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建议倒是立刻通传下去,不过另外一个问题上就有些麻烦了,有的建议太皇太后和哲宗直接迁都,以免更危险的情况出现,有的则是反驳这点,认为应该依托汴梁坚城抵抗黑旗军,以免伤了军民士气,总是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太皇太后和哲宗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汴梁城内双方意见不一,争吵不断,唐书却根本没有理会,扫荡各地,全据河东河北,以及古青州之地。才朝着汴梁进军,这时候汴梁城内也不用争吵了。因为已经来不及,各方都开始积极准备守城,但黑旗军并没有急着攻城,反而开始围点打援,击溃了众多前来勤王的军队义军。
而汴梁城内的守军倒也是曾出城挑战,但是野战之下,宋军如何能是黑旗军的对手。一战之下差点被黑旗军衔尾追杀进入汴梁城,一下子让城内的朝廷老实了下来。各路信使不断潜出城外,都是一些让各地守军前来救驾的旨意。不过整个大宋战斗力最为强大的西北军表现的却有些暧昧。
尽管也有西北军前来勤王,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在观望,这自然也是因为唐书下了一番功夫,大宋重文轻武,军队方面对于这点吃了太多的苦头了,而黑旗军就完全不同了。而且此番和大宋的战争也充分的展现了黑旗军的实力,再加上黑旗军是汉人军队,所以西北军有些犹豫倒也是难免的。
随着黑旗军接连击溃各路勤王军,甚至各路勤王军都没有找到机会会和,在加上西北军表现暧昧,种种情况之下,也使得汴梁城内不管是太皇太后还是哲宗皇帝乃至各个大臣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只是他们,就连城内的军民也是如此,唐书可是很了解心理战法的,各种介绍如今形势的传单射入城中,什么又击溃了几只勤王军了,什么大宋朝廷天怒人怨了,再加上投降免责,坚守连座等等威胁了。
终于,高太皇太后承受不住这种压力了,不管她权利欲在如何的强盛,不管她平时表现的再怎么阴狠,她终究只是一个女人,在有着一条较好的退路的时候,她绝对不会想要拼命的。
黑旗军的使者也没少来往汴梁城内,也曾提到过什么黑旗军也是汉人,并不会赶紧杀绝,只是因为需要抵挡契丹蛮人,所以需要更多的土地人口,这也是为了所有汉人的处境云云,表示如果大宋可以将河南河北等人交予黑旗军的话,黑旗军可以同大宋和平相处。
随着黑旗军击溃的勤王军越来越多,随着西北军的暧昧态度,黑旗军的使者的态度也越发桀骜。甚至开始提升价码。这也给了大宋朝廷更大的压力。在一次黑旗军差点就要破城的攻击之后。高太皇太后终究有了决定。
准备移都,事实上,就是和黑旗军达成了一定的协议,不管是河东河北还是青州乃至河南都要让给黑旗军。而黑旗军需要放大宋安然离开,当然,这个协议肯定是不会公布的,大宋对外的说法肯定是敌势浩大。暂且避让,以待来日。但事实就是事实。
在黑旗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特别是勤王军队不给力的情况下,朝廷君臣也是无可奈何,总不能被黑旗军也抓了俘虏吧。黑旗军那高手队用来攻城实在太犀利了。
黑旗军退让两百里,大宋朝廷开始转移,因为时间问题,虽然贵重物品带走了无数,但也有很多根本没办法带走,不过这个时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利用这个机会。高太皇太后带着朝廷大部分官员以及大部分守城兵力,匆匆离开了汴梁。准备移都江宁,依托江淮之地对抗黑旗军。
为了防止黑旗军出尔反尔,大宋一行人不只是速度极快,更是直接利用航运,抽掉了大部分船只,甚至太皇太后直接任命苏轼为汴京留守,同时统御北方勤王军,继续抵抗黑旗军,为大宋朝廷争取时间。说白了,高太皇太后根本没有遵守之前约定的想法,根本没有让苏轼将汴梁交给黑旗军的想法。
一切都是为了她们自己的安全。不过不得不说这个女人考虑的也很是周到,起码按照她的一番算计,黑旗军想要大举南下追击她们还真是不太可能。不过唐书并不在意这些,达成这个协议的时候,唐书就猜到了高太皇太后可能的行径,没有人是傻子,真的那么遵守协议,哪怕是大宋这个朝廷。
只不过这也是唐书需要的,唐书想要的就是大宋朝廷离开汴梁,离开河南,带走了众多官员富户豪商乃至大多数军队之后,汴梁城的守军以及周围各地的勤王军虽然能够阻碍黑旗军一段时间,但也注定了这片区域要被黑旗军占领,无他,在朝廷都失去了勇气的情况下,你指望军队和民众还能有多大的勇气存在。
