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毕老赠书 二更(2/2)
一进这屋就有个浓烈的中药味,有几个人专门在这伺候着,床榻上半躺半卧着一位,骨瘦如柴,看样子已经好些天没有下地了。
而且毕懋康现在眼又花,耳又聋,只有大声趴在耳朵上说话才能听得见。
林毅想不到,历史书上记载的赫赫有名的明朝的军工专家,现在竟然成了这种模样。
看来人真的不能老啊,有句话说的好,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有病跟没钱,都能令英雄不堪。
林毅很有感慨,跟床上的这位老人,施礼之后大声的说了几句话,也就是嘘寒问暖,人家都这个样子了,林毅当然没敢提别的。
不过老人最后终于听懂了,眼前这位英姿勃发的年轻公子,就是当朝叱咤风云的太子太师、令鞑子和流贼都闻风丧胆的密云总兵林毅。
老人挣扎着非要起来,林毅扶住了他。害怕打扰老人家休息,林毅在屋里呆了没多大会,也没说几句话,就起身告辞了。
毕懋良送了出来,临走的时候,林毅非要把彩礼留下。
这次毕懋良没有再推辞,“林大人,我们素昧平生,大人千里迢迢,不只是为了看我们老哥俩吧,还送来如此厚礼,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有什么事大人不妨直说吧。”
林毅本来不好意思说,但是想想还是决定说出来,要不然就这么走了,也有几分失落,听毕懋良这样问,于是道:“老人家,那在下就直说了。如今国难当头,流贼遍地,鞑子猖獗,朝廷腐败,黎民百姓生活于水火。林某一介武夫,别的能耐没有,只会打仗。平贼灭寇,戍守边疆,也是在下的职责。然而林某能力有限,这些年战乱不断,目睹无数百姓舍家弃业,流离失所久,林某所不忍也。久闻二老大名,在兵器上有所造诣,特来拜会,期望能够指点迷津,若在火器上加以改良,尽快结束战乱,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乃我大明苍生之福也。没想到老人家身体欠佳,在下来的冒昧,多有打扰,还请老人家见谅。”
林毅这番话说的很至诚,不是临时编出来的,也不是事先打好了草稿,而是发自肺腑,彰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毕懋良点了点头,从刚开始见面到现在,不过短短的半个时辰,然而现在这位毕懋良对林毅的看法有很大的改变。
林毅的大名,他们早就听说过。但是他们把林毅一度曾经视为,不过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与一般的大明武将没有多大区别,他们弟兄对朝廷早已经厌恶了,甚至失去了信心,对这帮朝臣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不过自从接触到了林毅,他发现自己错了,小伙子果然不是一般的人,特别是刚才这番话,能出这么一个年轻人之口,他觉得很是意外。
胸怀百姓疾苦,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而且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就朝廷腐败这几个字谁敢说出口?别说他是个武将,就是当今朝野之中,芸芸众生,百官众态,能如此忧国忧民者有几人乎?哪个当官的不是随波逐流?哪一个权贵者不是得过且过?都是争着捞钱捞权,谁在乎百姓的死活,哪个还管江山社稷?
