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4章
禹言熟读史书,对历史上出名的皇帝都是有些印象的,念了这几个字之后大吃一惊。
大明正统皇帝,那可不是一般人物,正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庙号“英宗”的朱祁镇。这位朱祁镇在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任用大太监王振掌权,朝政腐败,宦官当权,值塞外瓦刺南犯,竟在王振的枞拥下御驾亲征,用兵不当,导致「土木之变」,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失去帝位,后被放回。
当然,这位英宗皇帝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8年之后,竟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宝座,年号“天顺”,38岁时驾崩,庙号“英宗”。做皇帝被拉下马,却又能重新上马,这在历史上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当真是一位大大有名的主。
这颗夜明珠上的印鉴竟是大明英宗的玉玺,实在是让禹言吃惊不已。于紫彤得知了这位英宗皇帝的英名后也是惊的合不拢嘴,这就是那个被瓦剌俘虏的英宗的印鉴?那岂不是真的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于紫彤长出一口气道:“这夜明珠这么容易破损,又是圆滑的,他们又是怎么把这个印章刻上去,还没让人有一点刺手的感觉?”
方老道:“这不是刻上去的,如果是雕刻,不管手艺怎么高超,也会留下棱角的,破坏夜明珠的整体美感。这个印鉴似乎是水印上去的,但是在五百多年前,谁能有这么高超的手艺把这方印鉴缩得这么小,再影印到夜明珠上去,而且历经五百年仍然颜色鲜艳,栩栩如生。就算是现在的微雕也不敢说有这么神奇。”
方老叹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艺啊,用鬼斧神工匪夷所思来形容绝不为过。我们祖先的智慧真是让人不可思议,我们这些后来者竟然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实在是惭愧,惭愧啊!”
禹言和于紫彤也很是感叹,看起来我们这个时代虽然是进步了,可是我们之前的先人们仍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我们现代人惊叹和自叹不如的奇迹,一种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在几个人心中弥漫开来。
禹言想到一个问题道:“方老,你能确定那个是英宗皇帝的印鉴吗?”方老点头道:“我们这一行的,对各朝各代皇帝印鉴的鉴定那是最基本的,我可以确认,那确实是英宗印鉴。”
从这位大师口中说出来确认,禹言顿时放下心来。看来魔门祖师果然是来历不简单,连这种御用之物也能弄来。据禹言估计,这么大的夜明珠一定为数不多,而且定是用在皇帝寝宫照明的。
果然,方老接着道:“从材质和印鉴来看,这颗夜明珠一定是英宗寝宫所用,数量极为稀少,没想到今天竟从禹先生这里得见,老朽感激莫名。”
禹言笑着道:“这也是我家一位长辈传下来的,据说是有先人在明皇宫里当差的,也不知道怎么就有几颗传到我手上了。”于紫彤心里暗笑,在皇宫当差的还能是些什么人,这小子瞎扯得不靠边。
方老自然是不会去追问这夜明珠得来源,只是听他话里意思,手上竟还有几颗。别人拥有一颗已经是莫大的福缘,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会拥有几颗,实在是让人惊叹。
禹言道:“说了这么多,能不能请方老先生来估个价,看看价值几何。”
方老道:“从材质和规格上来说,这颗夜明珠纯净剔透无丝毫杂质而且体形极大,从年限上来说,它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想必你也知道,即使是五百年前的一片草纸,现在也会比金子还贵重。”这个比喻虽然粗俗却也十分在理,禹言和于紫彤笑着没有说话。
“另外,它上有皇帝玉玺印鉴,不说别的,只是这种工艺就能让它身价倍增,何况又是御用之物,还是明英宗这种大名鼎鼎的皇帝御用过,用无价之宝来形容亦不为过,老朽保守估计,市场价格应该至少在一千万左右。”方老认真道。
禹言和于紫彤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却没想到一颗夜明珠都已经值这个价钱了,顿时有些目瞪口呆。
方老看他们的神色,以为是嫌自己估价过低,忙道:“珠宝市场的行情变化很快的,这一千万只是最保守的估计。历朝历代,首皇帝和末皇帝以及特别知名的皇帝的御用品,都比较容易拍出好价钱。这颗夜明珠说它是珠宝亦可,但说它是文物更为贴切,而且是极为珍贵稀少的文物,如果进行拍卖的话,我想应该至少能拍出一千五百万的价格,当然,这也是最保守的估计。”
禹言和于紫彤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喜色,今天的惊喜太多,两个人都有些怀疑是置身在梦中。
还是禹言适应能力更强一些,笑道:“是这样的,方老,我们由于急于用钱,所以想以这颗夜明珠为抵押,能周转出一笔款子来。”
方老做这样的生意一辈子了,当然明白他的意思,连忙道:“这个没问题,对于别的客户,我们一般是先付评估价的八成,不过对您二位例外。虽然这种稀世珍宝如果用钱来估算太俗气,但这也是最实际有效的办法。如果你们需要的话,这一千万可以马上到你们账上,等到拍卖之后再结清尾款。”
禹言笑着点点头,又从包里拿出一颗婴儿拳头般大小的夜明珠道:“请您在看看这颗。”
禹言熟读史书,对历史上出名的皇帝都是有些印象的,念了这几个字之后大吃一惊。
大明正统皇帝,那可不是一般人物,正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庙号“英宗”的朱祁镇。这位朱祁镇在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任用大太监王振掌权,朝政腐败,宦官当权,值塞外瓦刺南犯,竟在王振的枞拥下御驾亲征,用兵不当,导致「土木之变」,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失去帝位,后被放回。
当然,这位英宗皇帝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8年之后,竟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宝座,年号“天顺”,38岁时驾崩,庙号“英宗”。做皇帝被拉下马,却又能重新上马,这在历史上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当真是一位大大有名的主。
这颗夜明珠上的印鉴竟是大明英宗的玉玺,实在是让禹言吃惊不已。于紫彤得知了这位英宗皇帝的英名后也是惊的合不拢嘴,这就是那个被瓦剌俘虏的英宗的印鉴?那岂不是真的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于紫彤长出一口气道:“这夜明珠这么容易破损,又是圆滑的,他们又是怎么把这个印章刻上去,还没让人有一点刺手的感觉?”
