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是不是朕的儿子也要教训?
在举行凯旋仪式后的十余日后,朝廷再发诏命,授以归降的突厥各部落头领官职。
以颉利为右卫大将军,并授怀善郡王爵,在长安为其置豪华的府弟,数百侍候的人供差遣。
授颉利手下的大将阿史那思摩为右武卫大将军、怀化郡王,并令其为颉利降众的新头领。
在颉利被我大军包围,即将当俘虏的时候,大部的突厥头领都向我大军投降了,但就作为夹毕特勒的阿史那思摩还忠心地护卫着颉利,率手下拼死抵抗,最终被擒。
李世民得知此情况后,感叹其是一条真汉子,并未给予阿史那思摩处罚,反而嘉其勇,授其右武卫大将军、怀化郡王,与颉利一样级别的职、爵,还特别授其为暂时还存在的突厥部落的头领。
这可以说是突厥降将里面待遇最高的一个,在明眼人心里都会明白,虽然归降的突厥头领中,有好几位被授以郡王的爵,但就阿史那思摩得皇帝的另眼相看。
王易因为知道历史上阿史那思摩归降后对大唐的忠心,对李世民如此的授奖,由衷地敬佩。
李世民识人手段还真的有一手,差不多就是从阿史那思摩还有执失思力开始,许多归降的胡人将领得到大唐重用,包括后来的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这些胡人将领归降后,一直忠心耿耿地为大唐做事,甚至数次领军出征,为大唐征战四方,立正卓著的战功,一些胡将还只身前往北方,劝降其他部落来归降,他们为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李世民驾崩后,不少的胡人将领悲天怆地,哭着喊着要为李世民殉葬,虽然因为李世民遗诏的特别吩咐,这些胡将没有殉葬成功,最后按他们的模样雕了一些石像在昭陵边上守卫,但也从中可见他们对李世民,对大唐的忠心。
若不是因为知道原来历史中这些人物的事迹,李世民对待归降胡将不同的方法与手段一定会让王易不能理解的,甚至会劝谏阻止的,如今他只有敬佩的份。
数次作为使者来长安的执失思力为左领军将军。
先于颉利归降的突利可汗,被授以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原本在支持颉利和夹击颉利间犹豫徘徊、最终所领部被迫降唐的阿史那突尼失为左武卫大将军、怀德郡王,其手下的头人史善才为右武卫中郎将,被李靖策反的康苏密为左武将中郎将。
不过这些胡人头领虽被授以军职,但他们并未能直接到军中领军,他们的将军、中郎将职只是闲职,挟萧后及杨广之孙杨政道来降的康苏密,也没有得到重用!
此次几乎所有随颉利一道归降的突厥部落的头领,都被朝廷授以官职,被授五品以上职务的突厥人,差不多都有五百以上。不过这些突厥头人所授的职务,大多都是散官或者闲职。
这些归降的胡将,以后职务上会有何变动,能否到朝中任实职,那自然要看他们以后的表现,而且这些人全部留在长安任职,没有任何一名有影响力的突厥头领回到原来的领地上任职。
王易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影响之故,或者是李世民谋略更加长远的缘故,反正几乎所有的突厥头人,在归降后被授以的新职,都已经和原来历史上的大不相同了。
这样个新的历史----,王易不得而知,但他知道,北疆的历史,一定不会和原来的相同了,至于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了。
在对这些归附的突厥头人封赏授职的同时,朝廷也宣布了诏命,在定襄大都督府下,设置云中、定襄、桑乾三个都督府,及顺、祐、化、长等六个州。各都督府及州的长官由汉人当作,副长官由当地的突厥头人担任!
