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北伐何须十数年之久?十年之内,便可收复辽东失地!”

    崇祯认为若是在兵力与粮饷皆已充足之后,王师定能一战而定,收复失地更本就不需要逆子所说的如此长的时间,这分明是在怯敌而畏惧。

    “儿臣不知父皇以为王师北伐目标何在?是收复失地还是消灭东虏?”

    某太子一听甩锅爹的说辞,就知道这货又开始进入想当然的模式了,二货皇帝对军事方面完全是一窍不通,连半吊子的能力都达不到。

    “失地须收复,东虏更须消灭!”

    崇祯理直气壮地回答了逆子的问题,他认为自己这么说是决计无错的,这不但是他的希望,更是皇兄、父皇、神宗爷爷的夙愿,只是之前没能实现而已。

    “父皇,粮草可以在三年之内筹措妥当,但王师集结五十万大军可是殊为不易,只有在南方剿寇得胜之后,主力方可调至北方集结待命。再者说,朝廷需要准备出大致两千万两银子,作为专用的出兵费用,这是一笔单项开支,绝对不能被挪作他用,以朝廷当下的状况,每年攒四百万两都困难,乐观地说,只恐五年才能凑出这笔钱。父皇可是看过辽东地图?辽南地区还好,以平原为主。但到了多山的辽北地区,大军的战车部队便不易展开,而战车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一旦王师在植被茂密的山区遭到埋伏在此的东虏的伏击,难免不会遭遇第二个萨尔浒之役。若想在山区战胜东虏,还需让秦良玉老将军多多招募擅长翻山越岭的土著步兵,起码要达到五万才能确保王师在山区作战的安全。辽北山区拥有众多的山寨堡垒,老酋当年在出兵东虏他部之后,便将其悉数据为己有。若是皇太鸡在辽南败北之后,以此为据点,便会对王师刚刚收复的沈阳、辽阳、抚顺等地造成严重威胁。王师在夏季进剿,在山区推进缓慢,又容易遭遇伏击。冬季大雪封山,王师又将束手无策,朝廷还得养活北伐的数十万大军,每年的开销都得在上千万两以上。即便可以王师不计伤亡代价,能够攻克东虏在辽北山区的众多山寨,东虏依然可以向北退至海西女真的活动地区,譬如亦迷河卫、塔山卫等地,继续负隅顽抗。届时,王师继续北上,补给线便会拉大到两千里之遥,东虏出动大量马卒频繁骚扰我军辎重部队,王师便会首尾难顾了。若是王师仅仅固守辽北,只要主力南撤,东虏便会卷土重来,再次攻陷辽北地区的诸多军事重镇。若是朝廷在辽北地区驻扎三十万大军,光是每年的饷银便会高达一千万两银子,这笔军费对朝廷自然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甩锅爹真是要让某太子再给他上一课,让他明白北伐东虏绝对不是想来那么简单的事情,这里面的麻烦事多得很呢。

    钱、粮、兵这三样都得凑齐,还要制定较为实际的作战计划,每个步骤都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才行,哪怕只差一项都会影响全局得

    失。

    最要命的是,皇太鸡与多尔衮又不傻,一旦辫子在野战中失利,便不会死守他们的老窝沈扬了,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将主力撤退到辽北的山区伺机而动。

    明军想要进攻山区,在地形不利的情况下,恐怕五十万大军都难以消灭辫子的主力,搞不好就要重蹈覆辙。

    即便明军还能获胜,辫子也还有两条退路,其一是继续向北撤退,退至黑、吉两地继续负隅顽抗。其二是向东退至面积更大的长白山脉,依托有利地形,偷袭前来进剿的明军。

    对明军来说,顺着这两条路追击辫子都是凶多吉少的事情。

    前一条路的补给线过长,明军辎重部队随时都会遭到辫子游骑兵的袭击,保护不当的话,就等于在给辫子送大礼包了。

    后一条路比前一条路还难走,长白山脉比辽北的山区地形更为复杂,进剿起来堪比噩梦,而明军主力又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在山里驻扎。

    只要几十万大军一撤,辫子必定是死灰复燃,海西女真各部的青壮起码还有上万人,让皇太鸡获得,又能组建起两个旗左右的山地步兵了。

    “……”

    被逆子这么详细一说,崇祯听的感觉自己的头都大了一圈,这些事情是他从未想过,却好像的确存在的问题。

    “儿臣以为收复辽东代价虽高,但所需的时间较短,十年便可以做到。要重创乃至歼灭东虏主力,只怕需要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时间方可做到。因为只要朝廷一日不能完全控制奴尔干司全境,东虏便能以此地为跳板,持续威胁大明辽北地区的安全。儿臣让若干藩王移藩北地,便是要在时机成熟之后,配合王师进攻奴尔干司,实现南北对进的战略部署,最终将东虏主力彻底消灭在奴尔干司境内。”

    辫子如今是进可攻退可守,可谓是收放自如,只要绕路进攻畿辅,便可一马平川,横行无忌。打不过明军的话,还能后撤到辽北山区乃至长白山脉,跟明军打游击。

    让他们跑到松嫩平原的话,那明军真就是干瞪眼了,以明军现有的补给能力,出兵松嫩平原就等同于出征西域,几乎就是一次远距离的军事冒险,翻车的几率非常之大。

    辫子想起他里所描写的一样愚蠢至极,与明军钢一次便损失惨重,还不思悔改,继续再钢一次,一直被对方活活钢死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