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佑安虽然咬紧牙关抵死不松口,但他也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完了。

    原来当年卢佑安将那十八名倭寇藏匿收留,不仅仅是当作死士清客豢养。

    他毕竟是个商人,商人是最计较利益的。

    把十八个大汉好吃好喝的供着,只为了偶尔可能出现的搏杀?

    这他娘的也太亏了。

    亏本的买卖卢佑安当然不会做。事实上,他豢养这些倭寇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贩盐。

    由于海禁的原因,明朝民间会航船的人很少,称得上好手的就更少了。

    想要贩盐自然得有会航船的好手掌舵,这些倭寇更多时候就是被充为此用的。

    当然,卢佑安是没有盐引的,他是贩的私盐,且是大规模贩运!

    他命这些倭寇乔装打扮成明人的模样,然后再和他的商队一起登船,乘船沿长江而下去往应天府方向。

    从荆州出发时商船上装满了荆州土布,到达金陵城后,他们明面上一边卖掉布匹一边购置茶叶。

    但暗地里他们却和两淮盐场的盐吏交易,大量购入海盐。

    两淮历来就是产盐之地,海盐晒过后即交付官府。由官府统一负责盐的分配。

    大明对于盐的控制是很严格的,实行配额也就是盐引制度。

    商人想通过正常途径买盐需要盐引,否则便是贩卖私盐被抓到是要杀头的。

    但因为盐业实在太过暴利,许多商人不惜铤而走险。

    卢佑安便是这样一个商人。他买通了盐场的一名小吏,每次晒好一批海盐后就克扣截流一小部分。因为每次截流的数量很少,并没有被发现。

    等到卢佑安的商船经由长江一路行船抵达金陵城,卢家商船便派出一名管事去到两淮与小吏交易。

    之所以商船在金陵停留很长时间,不单单是为了补给,也是为了给私盐交易留出时间。

    等到两淮的私盐运抵金陵,卢家的商队也已经买好了茶叶。

    所有私盐压在仓底,上面盖上一袋袋的茶叶做掩护便可以启航返程了。

    整个过程中那十八名倭寇是不下船的。

    所有与盐场小吏接洽的工作都由卢佑安的一名心腹管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