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无法加载

    可做个十五分钟的片子,不讲历史名城的文化内涵和由来,只讲眼前的繁华和美景,显然会显得空洞而缺乏底蕴。

    要讲文化内蕴,城市的前世今生,又不能把它拍成一个旅游宣传片,着重的还是层层推进蜕变后的今天,考验的,自然是创作者的能力。

    这个度,如何把握?镜头又该怎么设计,如何运用?

    昨天下午和晚上,路北岑对着那堆资料,还有网络上能搜索到的千阳古城现今的一些资料和视频,以及往日的记忆,已经大差不差把袁松老师那个拍摄大纲,按照全片十五分钟,每分钟220字标准配音速度,加上留白和画面语言、配乐等诸多元素,细化成了一篇三千字出头的拍摄文本。

    干完这些,路北岑脑子已经困成糨糊,那些事关画面感的语言和镜头问题,自然只能留到今天在车上解决。

    路北岑抱着她的笔记本,先是字斟句酌再修改了一遍,然后用不出声朗读的方式再过了一遍,她一边默念,嘴角慢慢溢出笑容,嗯,自我感觉还不错。

    保存文稿之后,路北岑重新又复制一个版本,开始在上面细化镜头。

    这是路北岑最后这几个月,在国视台被老师魔鬼式训练之后,得出的经验总结,再短的片子,对她这种画面感不好的人来说,都得做分镜头脚本,只有做了分镜头脚本,心里才会有谱,文字再优美,没有镜头表现,声画两张皮,最后就是个约等于零。

    按照画面剪辑特大中近,每个画面最长不过三秒的基本剪辑原则,将一句句文字,变成一组组画面,之后这个文本到了摄像手上,就是一组组镜头。

    这个时候,航拍机还是个稀罕物事,那么一个好的摄像,直接决定了这种片子的质量。好摄像拍出来的画面,要么是有画面语言的,要么能让镜头活起来,最基本的能力就是画面都是成组的。

    所谓金牌摄像,其实是带有编导思维的,他们拍出来的画面,一定是利用率极高,废镜头很少,有时编导只想到了一和二,他会给你一二三四,这种惊喜感,会让编导感觉到,原来枯燥的剪辑工作,也是可以很畅快的。

    工作畅快,自然忘我,等路北岑终于干完手头的活儿,才发觉有点尴尬,眼瞧着下一个服务区还有五公里的标识牌出现,她有些面色发烫地清了清嗓子,轻轻喊了声:“李师傅,前面服务区能不能停一下?”

    李师傅答得极其响亮:“好嘞,小姑娘还真有定性,难怪能考上b大。”

    路北岑有点尴尬,忘了上厕所,还是件值得炫耀的事儿?却也只能把头再埋进电脑里,等到车子终于停进服务区,那位杜老师打开门下了车,路北岑忙把电脑往座位上一放,下了车,疾步进了卫生间。

    等路北岑终于一身轻松上了车,才发现自己的电脑莫名其妙跑到了李见涛怀里,关上了车门的杜老师和他凑到一起,开始研究起她没有关掉的那个分镜头脚本。

    这样有点不太友好吧,虽说总是要交出去的稿子,可到底那是自己私人电脑,未经允许,这个,哈……

    隔壁座儿上的摄像王老师脸上挂着笑,瞧瞧满脸是大写囧字的路北岑,再瞧瞧前头两个看着脚本,还在讨论镜头的俩人,只等好戏上场。

    除了前排老杜,谁跟着李见涛出门拍片子没被骂过?

    车子就那么大,那两个讨论着稿子,除了司机以外的三个人,支棱着耳朵听着。

    李见涛:这句要稍微改改,这个词儿太文绉绉了,等我想想(键盘敲击删除敲击删除声……)

    杜老师:别改了,这词儿挺好的,我这镜头给她这么处理一下,就行了。

    李见涛犹豫中,半晌后:也是,怎么改,好像还不如这样写的味道……

    杜老师:往下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