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疑的发出一声自语,刘邦又撇了眼萧何,见萧何依旧是一副淡然之色,刘邦终是深吸一口气,旋即坐回御榻之上,仔细端详起了手中的钱币。
与秦半两、汉三铢一样,眼前这枚铜钱,依旧是圆形、方孔,象征着天圆地方。
钱面凸攥的文字,则同少府过去熔铸的三铢钱一样,于一面文‘汉兴’二字。
只不过,在本该文有‘半两’的另一面,却文上了‘五铢’二字。
也正是在看到这两个字之后,刘邦才发出了先前那声惊呼。
看过正反两面的刻字,刘邦稍一沉吟,便将手中钱袋放上御案,右手捏着那枚五铢钱,左手则从御案上的三铢钱中随便拿起一枚,旋即双手弯曲,将两枚钱币稍递向离眼睛更近的位置。
只这么一对比,刘邦便发现:右手上的五铢钱,外径与左手上的三铢钱几乎一致,均为五分,即半寸左右。
但这枚五铢钱的内孔,却并不像三铢钱那么大,看上去,大概只在二分上下。
从外径和内孔的比例来看,这枚五铢钱,似乎更像是枚小一号的秦半两?
反观刘邦左手上的‘汉半两’,外径五分,钱内方孔的对角线,却有将近四分!
——这样一枚‘汉半两’,与其说是钱币,倒不如说是指环!
除了内孔大小的诧异,这两枚钱的成色,也基本是天差地别。
‘汉半两’自不用说,全然泛着铅所特有的暗银色光泽,捏着钱反复对着光线移动,才能偶尔看出些许铜黄色。
反观那枚制作精良、铭文清晰的五铢钱,铜黄色光泽虽不如秦半两那般纯粹,却也大体呈铜黄色,只色泽稍浅一些。
至于重量,也不用再去掂量了——外径与三铢钱一样大,内孔却小了近一半一圈,这就足以使得这枚‘铜钱五铢’,达到起码五铢的重量。
“嗯~”
“甚好。”
“如此大小,较秦半两稍轻,又较汉半两更得分量。”
“成色不比秦半两之足铜,又稍佳于汉半两之色不足······”
“嗯!”
“如此之钱,当可行于天下!”
面带赞可的点了点头,刘邦便下意识直起身,待看到萧何略带苦涩的面容,才终于回过神来:现在,好像不是讨论‘五铢钱能不能成为通用货币’的时候······
“咳。”
与秦半两、汉三铢一样,眼前这枚铜钱,依旧是圆形、方孔,象征着天圆地方。
钱面凸攥的文字,则同少府过去熔铸的三铢钱一样,于一面文‘汉兴’二字。
只不过,在本该文有‘半两’的另一面,却文上了‘五铢’二字。
也正是在看到这两个字之后,刘邦才发出了先前那声惊呼。
看过正反两面的刻字,刘邦稍一沉吟,便将手中钱袋放上御案,右手捏着那枚五铢钱,左手则从御案上的三铢钱中随便拿起一枚,旋即双手弯曲,将两枚钱币稍递向离眼睛更近的位置。
只这么一对比,刘邦便发现:右手上的五铢钱,外径与左手上的三铢钱几乎一致,均为五分,即半寸左右。
但这枚五铢钱的内孔,却并不像三铢钱那么大,看上去,大概只在二分上下。
从外径和内孔的比例来看,这枚五铢钱,似乎更像是枚小一号的秦半两?
反观刘邦左手上的‘汉半两’,外径五分,钱内方孔的对角线,却有将近四分!
——这样一枚‘汉半两’,与其说是钱币,倒不如说是指环!
除了内孔大小的诧异,这两枚钱的成色,也基本是天差地别。
‘汉半两’自不用说,全然泛着铅所特有的暗银色光泽,捏着钱反复对着光线移动,才能偶尔看出些许铜黄色。
反观那枚制作精良、铭文清晰的五铢钱,铜黄色光泽虽不如秦半两那般纯粹,却也大体呈铜黄色,只色泽稍浅一些。
至于重量,也不用再去掂量了——外径与三铢钱一样大,内孔却小了近一半一圈,这就足以使得这枚‘铜钱五铢’,达到起码五铢的重量。
“嗯~”
“甚好。”
“如此大小,较秦半两稍轻,又较汉半两更得分量。”
“成色不比秦半两之足铜,又稍佳于汉半两之色不足······”
“嗯!”
“如此之钱,当可行于天下!”
面带赞可的点了点头,刘邦便下意识直起身,待看到萧何略带苦涩的面容,才终于回过神来:现在,好像不是讨论‘五铢钱能不能成为通用货币’的时候······
“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