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府书房,段业看见风尘仆仆的刘国,颇为激动地说道:”好啊!你终于回来了!“”大人!“刘国也颇为激动,”幸不辱使命,这一次大人交代的事情,刘国部做到了!“”你都在外面一年了!“段业感慨的说道,”苦了你了!“”为了大人的事业,为了咱们凉州!刘国不觉得苦!“刘国说道。
寒暄之后,二人坐下,段业还是问道:”现在内地的情况如何?”
刘国说道:“大人,这一年来,刘国可以说走遍了这片土地的大部分地方,总体来说,刘国觉得,这天下太乱了!摆线们的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那些占据一方的人们,为政如何且不说他,关键他们养着庞大的军队,动不动就要加征赋税,大部分人,都要过不下去了呀!”
听到这话,段业只感到内心也颇不好受,只是这时,段业才陡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彻底融入了这个世界!
原来,这里的百姓,就像他的百姓一样,他们生活不好,段业会伤心会难过!原来,这里的一切,都好像是段业身边的事情一样,段业会关注,会着急!
沉默了下,段业压制住心的那股激动,说道:“听说苻宏最近在关干的不错?”
“是。”刘国说道,“上一次姚苌派儿子姚兴率部潜入长安,趁着有一次长安大集的时候,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长安,苻宏却早就知道了,为此,他将计就计,给率部奇袭的姚苌一次重创,姚兴在城内也险些被擒,如今,姚苌所部只剩下数万之众,避居陇右!”
“这样啊!”段业说道,“看起来,这苻宏还有些本事嘛!”
“是的。”刘国说道,“这一仗,让关百姓,彻底重新归心与苻宏,如今他们已经觉得关内部不会再有威胁,正厉兵秣马,想要东出潼关,争雄天下呐!”
“这也难怪。”段业说道,“关有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据之可独自立国,出之,可争雄天下,他要是没有这个雄心,那才是奇怪呢。”
“不过……”刘国顿了顿,道:“据我们的消息,苻宏自己,却是另有打算。”
“喔?”段业奇道,“他想干什么?”
刘国走到室内的地图面前,道:“大人您看,如您所说,关在天下居其西北角,而从这里继续往西,是陇山高地,陇山以西,有陇右,自陇西由渭水河谷下关、由西汉水河谷下汉,由白龙江谷地下四川,都呈高屋建瓴之势。
陇西再往西,祁连山以北、黄河以西,有河西,也就是我们凉州。祁连山以南,还有河湟河谷可通青藏高原,其地势都高于陇西;在河西走廊玉门关以西,还有西域,即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
关西北的这种层层渐高的梯级地势,也给历代经营西北者显示出了一个层层递推的逻辑:欲保关之安,必须控制陇西;欲控制陇西,必须控制河西;欲控制河西,必须抚定西域。
(一)关西北高地与关陇军事局势
在关与原群雄逐鹿之时,其军事要点在于几处关隘所控制着的山川险要。可是,当关陇地区内部形势混乱之时,关陇局势的控制却取决于对关西北外围高地的控制。关西北高地为关陇地区的军事重心,对于关腹地局势的底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西北外围高地,以陇山为主体,延及黄土高原之一部分,大致包括今甘肃天水、平凉、庆阳至陕西延安一线。这片地域地势较高,足以俯瞰关。自这里径趋关腹地较易,而自关腹地仰攻则较难。
这一带主要是高原山地地形,关腹地的几条主要河流如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均源于这里,而呈向心状汇流至关平原腹地。这些河流穿切而形成的山地低口,是西北地区与关腹地之间的通道。经历代经营,形成一些军事重镇,比较重要的有庆阳、平凉、固原、泾州
(今泾川)、陇西、天水、陇州(今陇县)。这些军事重镇一方面在抵御西北少数民族对关的压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关局势的底定亦有很大的影响。
庆阳、平凉、固原地处泾水流域上游黄土高原,从这里经泾水河谷下趋关之路非常平易。自秦、汉至宋、明,这里一直是抵御关西北少数民族进犯的重地。西汉时,这里俱属安定郡。郡以安定命名,寓意是:关的安定系于此地。《读史方舆纪要》称庆阳“南卫关辅,北御羌戎。夫庆阳有警,而邠宁以南,祸切剥肤矣,形援可或缓哉!”[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七陕西六]称平凉“山川险阻,控扼边陲,屹为要会。”[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八陕西七]称泾州“山川环带,水陆流通。岭北有事,州实为孔道。“[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八陕西七]在群雄争夺关的过程,这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陇州和天水夹陇山东、西两侧而立,控扼沿渭水河谷穿越陇山之路。陇山本是关的西部屏障,但若有一种势力自陇西东逼关,则关形势不利,所以陇州和天水对于陇山形势的控制意义重大。《读史方舆纪要》称陇州“扼陇底之险,控秦、凤之冲,为关重镇。”[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五陕西四]称天水“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屹为重镇。虞允曰:关,大下之上游;陇右,关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陕西八]
陇山以西,陇西(今陇西市)为一大重心。陇西在秦汉时为陇西郡,明代为巩昌府。《读史方舆纪要》称其“翼蔽秦陇,控扼羌戎。盖其地山谷纠纷,川原回绕,其俗尚气力,修战备,好田猎,勤耕稼,自古用武之国也。诚于此且耕且屯,以守以战,东上秦、陇,而雍、岐之肩背疏;南下阶(今武都)、成(成县),而梁、益之咽喉坏;西指兰(兰州)、会(今会宁),而河、湟之要领举。巩昌非无事之地也。夫欲保关,先固陇右;欲固陇右,巩昌岂非都会之所哉!”[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陕西八]
寒暄之后,二人坐下,段业还是问道:”现在内地的情况如何?”