更为重要的却是高太皇太后一走,可是将如今河南地界的军队带走了大半,那些可都是大宋军队中数得着的禁军系统,没有了他们,自然也降低了太多的难度。
说起来唐书也是无可奈何,依照如今黑旗军如今的实力,想要强行拿下河南乃至汴梁城并不是多大的问题,但也不能保证没有漏网之鱼,而且就算强行攻下,对于黑旗军本身势力的损耗也会很大,刚刚扩大了十几倍的地盘,如果本身军力受损,那么这些占据地的安宁就是个问题。
而且那些归附的宋朝军队也会成为一个问题,更何况还有这西夏乃至草原民族在虎视眈眈,如果唐书不想再次大举作弊的话,如今的选择就是最好的。毕竟黑旗军不是大辽,更不是以后的大金。崛起的时间太短,人心归附的还不够,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大宋朝廷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之前大宋朝廷内部关于迁都的事情才会如此的矛盾,只不过黑旗军军临城下之下,也让大宋朝廷,特别是高太皇太后彻底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也许强行攻下汴梁城乃至河南各地,或许会让黑旗军损失巨大,但毫无疑问,大宋朝廷自身的损失也会很大。
而且作为最大的目标,高太皇太后以及哲宗皇帝两人想要安全离开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这个女人自私的心性占据了上风,什么大宋的前途都不如她自己的荣华富贵长命百岁来的重要啊,所以高太皇太后才会和黑旗军有了这种私下的协议。尽管朝廷官员中也有对此很是痛恨的,但更多的还是那些贪生怕死的。
所以这个决议顺利的通过,而高太皇太后也彻底的带着大宋在河南抵抗黑旗军的希望离去了。
唐书根本没有追击大宋朝廷一行的想法,虽然看似大宋保存了很大的元气,但在唐书看来,一旦失去了心气,特别是让民众感觉失去了勇气和希望,这个朝廷就已经算是完蛋了。以大宋朝廷的秉性。以后的他们也对黑旗军构不成什么威胁了。没有急着再次围住汴梁城。先是将河南境内再次清扫了一遍。
勤王的义军。或者官商士绅的义军。乃至各地不甘寂寞的人趁势作乱的情况,在唐书大军扫荡下,都是灰飞烟灭,对于这种趁机作乱的人物。唐书没有心慈手软。惩罚极重,一时间,让不少黑旗军占领区心怀叵测的人物都不由一惊,再次老老实实的蛰伏下来。
将周边安定之后。黑旗军再次兵围汴梁城,这段时间以来,汴梁城中私自外逃的民众乃至士兵络绎不绝,哪怕汴梁留守苏轼大力禁止,效果也并不好,其中更有不少士兵直接出城投降了黑旗军,直到苏轼痛下重手之后,情况才算是稍微好转了一些。
汴梁城内双方意见不一,争吵不断,唐书却根本没有理会,扫荡各地,全据河东河北,以及古青州之地。才朝着汴梁进军,这时候汴梁城内也不用争吵了。因为已经来不及,各方都开始积极准备守城,但黑旗军并没有急着攻城,反而开始围点打援,击溃了众多前来勤王的军队义军。
而汴梁城内的守军倒也是曾出城挑战,但是野战之下,宋军如何能是黑旗军的对手。一战之下差点被黑旗军衔尾追杀进入汴梁城,一下子让城内的朝廷老实了下来。各路信使不断潜出城外,都是一些让各地守军前来救驾的旨意。不过整个大宋战斗力最为强大的西北军表现的却有些暧昧。
尽管也有西北军前来勤王,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在观望,这自然也是因为唐书下了一番功夫,大宋重文轻武,军队方面对于这点吃了太多的苦头了,而黑旗军就完全不同了。而且此番和大宋的战争也充分的展现了黑旗军的实力,再加上黑旗军是汉人军队,所以西北军有些犹豫倒也是难免的。
随着黑旗军接连击溃各路勤王军,甚至各路勤王军都没有找到机会会和,在加上西北军表现暧昧,种种情况之下,也使得汴梁城内不管是太皇太后还是哲宗皇帝乃至各个大臣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只是他们,就连城内的军民也是如此,唐书可是很了解心理战法的,各种介绍如今形势的传单射入城中,什么又击溃了几只勤王军了,什么大宋朝廷天怒人怨了,再加上投降免责,坚守连座等等威胁了。
终于,高太皇太后承受不住这种压力了,不管她权利欲在如何的强盛,不管她平时表现的再怎么阴狠,她终究只是一个女人,在有着一条较好的退路的时候,她绝对不会想要拼命的。
黑旗军的使者也没少来往汴梁城内,也曾提到过什么黑旗军也是汉人,并不会赶紧杀绝,只是因为需要抵挡契丹蛮人,所以需要更多的土地人口,这也是为了所有汉人的处境云云,表示如果大宋可以将河南河北等人交予黑旗军的话,黑旗军可以同大宋和平相处。
随着黑旗军击溃的勤王军越来越多,随着西北军的暧昧态度,黑旗军的使者的态度也越发桀骜。甚至开始提升价码。这也给了大宋朝廷更大的压力。在一次黑旗军差点就要破城的攻击之后。高太皇太后终究有了决定。
