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罗文一直没有想到的问题,是属于他的思想盲区。

    除了没见过雄蚁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当初母巢生产虫卵可没这么多事,不用那啥,直接就能生产。

    也许母巢也知道,如果它需要那道工序的话,可能它就长不到这么大了,早早得就会被罗文给弄死。

    知道了问题的关键,吸收了雄蚁的基因片段,母巢随后产出数只雄蚁的虫卵。

    一段时间之后,蚁后顺利产卵。

    可是这些虫卵孵化出的都是纯正版的蚂蚁,没有加装什么黑科技。

    不过,还好的是这些小家伙们依然会听从罗文的指挥。

    而且它们除了具备信息素识别以外,同样算是母巢产物,所以它们也具备两种敌我识别系统。

    可是,这远远达不到罗文的预期。

    他不是来养蚂蚁的,如果虫群不能随着他一起变强,那么集体的能量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之后,罗文又进行了多次试验。

    母巢虽然是脱胎于黑蚂蚁的蚁后基因,但后来发生了变异,早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罗文提取了他自身的一些基因还有母巢的一些基因不断尝试各种组合,终于被他组合组一种勉强还过得去的方案。

    运用新方案孵化出的蚁后,运转机制更接近于母巢,不再需要雄蚁就可以自行产卵。

    而且可以运用一些基因优化组合,来生产一些特殊的虫子,比如挖掘蚁,间谍蚁之类的。

    当然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没办法更新基因库。

    它从虫卵状态脱离母巢开始,体内可以使用的基因片段就被固定住了,无法像母巢一样随时可以和罗文连接,来保持基因库同步。

    再比如它没办法像罗文一样,将母巢单独脱离。受限于它的食量和时间,也没办法像母巢这样二十四小时不停得吞噬食物转化能量。所以,它的成长速度比较慢,产卵量无法与母巢相比。

    不过这些许瑕疵都可以利用一些方式来弥补。

    比如第一点就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来生产一批新的蚁后,以此来更新它们的基因库。第二点的话,单体产量不行,但它们也没有母巢很难再诞生第二个的限制,可以以量取胜。

    一只不行,那就两只,两只不行那就十只、百只。

    虫巢的扩张速度突然加快了起来,与此同时,第一批作为实验和观察的十只蚁后虫卵也被生产了出来。

    在蚁后成长发育的这段时间里,虫巢大军向外疯狂扩张,短短时间内就清理掉了数十座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