方老道:“这不是刻上去的,如果是雕刻,不管手艺怎么高超,也会留下棱角的,破坏夜明珠的整体美感。这个印鉴似乎是水印上去的,但是在五百多年前,谁能有这么高超的手艺把这方印鉴缩得这么小,再影印到夜明珠上去,而且历经五百年仍然颜色鲜艳,栩栩如生。就算是现在的微雕也不敢说有这么神奇。”
方老叹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艺啊,用鬼斧神工匪夷所思来形容绝不为过。我们祖先的智慧真是让人不可思议,我们这些后来者竟然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实在是惭愧,惭愧啊!”
禹言和于紫彤也很是感叹,看起来我们这个时代虽然是进步了,可是我们之前的先人们仍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我们现代人惊叹和自叹不如的奇迹,一种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在几个人心中弥漫开来。
禹言想到一个问题道:“方老,你能确定那个是英宗皇帝的印鉴吗?”方老点头道:“我们这一行的,对各朝各代皇帝印鉴的鉴定那是最基本的,我可以确认,那确实是英宗印鉴。”
从这位大师口中说出来确认,禹言顿时放下心来。看来魔门祖师果然是来历不简单,连这种御用之物也能弄来。据禹言估计,这么大的夜明珠一定为数不多,而且定是用在皇帝寝宫照明的。
果然,方老接着道:“从材质和印鉴来看,这颗夜明珠一定是英宗寝宫所用,数量极为稀少,没想到今天竟从禹先生这里得见,老朽感激莫名。”
禹言笑着道:“这也是我家一位长辈传下来的,据说是有先人在明皇宫里当差的,也不知道怎么就有几颗传到我手上了。”于紫彤心里暗笑,在皇宫当差的还能是些什么人,这小子瞎扯得不靠边。
方老自然是不会去追问这夜明珠得来源,只是听他话里意思,手上竟还有几颗。别人拥有一颗已经是莫大的福缘,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会拥有几颗,实在是让人惊叹。
禹言道:“说了这么多,能不能请方老先生来估个价,看看价值几何。”
方老道:“从材质和规格上来说,这颗夜明珠纯净剔透无丝毫杂质而且体形极大,从年限上来说,它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想必你也知道,即使是五百年前的一片草纸,现在也会比金子还贵重。”这个比喻虽然粗俗却也十分在理,禹言和于紫彤笑着没有说话。
“另外,它上有皇帝玉玺印鉴,不说别的,只是这种工艺就能让它身价倍增,何况又是御用之物,还是明英宗这种大名鼎鼎的皇帝御用过,用无价之宝来形容亦不为过,老朽保守估计,市场价格应该至少在一千万左右。”方老认真道。
禹言和于紫彤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却没想到一颗夜明珠都已经值这个价钱了,顿时有些目瞪口呆。
方老看他们的神色,以为是嫌自己估价过低,忙道:“珠宝市场的行情变化很快的,这一千万只是最保守的估计。历朝历代,首皇帝和末皇帝以及特别知名的皇帝的御用品,都比较容易拍出好价钱。这颗夜明珠说它是珠宝亦可,但说它是文物更为贴切,而且是极为珍贵稀少的文物,如果进行拍卖的话,我想应该至少能拍出一千五百万的价格,当然,这也是最保守的估计。”
禹言和于紫彤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喜色,今天的惊喜太多,两个人都有些怀疑是置身在梦中。
还是禹言适应能力更强一些,笑道:“是这样的,方老,我们由于急于用钱,所以想以这颗夜明珠为抵押,能周转出一笔款子来。”
方老做这样的生意一辈子了,当然明白他的意思,连忙道:“这个没问题,对于别的客户,我们一般是先付评估价的八成,不过对您二位例外。虽然这种稀世珍宝如果用钱来估算太俗气,但这也是最实际有效的办法。如果你们需要的话,这一千万可以马上到你们账上,等到拍卖之后再结清尾款。”
禹言笑着点点头,又从包里拿出一颗婴儿拳头般大小的夜明珠道:“请您在看看这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