难怪此人这么年轻就成名了,难怪崇祯皇帝封他为太子太师,这一次皇上的眼真的没瞎。
这位老人和他的族兄毕懋康心如止水几十年,本以为已经跳出三界外,像出家人一样想不问尘世,终老一生,但是现在他的心潮起了波澜。
在跟林毅交谈,两个人就越发谈得来了,接着老人家热情的把林毅等人让进了府内,这一次全都让进来了,非要留林毅住上两天,特意命人腾出了一进院子,而且病人一日三餐有茶有酒,专门伺候着。
林毅非常感谢,和小颖等人就住进了这层院子。
两天之后,林毅要告辞了。毕懋良亲自来送行,拿出来一个小箱子,外面有锦布包着,打开箱子,里面是一本书,这就是毕懋康的《军器图说》。
“林大人,这两天我跟族兄说了大人的来意,族兄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可惜我们都老了,不能再为大人效力了,这本书是我族兄毕生的心血,族兄拜托我送给大人,希望对大人能有所帮助。”
林毅一听非常感动,“二老高义,林某无以为报。”
林毅接过书来,万分高兴和激动,这一趟也算没白来,遂从身上拿出两根金条,塞给了毕老,然后带着众人离开了毕府。
而且毕懋康现在眼又花,耳又聋,只有大声趴在耳朵上说话才能听得见。
林毅想不到,历史书上记载的赫赫有名的明朝的军工专家,现在竟然成了这种模样。
看来人真的不能老啊,有句话说的好,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有病跟没钱,都能令英雄不堪。
林毅很有感慨,跟床上的这位老人,施礼之后大声的说了几句话,也就是嘘寒问暖,人家都这个样子了,林毅当然没敢提别的。
不过老人最后终于听懂了,眼前这位英姿勃发的年轻公子,就是当朝叱咤风云的太子太师、令鞑子和流贼都闻风丧胆的密云总兵林毅。
老人挣扎着非要起来,林毅扶住了他。害怕打扰老人家休息,林毅在屋里呆了没多大会,也没说几句话,就起身告辞了。
毕懋良送了出来,临走的时候,林毅非要把彩礼留下。
这次毕懋良没有再推辞,“林大人,我们素昧平生,大人千里迢迢,不只是为了看我们老哥俩吧,还送来如此厚礼,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有什么事大人不妨直说吧。”
林毅本来不好意思说,但是想想还是决定说出来,要不然就这么走了,也有几分失落,听毕懋良这样问,于是道:“老人家,那在下就直说了。如今国难当头,流贼遍地,鞑子猖獗,朝廷腐败,黎民百姓生活于水火。林某一介武夫,别的能耐没有,只会打仗。平贼灭寇,戍守边疆,也是在下的职责。然而林某能力有限,这些年战乱不断,目睹无数百姓舍家弃业,流离失所久,林某所不忍也。久闻二老大名,在兵器上有所造诣,特来拜会,期望能够指点迷津,若在火器上加以改良,尽快结束战乱,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乃我大明苍生之福也。没想到老人家身体欠佳,在下来的冒昧,多有打扰,还请老人家见谅。”
林毅这番话说的很至诚,不是临时编出来的,也不是事先打好了草稿,而是发自肺腑,彰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毕懋良点了点头,从刚开始见面到现在,不过短短的半个时辰,然而现在这位毕懋良对林毅的看法有很大的改变。
林毅的大名,他们早就听说过。但是他们把林毅一度曾经视为,不过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与一般的大明武将没有多大区别,他们弟兄对朝廷早已经厌恶了,甚至失去了信心,对这帮朝臣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不过自从接触到了林毅,他发现自己错了,小伙子果然不是一般的人,特别是刚才这番话,能出这么一个年轻人之口,他觉得很是意外。
胸怀百姓疾苦,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而且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就朝廷腐败这几个字谁敢说出口?别说他是个武将,就是当今朝野之中,芸芸众生,百官众态,能如此忧国忧民者有几人乎?哪个当官的不是随波逐流?哪一个权贵者不是得过且过?都是争着捞钱捞权,谁在乎百姓的死活,哪个还管江山社稷?
难怪此人这么年轻就成名了,难怪崇祯皇帝封他为太子太师,这一次皇上的眼真的没瞎。
这位老人和他的族兄毕懋康心如止水几十年,本以为已经跳出三界外,像出家人一样想不问尘世,终老一生,但是现在他的心潮起了波澜。
在跟林毅交谈,两个人就越发谈得来了,接着老人家热情的把林毅等人让进了府内,这一次全都让进来了,非要留林毅住上两天,特意命人腾出了一进院子,而且病人一日三餐有茶有酒,专门伺候着。
林毅非常感谢,和小颖等人就住进了这层院子。
两天之后,林毅要告辞了。毕懋良亲自来送行,拿出来一个小箱子,外面有锦布包着,打开箱子,里面是一本书,这就是毕懋康的《军器图说》。
“林大人,这两天我跟族兄说了大人的来意,族兄也是深明大义之人,可惜我们都老了,不能再为大人效力了,这本书是我族兄毕生的心血,族兄拜托我送给大人,希望对大人能有所帮助。”
林毅一听非常感动,“二老高义,林某无以为报。”
林毅接过书来,万分高兴和激动,这一趟也算没白来,遂从身上拿出两根金条,塞给了毕老,然后带着众人离开了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