刘国说道:“大人,这一年来,刘国可以说走遍了这片土地的大部分地方,总体来说,刘国觉得,这天下太乱了!摆线们的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那些占据一方的人们,为政如何且不说他,关键他们养着庞大的军队,动不动就要加征赋税,大部分人,都要过不下去了呀!”
听到这话,段业只感到内心也颇不好受,只是这时,段业才陡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彻底融入了这个世界!
原来,这里的百姓,就像他的百姓一样,他们生活不好,段业会伤心会难过!原来,这里的一切,都好像是段业身边的事情一样,段业会关注,会着急!
沉默了下,段业压制住心的那股激动,说道:“听说苻宏最近在关干的不错?”
“是。”刘国说道,“上一次姚苌派儿子姚兴率部潜入长安,趁着有一次长安大集的时候,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长安,苻宏却早就知道了,为此,他将计就计,给率部奇袭的姚苌一次重创,姚兴在城内也险些被擒,如今,姚苌所部只剩下数万之众,避居陇右!”
“这样啊!”段业说道,“看起来,这苻宏还有些本事嘛!”
“是的。”刘国说道,“这一仗,让关百姓,彻底重新归心与苻宏,如今他们已经觉得关内部不会再有威胁,正厉兵秣马,想要东出潼关,争雄天下呐!”
“这也难怪。”段业说道,“关有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据之可独自立国,出之,可争雄天下,他要是没有这个雄心,那才是奇怪呢。”
“不过……”刘国顿了顿,道:“据我们的消息,苻宏自己,却是另有打算。”
“喔?”段业奇道,“他想干什么?”
刘国走到室内的地图面前,道:“大人您看,如您所说,关在天下居其西北角,而从这里继续往西,是陇山高地,陇山以西,有陇右,自陇西由渭水河谷下关、由西汉水河谷下汉,由白龙江谷地下四川,都呈高屋建瓴之势。
陇西再往西,祁连山以北、黄河以西,有河西,也就是我们凉州。祁连山以南,还有河湟河谷可通青藏高原,其地势都高于陇西;在河西走廊玉门关以西,还有西域,即今天的新疆天山南北。
关西北的这种层层渐高的梯级地势,也给历代经营西北者显示出了一个层层递推的逻辑:欲保关之安,必须控制陇西;欲控制陇西,必须控制河西;欲控制河西,必须抚定西域。
(一)关西北高地与关陇军事局势
在关与原群雄逐鹿之时,其军事要点在于几处关隘所控制着的山川险要。可是,当关陇地区内部形势混乱之时,关陇局势的控制却取决于对关西北外围高地的控制。关西北高地为关陇地区的军事重心,对于关腹地局势的底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西北外围高地,以陇山为主体,延及黄土高原之一部分,大致包括今甘肃天水、平凉、庆阳至陕西延安一线。这片地域地势较高,足以俯瞰关。自这里径趋关腹地较易,而自关腹地仰攻则较难。
这一带主要是高原山地地形,关腹地的几条主要河流如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均源于这里,而呈向心状汇流至关平原腹地。这些河流穿切而形成的山地低口,是西北地区与关腹地之间的通道。经历代经营,形成一些军事重镇,比较重要的有庆阳、平凉、固原、泾州
(今泾川)、陇西、天水、陇州(今陇县)。这些军事重镇一方面在抵御西北少数民族对关的压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关局势的底定亦有很大的影响。
庆阳、平凉、固原地处泾水流域上游黄土高原,从这里经泾水河谷下趋关之路非常平易。自秦、汉至宋、明,这里一直是抵御关西北少数民族进犯的重地。西汉时,这里俱属安定郡。郡以安定命名,寓意是:关的安定系于此地。《读史方舆纪要》称庆阳“南卫关辅,北御羌戎。夫庆阳有警,而邠宁以南,祸切剥肤矣,形援可或缓哉!”[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七陕西六]称平凉“山川险阻,控扼边陲,屹为要会。”[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八陕西七]称泾州“山川环带,水陆流通。岭北有事,州实为孔道。“[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八陕西七]在群雄争夺关的过程,这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陇州和天水夹陇山东、西两侧而立,控扼沿渭水河谷穿越陇山之路。陇山本是关的西部屏障,但若有一种势力自陇西东逼关,则关形势不利,所以陇州和天水对于陇山形势的控制意义重大。《读史方舆纪要》称陇州“扼陇底之险,控秦、凤之冲,为关重镇。”[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五陕西四]称天水“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屹为重镇。虞允曰:关,大下之上游;陇右,关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陕西八]
陇山以西,陇西(今陇西市)为一大重心。陇西在秦汉时为陇西郡,明代为巩昌府。《读史方舆纪要》称其“翼蔽秦陇,控扼羌戎。盖其地山谷纠纷,川原回绕,其俗尚气力,修战备,好田猎,勤耕稼,自古用武之国也。诚于此且耕且屯,以守以战,东上秦、陇,而雍、岐之肩背疏;南下阶(今武都)、成(成县),而梁、益之咽喉坏;西指兰(兰州)、会(今会宁),而河、湟之要领举。巩昌非无事之地也。夫欲保关,先固陇右;欲固陇右,巩昌岂非都会之所哉!”[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陕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