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十二言(上)
天就冷了,每天早上起来,窗户皆笼上了一层美丽的冰花,固然冰清玉洁,妙象万千,然而寒气却随着这冰花,悄然逼人心脾。
栈道工程暂停了,不得不停。
天气冷,手脚不麻利,又在悬崖峭壁之上,也做了一些防御手段,比如在崖壁下,泊几艘板子小船,上面有数名水性好的民夫,专行营救。起了许多作用,不象在三门,掉下去水性再好,也没有办法营救,丹水下游水势还是平缓的,即便峡谷,水流涌急,也不能与三门相比。时有民夫落下水中,立即捞了起来。
很人性化的一个举措。不过天气冷了,河面开始有薄冰,终是危险。已有了五名民夫遇难。当然,与这样庞大的工程相比,不算多的。但理念不一样,李威终是在后世生活了一辈子,不会将百姓看得那么贱。于是索性停下。
只是除滩的工程依然在继续。
很慢地进行着,大大小小的滩涂与礁石,仅是从草桥关到丹水与汉水汇合处,就有近三百个。征的民夫也多,两万多民夫,还有近百艘船舶协助,然后筑一道堤坝将滩涂堵起来,再抽去水,同样十分艰难,因为必须通航,最少保证枯水时季深达两米以上,所以又特别制造了一些很长的水车,不时抽去积水与涔水。然后一点一滴地将砂石掏空,这些砂石还不能倒入河中,与黄河不同的,水势平缓冲不走,又要用船拉到岸上,特别一些大礁石,不考虑通航是一道风景,考虑通航则成了拦路虎,这些大礁石就象一个小山似的,更难排除。抛凿空后,连同泥袋都要拉起来,不能搁在河心。
因此李威离开时,只是凿出来二十几个滩涂,还全是沙滩。只能说虽花了不少钱,但是仁政,百姓不以为苦。毕竟薪酬不算薄,工程有可能进行五个月,省吃节用,能攒下六七缗钱。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能买半头牛了,或者能抵上朝廷两年的租庸调制。
其实掣肘工程不是人力,也与财力无关,是材料。特别是铁,朝廷又要东征,又要防御吐蕃,用兵始多,盔甲、兵器、车辆都需要大量钢铁,农用工具也要铁,作坊也要铁器,但这种笼式**,需要的铁柱又多,因此,朝廷生铁资源不够。
到了冬月中旬,李威开始动身返回长安。呆在丹水,不仅是指挥,还将丹水渠中上游与郑当渠派了许多人手,再次摸了一下,对韦弘机写的资料做一个祥细的补充。
刚到蓝田关,又听到消息。父亲不在长安,在华山曲武原下围猎。之前也发生了一些事,先是大会饮,分乐队为东西两部,父亲让李贤主持东部,李显主持西部,东西两部比赛胜负以取乐,郝处俊规劝道:“雍王与周王年少,志趣未定,应推梨让枣,相亲如一。今分二部,递相竞夸,俳优小人,言辞无度,恐为争胜负,言语没有节制,互相讥诮,非崇尚礼义,鼓励亲睦的做法。”
父亲嘿然道:“郝卿远见,非众人所及也。”
很正常的一次进谏,但李威隐隐听出一些,郝处俊言语中对老二老三评价是年少,志趣未定,却有许多话外之音的。其后李弼暴卒于宴所,为之废一天饮会。
似乎是乐极生悲。
这条消息没有引起李威多大重视,毕竟几个宰辅当中,刘仁轨不用置疑,郝处俊对自己同样竭力支持。但跟着另一条消息,让李威重视起来。
箕州录事参军张君澈等诬告刺史蒋王李恽及其子汝南郡王炜谋反,李恽是李世民第七子,说起来,还是自己的亲伯父。但此人胸无大志,喜爱玩乐。在安州离任时,多造器玩,离任后用四百辆车子拉这些器玩,州县不堪其劳,有司上奏弹劾。这也是唐朝前期开明的一个例证,大臣敢进谏。不仅是针对李威种种的异想天开。
父亲宽宥不问。后来历任遂州刺史,相州刺史。
别人可反,这样的一个王爷恐怕不会反的。再说,现在天下粗治,百姓安乐,谁愿意谋反?不要说王爷与官员,就是自己是太子,敢不敢通过兵谏逼父亲禅让?虽然自己掌握的资源也不算多,可远远超过了李恽掌控的资源。
李治却认真地派了通事舍人薛思贞前去审查此事。李恽听说后,因为害怕,上吊自杀。父亲知其非罪,于是斩张君澈四人,让李恽陪葬昭陵。表面上一起诬告案。
可是李威却不是这样想的。试问一个录事参军,怎么敢诬告一个堂堂的一等亲王?再联系父亲兴师动众的狩猎,或者是自己将父亲逼急了,父亲是借此宣告天下,我的身体还好,你们不要胡思乱想。李恽只是一只鸡,杀了这只鸡,震赅一下朝堂上所有的大臣。又不好明杀,于是用了这个办法?