被俘虏的数十万突厥部落族人,朝廷还未下达安置的命令,这差不多近三十万突厥族人,分片关押在长安与洛阳间的数处集聚地,有重兵把守看押。
因为大部的头领都被押送到长安,这近三十万突厥族人差不多陷入群龙无首的地步,时常有小规模的骚乱发生,不过这些骚乱都被铁腕的手段解决了。
在得知唐军有连带的惩罚手段处理归降突厥部落的骚乱,那些已经被朝廷“招抚”的突厥头人很是心急,一再要求去安抚他们的族人,朝廷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在我看守俘虏的将领陪同下,这些突厥头人进到营中,以自身的安排说服他们的族人,朝廷会给他们好的安置的。
这些突厥头人现身的说法还是有效果的,突厥族人骚乱的事大幅度减少。
虽然在战事胜利的消息传来后,朝廷对如此处置这些突厥降众已经有了大致的方案,但那只是一个方向性的政策,并不是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将哪部分安置在哪个道,哪个洲,作为战俘的那些突厥人安排在什么地方进行劳动改造,都还在讨论中。
在举行凯旋仪式后的十余日后,朝廷再发诏命,授以归降的突厥各部落头领官职。
以颉利为右卫大将军,并授怀善郡王爵,在长安为其置豪华的府弟,数百侍候的人供差遣。
授颉利手下的大将阿史那思摩为右武卫大将军、怀化郡王,并令其为颉利降众的新头领。
在颉利被我大军包围,即将当俘虏的时候,大部的突厥头领都向我大军投降了,但就作为夹毕特勒的阿史那思摩还忠心地护卫着颉利,率手下拼死抵抗,最终被擒。
李世民得知此情况后,感叹其是一条真汉子,并未给予阿史那思摩处罚,反而嘉其勇,授其右武卫大将军、怀化郡王,与颉利一样级别的职、爵,还特别授其为暂时还存在的突厥部落的头领。
这可以说是突厥降将里面待遇最高的一个,在明眼人心里都会明白,虽然归降的突厥头领中,有好几位被授以郡王的爵,但就阿史那思摩得皇帝的另眼相看。
王易因为知道历史上阿史那思摩归降后对大唐的忠心,对李世民如此的授奖,由衷地敬佩。
李世民识人手段还真的有一手,差不多就是从阿史那思摩还有执失思力开始,许多归降的胡人将领得到大唐重用,包括后来的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这些胡人将领归降后,一直忠心耿耿地为大唐做事,甚至数次领军出征,为大唐征战四方,立正卓著的战功,一些胡将还只身前往北方,劝降其他部落来归降,他们为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李世民驾崩后,不少的胡人将领悲天怆地,哭着喊着要为李世民殉葬,虽然因为李世民遗诏的特别吩咐,这些胡将没有殉葬成功,最后按他们的模样雕了一些石像在昭陵边上守卫,但也从中可见他们对李世民,对大唐的忠心。
若不是因为知道原来历史中这些人物的事迹,李世民对待归降胡将不同的方法与手段一定会让王易不能理解的,甚至会劝谏阻止的,如今他只有敬佩的份。
数次作为使者来长安的执失思力为左领军将军。
先于颉利归降的突利可汗,被授以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原本在支持颉利和夹击颉利间犹豫徘徊、最终所领部被迫降唐的阿史那突尼失为左武卫大将军、怀德郡王,其手下的头人史善才为右武卫中郎将,被李靖策反的康苏密为左武将中郎将。
不过这些胡人头领虽被授以军职,但他们并未能直接到军中领军,他们的将军、中郎将职只是闲职,挟萧后及杨广之孙杨政道来降的康苏密,也没有得到重用!
此次几乎所有随颉利一道归降的突厥部落的头领,都被朝廷授以官职,被授五品以上职务的突厥人,差不多都有五百以上。不过这些突厥头人所授的职务,大多都是散官或者闲职。
这些归降的胡将,以后职务上会有何变动,能否到朝中任实职,那自然要看他们以后的表现,而且这些人全部留在长安任职,没有任何一名有影响力的突厥头领回到原来的领地上任职。
王易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影响之故,或者是李世民谋略更加长远的缘故,反正几乎所有的突厥头人,在归降后被授以的新职,都已经和原来历史上的大不相同了。
这样个新的历史----,王易不得而知,但他知道,北疆的历史,一定不会和原来的相同了,至于会如何发展,谁也无法预料了。
在对这些归附的突厥头人封赏授职的同时,朝廷也宣布了诏命,在定襄大都督府下,设置云中、定襄、桑乾三个都督府,及顺、祐、化、长等六个州。各都督府及州的长官由汉人当作,副长官由当地的突厥头人担任!
被俘虏的数十万突厥部落族人,朝廷还未下达安置的命令,这差不多近三十万突厥族人,分片关押在长安与洛阳间的数处集聚地,有重兵把守看押。
因为大部的头领都被押送到长安,这近三十万突厥族人差不多陷入群龙无首的地步,时常有小规模的骚乱发生,不过这些骚乱都被铁腕的手段解决了。
在得知唐军有连带的惩罚手段处理归降突厥部落的骚乱,那些已经被朝廷“招抚”的突厥头人很是心急,一再要求去安抚他们的族人,朝廷也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在我看守俘虏的将领陪同下,这些突厥头人进到营中,以自身的安排说服他们的族人,朝廷会给他们好的安置的。
这些突厥头人现身的说法还是有效果的,突厥族人骚乱的事大幅度减少。
虽然在战事胜利的消息传来后,朝廷对如此处置这些突厥降众已经有了大致的方案,但那只是一个方向性的政策,并不是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何处置这些俘虏,将哪部分安置在哪个道,哪个洲,作为战俘的那些突厥人安排在什么地方进行劳动改造,都还在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