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时间就到了九七年的五月。距

    离第一批员工来到力波地区,已经五个多月。第五批从国内招收的员工,也正大海上颠簸,再有不到一周就能到达了。五

    个月时间,陆续到来的国内员工已经达到了八万五千人,绝对数量差一点就赶上了当地部落。这

    短短不到半年,这片仿佛亘古不变的海岬小平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本荒凉的海岸线,除了预留作为海滨游乐场的几段白沙滩,其他地段全部变成了坚固的水泥堤岸。码头的数量也从人货混用的一个,增加为正中漫河出海口客运码头、东面货运码头、西海岬客运码头,和东西两翼货运码头。每

    个码头长度都在两公里以上,基本囊括了整个力波海湾。其

    余的堤岸,也都做了水泥覆盖,修建为供人们观赏海景的宽阔大堤。防波堤、护栏、步行道、花园、路灯、观景台一应俱全,在热带观赏树木的映衬下,仿似一座美丽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通常将独木舟随便放在岸边的当地人,也开始习惯将船系在民用码头,长长的水泥栈桥。在

    传统的独木舟之外,也多了当地没有的脚踏船、快艇、中式机帆船。

    每天早上,当朝阳跃出海面,前来观看无数的独木舟解缆离港,散布在微波起伏的海面上撒网捕鱼,已成为力波湾的一项景观。

    自发形成的海鲜市场,就在码头旁边。

    鲜艳的红斑鱼、银色的带鱼、青色的小龙虾、绿色的海藻、白色斑纹的海蟹,刺参、鲍鱼、日月贝、花斑章鱼、鱿鱼、金枪鱼……品种之多,让人难以抉择。

    许多在国内价格高昂的珍惜生鲜,在这里只是当做普通海产卖,让沿海籍贯的员工笑开了颜。港

    口管理处所在小山包北面,原来的贫瘠田地都已被推平。一栋栋由集装箱改装的临时宿舍楼,占满了这片不大的平地,一派后现代主义风格。

    在同样由集装箱改装的各式商店内,国内员工与当地人进进出出,毫无隔阂。漫

    河内,一艘艘满载煤炭的平底货船顺水流而下,经出海口在东海岬货运码头靠岸。这

    些煤来自北面三十里的苏文煤矿。

    中华制造在从国内过来员工中,抽调出曾有煤矿工作经验的人,在国内煤矿专家协助下,组建了苏文煤矿。又从山民里招收了五千矿工,开采出来的煤矿经过洗选以后,开始向外源源不断供应煤炭。

    初期因为对设备还不熟练,开采量还不够大,主要是供应热电厂发电所需。随

    着电煤能够保证供应,热电厂也随之开工。五

    百名国内员工、两千名当地工人,在国内电力部门派来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功启动了一号发电机组。由

    此,码头区终于不需要再依赖专门调来的船只,用船上发电机组供电,而是靠本地的发电厂,为所有用电单位输送所需电力。

    一号机组的日发电量不是很大,只有二十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