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竹笼

    姚璹去了江南。

    用最快的马去的,这让许多大臣膛目结舌,到江南一来一去,得多长时间,可九月即将到来,到时谁来主持丹水渠?

    李威依然没有着急,到了军器监,要求工人制作了一根根古怪的铁柱子。其实就是粗达十几个毫米的钢筋,但现在不能称为钢,只能称为铁,形式更是很古怪,又很长。

    放在后世,这是很简单的技术,但在这时代,依然不易。

    布置完了,带着魏玄同、韦思谦、韦弘机,一道离开京城。其他的话并没有说,一见面施展王八之气,然后魏玄同与韦思谦葡伏于地,向自己表示忠心。那是不可能的!

    但几年下去,即使几人什么也没有表态,也会被打上***的标记。魏玄同与韦思谦同样心知肚明,也不一定会“效忠”。想要他们帮助自己,自己得拿出一份能力,毕竟与魏元忠、狄仁杰当初不同的,二人胸怀大志,遭遇又极度困窘,所以主动来投。魏玄同与韦思谦却不会。他们认为值得投靠了,才会投靠。自己认为他们可用了,才会拉拢。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二人既然被太子所招,想脱身也是不行,魏玄同与上官仪关系密切,上官仪的女儿在东宫受到太子宠爱。韦思谦也等于是大半个京兆韦家的人,韦家有女也在东宫,而且韦家看到太子妃在东宫冷落,更是对太子妃或者未来的皇后虎视眈眈。这个中的意味……大家懂的。

    韦思谦接受这个任命时,只是对他两个儿子韦承庆与韦嗣立苦笑。

    但首先得办正事。

    因此去了丹水渠,必须再做进一步的了解。自己都不了解,又如何指挥?速度很快的,主要韦弘机在夏天时做过仔细的调查,一路南下,韦弘机再做一次讲解。一边听他讲解,一边实地观察。

    主要在丹水下游,但韦弘机刻意将李威带到竹林关前。然后指着江水说道:“仅是这段到龙驹寨,施工难度将是三门新开河的数倍。”

    三门新开河难度已经很大了,他刻意还加了数倍二字。李威不由地向上游看去。去年来过一次,可那时候江水已小,看起来还好一些,现在江水依然洪大,于是看到了真面目。

    这一段河两岸乱山夹峙,谷底狭窄,因为山体的束缚,导致河水到此地时,如同烧开的水,在沸腾翻滚。不但如此,河里面还有许多尖状的怪礁,韦弘机又说道:“当地百姓称此为流岭峡,又叫没奈何寨河,此乃丹水最难治理的一段。殿下再看,地形如此,无论柘深或者加宽皆不易。”

    指山势的,两边皆是大山束缚,纵然有了**,也不可能将大山炸去,来使河流加宽。想要柘深,有无数礁石,河床还是石层组成的。再说,在此处筑一道长坝分流治渠,因为水流急,也多有不易。或者另凿他渠,与三门一理,皆有大山阻隔,更是无法可施。

    韦弘机又指着远处一片沼泽说道:“丹水不象河水,沙土较少,虽然夏天流量凶猛,可冬天枯水时,水势很小。这是易治的一面,不易治的一面,就是长度大,施工日期长……”

    又想到了种种难度以及经费,韦弘机不由地摇头,总之,他细细查看后,吓住了。又说道:“到了龙驹寨,几乎所有工程必须凿山劈岭,难度高,好在水浅,也能为之,过了龙驹寨,水位始深,又是此地形。殿下,夏天你没有来,每到夏天到来,竹林关每隔三四年就饱受一次涝灾,那片大沼泽就是洪水冲破河堤形成的。百姓有一句谚语,没奈何,走寨河,手把舵,腿哆嗦。四百水路三百滩,龙王争来阎王夺。”

    “那更要治。”

    韦弘机不再言语了。

    太子的心意是好的,可人力有限,全国的江河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是漕运,还有洪涝灾害,但自古使然,谁敢说有力量全部解决?

    上游的问题不仅于此,还有因为落差大,八百来里长的河流,落差近一千米,水流湍急,同样是丹水渠以后一个不好解决的难题。但不是主要观看的地方,这要留作明年或者后年解决了,今年解决的是草桥关到汉水这一段丹水渠。过了草桥关,水面始阔,水流也比较平缓。其实有些地方还是很深的,但如民谚里所说,四百水路三百滩。岂止是三百滩,恐怕这三百滩指的仅是航道上的三百滩。

    一个个位于航道中央,滩周围河深能达几十米,如何凿滩通航?其实丹水到了这里,疏阔已经不必,河水的宽度也足够了,主要就是凿滩除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