与伦比的权威,超越朱棣,至少是朱元璋那般对军队的权威。
朱元璋所说的不花一两银子养军队百万,也不全是朱元璋狂妄,这全是靠朱元璋开国之威。
至于朱棣对军队的权威是不如朱元璋的,不过对靖难勋贵的权威是很强的。
换句话说,那就是朱祁镇怎么将一直把持军队的靖难勋贵集团,换成朱祁镇为核心的军官世袭集团,其实也不是非要世袭,不过精神传承是要的。
不是靖难勋贵不好,而是他们阻挡了正统新政,如果朱祁镇不变革,绝对不会动这群勋贵。
就像朱棣当年,如果他不变革,他是不会扶植靖难勋贵的,如果大明一只都不革新,也能越来越好,朱祁镇不介意扎入靖难集团的怀抱。
为什么不扶植以大明为核心的集团呢,比如于谦之流,所谓的爱国不爱君,这样相当于把君权置于国家之下,想做什么都得听这群人的,因为人家是为了“国家”啊。
把刀递到别人手中,这种事情朱祁镇做不出来。
在此之前,朱祁镇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
如果不是,福建等东南卫所军在这一件事情上表现的太无力,朱祁镇也不能顺势推动这样的改革,哪怕是一个试点。
两间事情商议过后,其他的时候就是小节了,比如免除被波及的几府的赋税。对其中很多表现很好的官员进行提拔,其中就有杨荣之子。
朱祁镇目的达到了,也就点头称是。从善如流。
朱祁镇回去之后,立即将写了一封密信给郭登,在信中细细写了让他详细说明放士卒军籍,与招募士卒的情况。他想了想,又让人准备一个匣子,一枚银印,让人送给郭登。
有这匣子封存,盖上银印,就能直通大内,任何人不能裁开。这样的匣子内阁成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保证内外不为人所阻隔。
其实清雍正的密折制度也就源于此。
“陛下,曹首辅来了。”
“请。”
朱祁镇召开这个御前会议是出于两个目的,其中之一,就是搞一个军队改革的试点。
福建大战之余,东南本地的世袭将领算是能打的也死了大半,不能打的更不用说了全军覆没都是夸他们,各个都有罪名。
福建有焦宏在全力推行新政,焦宏手下还有两万东南算是最后就精锐。更有皇帝看好的勋贵郭登,最后有福建总督兼福建水师总督朱英的三万兵马,这都是皇帝的忠实拥趸。
要名义有名义,要人有人。有时机也有时机,别的不说,如果谁不听话,就调他们上山打两仗就行了。
真有本事的人自然会脱颖而出,剩下自己不用多管了。
即便动作稍大一点,想来也能兜得住。
朱元璋所说的不花一两银子养军队百万,也不全是朱元璋狂妄,这全是靠朱元璋开国之威。
至于朱棣对军队的权威是不如朱元璋的,不过对靖难勋贵的权威是很强的。
换句话说,那就是朱祁镇怎么将一直把持军队的靖难勋贵集团,换成朱祁镇为核心的军官世袭集团,其实也不是非要世袭,不过精神传承是要的。
不是靖难勋贵不好,而是他们阻挡了正统新政,如果朱祁镇不变革,绝对不会动这群勋贵。
就像朱棣当年,如果他不变革,他是不会扶植靖难勋贵的,如果大明一只都不革新,也能越来越好,朱祁镇不介意扎入靖难集团的怀抱。
为什么不扶植以大明为核心的集团呢,比如于谦之流,所谓的爱国不爱君,这样相当于把君权置于国家之下,想做什么都得听这群人的,因为人家是为了“国家”啊。
把刀递到别人手中,这种事情朱祁镇做不出来。
在此之前,朱祁镇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
如果不是,福建等东南卫所军在这一件事情上表现的太无力,朱祁镇也不能顺势推动这样的改革,哪怕是一个试点。
两间事情商议过后,其他的时候就是小节了,比如免除被波及的几府的赋税。对其中很多表现很好的官员进行提拔,其中就有杨荣之子。
朱祁镇目的达到了,也就点头称是。从善如流。
朱祁镇回去之后,立即将写了一封密信给郭登,在信中细细写了让他详细说明放士卒军籍,与招募士卒的情况。他想了想,又让人准备一个匣子,一枚银印,让人送给郭登。
有这匣子封存,盖上银印,就能直通大内,任何人不能裁开。这样的匣子内阁成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保证内外不为人所阻隔。
其实清雍正的密折制度也就源于此。
“陛下,曹首辅来了。”
“请。”
朱祁镇召开这个御前会议是出于两个目的,其中之一,就是搞一个军队改革的试点。
福建大战之余,东南本地的世袭将领算是能打的也死了大半,不能打的更不用说了全军覆没都是夸他们,各个都有罪名。
福建有焦宏在全力推行新政,焦宏手下还有两万东南算是最后就精锐。更有皇帝看好的勋贵郭登,最后有福建总督兼福建水师总督朱英的三万兵马,这都是皇帝的忠实拥趸。
要名义有名义,要人有人。有时机也有时机,别的不说,如果谁不听话,就调他们上山打两仗就行了。
真有本事的人自然会脱颖而出,剩下自己不用多管了。
即便动作稍大一点,想来也能兜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