在东宫呆得久了,不免会胡想,不免凡事喜欢往阴谋论上联想。
也许是,也许不是,怀着忐忑不安地心理,折道去了曲武原。狩猎的人当中,除了群臣外,还有两个人引人注意。一个是于阗王尉迟伏雄,一个是波斯王卑路斯。这两人来意,李威不用问就能猜测出来的。西突厥各部让唐朝打残了,要么投向吐蕃,要么投靠唐朝。尉迟伏雄既不满吐蕃的剥削,只好抱唐朝的大腿。卑路斯的波斯是让大食打残了,无法立足,前来唐朝求援的。可是唐朝吐蕃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怎么可能出兵大食?这也是一次注定无果的求援。
见到父亲,恭敬的请安。
天就冷了,每天早上起来,窗户皆笼上了一层美丽的冰花,固然冰清玉洁,妙象万千,然而寒气却随着这冰花,悄然逼人心脾。
栈道工程暂停了,不得不停。
天气冷,手脚不麻利,又在悬崖峭壁之上,也做了一些防御手段,比如在崖壁下,泊几艘板子小船,上面有数名水性好的民夫,专行营救。起了许多作用,不象在三门,掉下去水性再好,也没有办法营救,丹水下游水势还是平缓的,即便峡谷,水流涌急,也不能与三门相比。时有民夫落下水中,立即捞了起来。
很人性化的一个举措。不过天气冷了,河面开始有薄冰,终是危险。已有了五名民夫遇难。当然,与这样庞大的工程相比,不算多的。但理念不一样,李威终是在后世生活了一辈子,不会将百姓看得那么贱。于是索性停下。
只是除滩的工程依然在继续。
很慢地进行着,大大小小的滩涂与礁石,仅是从草桥关到丹水与汉水汇合处,就有近三百个。征的民夫也多,两万多民夫,还有近百艘船舶协助,然后筑一道堤坝将滩涂堵起来,再抽去水,同样十分艰难,因为必须通航,最少保证枯水时季深达两米以上,所以又特别制造了一些很长的水车,不时抽去积水与涔水。然后一点一滴地将砂石掏空,这些砂石还不能倒入河中,与黄河不同的,水势平缓冲不走,又要用船拉到岸上,特别一些大礁石,不考虑通航是一道风景,考虑通航则成了拦路虎,这些大礁石就象一个小山似的,更难排除。抛凿空后,连同泥袋都要拉起来,不能搁在河心。
因此李威离开时,只是凿出来二十几个滩涂,还全是沙滩。只能说虽花了不少钱,但是仁政,百姓不以为苦。毕竟薪酬不算薄,工程有可能进行五个月,省吃节用,能攒下六七缗钱。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能买半头牛了,或者能抵上朝廷两年的租庸调制。
其实掣肘工程不是人力,也与财力无关,是材料。特别是铁,朝廷又要东征,又要防御吐蕃,用兵始多,盔甲、兵器、车辆都需要大量钢铁,农用工具也要铁,作坊也要铁器,但这种笼式**,需要的铁柱又多,因此,朝廷生铁资源不够。
到了冬月中旬,李威开始动身返回长安。呆在丹水,不仅是指挥,还将丹水渠中上游与郑当渠派了许多人手,再次摸了一下,对韦弘机写的资料做一个祥细的补充。
刚到蓝田关,又听到消息。父亲不在长安,在华山曲武原下围猎。之前也发生了一些事,先是大会饮,分乐队为东西两部,父亲让李贤主持东部,李显主持西部,东西两部比赛胜负以取乐,郝处俊规劝道:“雍王与周王年少,志趣未定,应推梨让枣,相亲如一。今分二部,递相竞夸,俳优小人,言辞无度,恐为争胜负,言语没有节制,互相讥诮,非崇尚礼义,鼓励亲睦的做法。”
父亲嘿然道:“郝卿远见,非众人所及也。”
很正常的一次进谏,但李威隐隐听出一些,郝处俊言语中对老二老三评价是年少,志趣未定,却有许多话外之音的。其后李弼暴卒于宴所,为之废一天饮会。
似乎是乐极生悲。
这条消息没有引起李威多大重视,毕竟几个宰辅当中,刘仁轨不用置疑,郝处俊对自己同样竭力支持。但跟着另一条消息,让李威重视起来。
箕州录事参军张君澈等诬告刺史蒋王李恽及其子汝南郡王炜谋反,李恽是李世民第七子,说起来,还是自己的亲伯父。但此人胸无大志,喜爱玩乐。在安州离任时,多造器玩,离任后用四百辆车子拉这些器玩,州县不堪其劳,有司上奏弹劾。这也是唐朝前期开明的一个例证,大臣敢进谏。不仅是针对李威种种的异想天开。
父亲宽宥不问。后来历任遂州刺史,相州刺史。
别人可反,这样的一个王爷恐怕不会反的。再说,现在天下粗治,百姓安乐,谁愿意谋反?不要说王爷与官员,就是自己是太子,敢不敢通过兵谏逼父亲禅让?虽然自己掌握的资源也不算多,可远远超过了李恽掌控的资源。
李治却认真地派了通事舍人薛思贞前去审查此事。李恽听说后,因为害怕,上吊自杀。父亲知其非罪,于是斩张君澈四人,让李恽陪葬昭陵。表面上一起诬告案。
可是李威却不是这样想的。试问一个录事参军,怎么敢诬告一个堂堂的一等亲王?再联系父亲兴师动众的狩猎,或者是自己将父亲逼急了,父亲是借此宣告天下,我的身体还好,你们不要胡思乱想。李恽只是一只鸡,杀了这只鸡,震赅一下朝堂上所有的大臣。又不好明杀,于是用了这个办法?
在东宫呆得久了,不免会胡想,不免凡事喜欢往阴谋论上联想。
也许是,也许不是,怀着忐忑不安地心理,折道去了曲武原。狩猎的人当中,除了群臣外,还有两个人引人注意。一个是于阗王尉迟伏雄,一个是波斯王卑路斯。这两人来意,李威不用问就能猜测出来的。西突厥各部让唐朝打残了,要么投向吐蕃,要么投靠唐朝。尉迟伏雄既不满吐蕃的剥削,只好抱唐朝的大腿。卑路斯的波斯是让大食打残了,无法立足,前来唐朝求援的。可是唐朝吐蕃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怎么可能出兵大食?这也是一次注定无果的求援。
见到父亲,恭敬的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