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与义到了学堂前面,走到窗前,王宵猎看那少年。十四五岁年纪,面目普通,身材普通,样子有些腼腆。看起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少年。
走上前,王宵猎道:“你因何被先生赶出学堂来?”
少年认识王宵猎,知道是住在村子里的大官,只是不知道是什么身份。听了问话,抬头看看,又向学堂里看看,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答话。
透过窗户,王宵猎看向学堂。里面十几个孩童,坐得端端正正,看着前面一个三十多岁的先生,在那里讲读本。讲一会,便就大声朗读起来。先生在前面坐下,有些昏昏欲睡。
这样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养这样的村学也不容易。实际周围还有四五个更小的村子,孩子也到这里上学。村学初起,里面的学童从七八岁到十五六岁,显得人数很多。
这些村学的先生是一些粗识大字的读书人,不通诗文,只是能教识字教材而已。给他们一份吃饭的工作,虽然收入不多,大多都心满意足。
王宵猎命身边的崔青,去把学堂里的先生叫出来,自己问话。
先生出来,见是王宵猎在这里,急忙行礼。
王宵猎指着小河道:“河边清幽,我们到那里说话。”
说完,示意陈与义带着少年,随在自己身后,一起到了河边。
选了几块大石坐下,王宵猎命先生也坐。先生哪里敢?站在那里急得直搓手。
王宵猎道:“你叫什么名字?因何被选到这里教书?”
先道:“小的严二郎,自小随着家父识几个字。去年到这里后,被选到县里,学了一本识字书,回到村里做先生。每个月有八百文钱,一年还有村民的五石米,住在学堂里。”
王宵猎点了点头。各地村学先生的待遇差不多,一家数口,勉强温饱。想过得好,还得自己去开田种地。现在的条件只能如此。不过对先生来说,还过得去。
王宵猎指着一边的少年道:“这个孩子是怎么一回事?我在这里几天,常见他被赶出来。又听村民们说,不是这孩子学不好,反而是学得太好了。”
严二郎道:“回官人,此人名为姜二郎。生得脑子聪慧,七巧玲珑心。去年进了学堂,那识字书本是要教三年的,谁知他三个月就倒背如流。不瞒官人,小的到县里学的,就是这一本书,他全学会了我也没有别的教他。县里又说,凡是年龄到了的孩子,必须在学堂三年。如果做不到,是要治罪的。想来想去没有办法,我只好让他在学堂里。做什么事情我不管他,不要影响别人就好。初时还好,这孩子在学堂里面多是睡觉。这几个月不行了,常常耐不住,要烦其他学生。我就只好赶出来了。”
听了这话,王宵猎转了许多心思。按前世经验,这样的天才学生,可以跳级,可以提前毕业,许多办法。转念一想,在这个时代却行不通。
现在办的是普及教育,根本目的是让尽量多的人识字。识字之后如何?不能如何。既没有统一的毕业考试,也没有上一级的学校。为了防止孩子不上学,还规定必须三年。像姜二郎这种天才学生,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内。若不是遇到王宵猎,这孩子只能这样在学堂混三年,之后自寻出路。
想了许久,王宵猎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想普及教育,但现实条件实在有限,只能从最基本的做起。出现了这种妖孽人物,是根本顾及不到的。
沉吟良久,王宵猎才道:“十四五岁,正是人生中最善于学习的时候,如何耽误了孩子?不过只识一两千字,又做不了大事,此事确实为难。现在官府的钱不多,百姓的钱也不多,又只能够如此。”
说完,王宵猎看着姜二郎。道:“若是遇不到我,你只能如此。两年之后回家,认识字或者自己去做生意,或者到城里寻份差事,就此过一生。其实又何止是你,世间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人。不是世间缺少英雄人物,不是世间缺少才子雅士,而是社会不能把这些人选出来。碌碌之人端坐高位,洋洋自得。有本事的人老于山林,世间不知。这是国家的问题。能不能把人培养成才,把人选拔出来,让他们到合适的位置上。做到了这一点,何愁世间没有人?所谓时也命也,可能这就是命吧。”
人的教育、培养、选拔、升迁,是个大问题。不要说这个时代,哪怕再过一千年,这个问题也还没有处理好。中国已经是对这个问题格外重视了,尤是如此,其他国家可想而知。
姜二郎两只手绞在一起,不敢抬头看几人。王宵猎的话他大约听明白,又不是很懂。他本是一个很普通的乡间少年,王宵猎不设学堂,他都不知道自己读书识字有特长。不碰到王宵猎,今生可能就是一个头脑灵活的乡下农人,又能做出什么事来?
