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兄,你也在这儿?”三人一进院子,就见院中有一人在练枪,仔细一看正是杨丛义。

    听到问话,杨丛义迅速收枪,回身一看,见是汤鷽三人,便笑道:“汤兄,江兄,沈兄,等你们多时了。”

    汤鷽环顾一周,院内并无他人,上前小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也被送来这里?”

    杨丛义笑道:“不知道,黄大人和戴大人都还没回来,也许等他们回来就知道了。”

    接着又向主人一样,高声介绍道:“这个院子不大,但很安静,住着还是很舒服的,关键是吃喝不愁,所有的菜都很新鲜。你们就安心住下吧。”

    院内除了一个烧水做饭的下人,别无他人,院外有人站岗巡守,四人住在这里倒也惬意。

    每天要么看书学习,要么练枪练剑,至于明天如何,他们懒得去想,因为他们自己做不了主。

    悠闲的日子过了一个月,一天上午,一名吏部官员来到院内,四人立即出来见过这一个月来,第一个进入院中的外人。

    没有任何寒暄,那官员当即宣布:“杨丛义、汤鷽二人督造回易,历时三年,打通南洋、西洋海路,使大宋与西洋诸国得以联通,丝绸、瓷器远销海外,换回香料、金银等奇缺之物,功勋斐然,依律擢升修武郎,加封合门祗侯。”说完将文书分别递交二人。

    杨丛义、汤鷽接过文书,行礼谢恩。

    之后那吏部官员又道:“二位近期暂且不要离开临安,就住在此地,稍后还有差遣。”

    “多谢大人提醒。”

    二人谢过之后,那官员道声“客气”,随即离去。

    修武郎是什么官,合门祗侯又什么,杨丛义和汤鷽不知道,但既然有加封官职,那必然是升官了。

    道喜一番之后,还没等他们想好要如何庆祝,就听江恺道:“外面的守卫好像撤了。”

    众人一听,赶紧出去查看。

    院外空无一人,哪里还有半个影子。

    “杨大人、汤大人,这两年多来跟两位大人一起共事,得到很多机会,经过诸事锤炼,让我获益良多,这次出海也见识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经此一事,我也终于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真意。现在守卫已经撤走,我们也恢复自由了,该去做些自己的事情。明年是科举之年,离省试只有半年时间,虽然时间不足,我得为此准备一番。二人大人,就此别过。”江恺说完这番话后,抬手行礼。

    “江兄这就要走了吗?既然安回到临安,该好好放松庆祝几日才是。”杨丛义稍稍有些惊讶。

    “不了,时间有限,耽误一天,科考的把握就小一分,等明年省试之后,若能高中,在与二人大人庆祝不迟。”江恺笑道。

    杨丛义见难以挽留,便看向沈缙,问道:“沈兄有何打算?”

    沈缙回道:“前次科考不幸落榜,明年科考我想再试试,接下来几个月要力准备省试,争取明年能中。”

    “既是如此,我就不挽留二位了,祝愿二位省试顺利,金榜高中。”杨丛义抬手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