准备移都,事实上,就是和黑旗军达成了一定的协议,不管是河东河北还是青州乃至河南都要让给黑旗军。而黑旗军需要放大宋安然离开,当然,这个协议肯定是不会公布的,大宋对外的说法肯定是敌势浩大。暂且避让,以待来日。但事实就是事实。
在黑旗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特别是勤王军队不给力的情况下,朝廷君臣也是无可奈何,总不能被黑旗军也抓了俘虏吧。黑旗军那高手队用来攻城实在太犀利了。
黑旗军退让两百里,大宋朝廷开始转移,因为时间问题,虽然贵重物品带走了无数,但也有很多根本没办法带走,不过这个时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利用这个机会。高太皇太后带着朝廷大部分官员以及大部分守城兵力,匆匆离开了汴梁。准备移都江宁,依托江淮之地对抗黑旗军。
为了防止黑旗军出尔反尔,大宋一行人不只是速度极快,更是直接利用航运,抽掉了大部分船只,甚至太皇太后直接任命苏轼为汴京留守,同时统御北方勤王军,继续抵抗黑旗军,为大宋朝廷争取时间。说白了,高太皇太后根本没有遵守之前约定的想法,根本没有让苏轼将汴梁交给黑旗军的想法。
一切都是为了她们自己的安全。不过不得不说这个女人考虑的也很是周到,起码按照她的一番算计,黑旗军想要大举南下追击她们还真是不太可能。不过唐书并不在意这些,达成这个协议的时候,唐书就猜到了高太皇太后可能的行径,没有人是傻子,真的那么遵守协议,哪怕是大宋这个朝廷。
只不过这也是唐书需要的,唐书想要的就是大宋朝廷离开汴梁,离开河南,带走了众多官员富户豪商乃至大多数军队之后,汴梁城的守军以及周围各地的勤王军虽然能够阻碍黑旗军一段时间,但也注定了这片区域要被黑旗军占领,无他,在朝廷都失去了勇气的情况下,你指望军队和民众还能有多大的勇气存在。
更为重要的却是高太皇太后一走,可是将如今河南地界的军队带走了大半,那些可都是大宋军队中数得着的禁军系统,没有了他们,自然也降低了太多的难度。
说起来唐书也是无可奈何,依照如今黑旗军如今的实力,想要强行拿下河南乃至汴梁城并不是多大的问题,但也不能保证没有漏网之鱼,而且就算强行攻下,对于黑旗军本身势力的损耗也会很大,刚刚扩大了十几倍的地盘,如果本身军力受损,那么这些占据地的安宁就是个问题。
而且那些归附的宋朝军队也会成为一个问题,更何况还有这西夏乃至草原民族在虎视眈眈,如果唐书不想再次大举作弊的话,如今的选择就是最好的。毕竟黑旗军不是大辽,更不是以后的大金。崛起的时间太短,人心归附的还不够,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大宋朝廷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之前大宋朝廷内部关于迁都的事情才会如此的矛盾,只不过黑旗军军临城下之下,也让大宋朝廷,特别是高太皇太后彻底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也许强行攻下汴梁城乃至河南各地,或许会让黑旗军损失巨大,但毫无疑问,大宋朝廷自身的损失也会很大。
而且作为最大的目标,高太皇太后以及哲宗皇帝两人想要安全离开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这个女人自私的心性占据了上风,什么大宋的前途都不如她自己的荣华富贵长命百岁来的重要啊,所以高太皇太后才会和黑旗军有了这种私下的协议。尽管朝廷官员中也有对此很是痛恨的,但更多的还是那些贪生怕死的。
所以这个决议顺利的通过,而高太皇太后也彻底的带着大宋在河南抵抗黑旗军的希望离去了。
唐书根本没有追击大宋朝廷一行的想法,虽然看似大宋保存了很大的元气,但在唐书看来,一旦失去了心气,特别是让民众感觉失去了勇气和希望,这个朝廷就已经算是完蛋了。以大宋朝廷的秉性。以后的他们也对黑旗军构不成什么威胁了。没有急着再次围住汴梁城。先是将河南境内再次清扫了一遍。
勤王的义军。或者官商士绅的义军。乃至各地不甘寂寞的人趁势作乱的情况,在唐书大军扫荡下,都是灰飞烟灭,对于这种趁机作乱的人物。唐书没有心慈手软。惩罚极重,一时间,让不少黑旗军占领区心怀叵测的人物都不由一惊,再次老老实实的蛰伏下来。
将周边安定之后。黑旗军再次兵围汴梁城,这段时间以来,汴梁城中私自外逃的民众乃至士兵络绎不绝,哪怕汴梁留守苏轼大力禁止,效果也并不好,其中更有不少士兵直接出城投降了黑旗军,直到苏轼痛下重手之后,情况才算是稍微好转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