走上前,王宵猎道:“你因何被先生赶出学堂来?”
少年认识王宵猎,知道是住在村子里的大官,只是不知道是什么身份。听了问话,抬头看看,又向学堂里看看,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答话。
透过窗户,王宵猎看向学堂。里面十几个孩童,坐得端端正正,看着前面一个三十多岁的先生,在那里讲读本。讲一会,便就大声朗读起来。先生在前面坐下,有些昏昏欲睡。
这样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养这样的村学也不容易。实际周围还有四五个更小的村子,孩子也到这里上学。村学初起,里面的学童从七八岁到十五六岁,显得人数很多。
这些村学的先生是一些粗识大字的读书人,不通诗文,只是能教识字教材而已。给他们一份吃饭的工作,虽然收入不多,大多都心满意足。
王宵猎命身边的崔青,去把学堂里的先生叫出来,自己问话。
先生出来,见是王宵猎在这里,急忙行礼。
王宵猎指着小河道:“河边清幽,我们到那里说话。”
说完,示意陈与义带着少年,随在自己身后,一起到了河边。
选了几块大石坐下,王宵猎命先生也坐。先生哪里敢?站在那里急得直搓手。
王宵猎道:“你叫什么名字?因何被选到这里教书?”
先道:“小的严二郎,自小随着家父识几个字。去年到这里后,被选到县里,学了一本识字书,回到村里做先生。每个月有八百文钱,一年还有村民的五石米,住在学堂里。”
王宵猎点了点头。各地村学先生的待遇差不多,一家数口,勉强温饱。想过得好,还得自己去开田种地。现在的条件只能如此。不过对先生来说,还过得去。
王宵猎指着一边的少年道:“这个孩子是怎么一回事?我在这里几天,常见他被赶出来。又听村民们说,不是这孩子学不好,反而是学得太好了。”
严二郎道:“回官人,此人名为姜二郎。生得脑子聪慧,七巧玲珑心。去年进了学堂,那识字书本是要教三年的,谁知他三个月就倒背如流。不瞒官人,小的到县里学的,就是这一本书,他全学会了我也没有别的教他。县里又说,凡是年龄到了的孩子,必须在学堂三年。如果做不到,是要治罪的。想来想去没有办法,我只好让他在学堂里。做什么事情我不管他,不要影响别人就好。初时还好,这孩子在学堂里面多是睡觉。这几个月不行了,常常耐不住,要烦其他学生。我就只好赶出来了。”
听了这话,王宵猎转了许多心思。按前世经验,这样的天才学生,可以跳级,可以提前毕业,许多办法。转念一想,在这个时代却行不通。
现在办的是普及教育,根本目的是让尽量多的人识字。识字之后如何?不能如何。既没有统一的毕业考试,也没有上一级的学校。为了防止孩子不上学,还规定必须三年。像姜二郎这种天才学生,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内。若不是遇到王宵猎,这孩子只能这样在学堂混三年,之后自寻出路。
想了许久,王宵猎不由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想普及教育,但现实条件实在有限,只能从最基本的做起。出现了这种妖孽人物,是根本顾及不到的。
沉吟良久,王宵猎才道:“十四五岁,正是人生中最善于学习的时候,如何耽误了孩子?不过只识一两千字,又做不了大事,此事确实为难。现在官府的钱不多,百姓的钱也不多,又只能够如此。”
说完,王宵猎看着姜二郎。道:“若是遇不到我,你只能如此。两年之后回家,认识字或者自己去做生意,或者到城里寻份差事,就此过一生。其实又何止是你,世间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人。不是世间缺少英雄人物,不是世间缺少才子雅士,而是社会不能把这些人选出来。碌碌之人端坐高位,洋洋自得。有本事的人老于山林,世间不知。这是国家的问题。能不能把人培养成才,把人选拔出来,让他们到合适的位置上。做到了这一点,何愁世间没有人?所谓时也命也,可能这就是命吧。”
人的教育、培养、选拔、升迁,是个大问题。不要说这个时代,哪怕再过一千年,这个问题也还没有处理好。中国已经是对这个问题格外重视了,尤是如此,其他国家可想而知。
姜二郎两只手绞在一起,不敢抬头看几人。王宵猎的话他大约听明白,又不是很懂。他本是一个很普通的乡间少年,王宵猎不设学堂,他都不知道自己读书识字有特长。不碰到王宵猎,今生可能就是一个头脑灵活的乡下农人,又能做出什么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