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推行王田,结果却招来天下士族的反对,战乱四起,十五年的光景,新朝就被推翻,王莽也身死国灭,成为历代儒者争相辱骂讨伐的对象。
谁敢说王莽一句好话,就会被当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王莽的生平,就会发现,他能顺利取代汉朝,登基称帝,并不是王莽这个人多阴险狡诈,欺骗天下所有人。事实恰恰相反,王莽登基还真有些众望所归的味道。
他出身外戚世家,王氏豪门,可王莽勤俭好学,名声威望都到了,天下人人服气,视之为当世的圣贤。
恰逢当时西汉的皇帝昏庸,豪强并起,兼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
王莽是借着这股民怨,靠着强大的威望,以不流血的方式,取代了西汉,登基称帝。
等到当上了皇帝,王莽就要着手解决土地问题,抑制兼并,照顾贫苦百姓……所以,他推出了最重要的王田制改革,也正是因为王田,彻底激怒了士人,他们联手反对,才葬送了新朝。
但是平心而论,这些世家豪门,也是看到了问题,而王氏又是顶级豪门。
王莽能称帝,跟世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靠着世家而起,又因为世家而亡!
这就是王莽的悲剧。
从王莽的身上,能浓缩出历代改革家的心路历程,和下场解决。
首先,要想改革,就必须在体制内爬到足够的高位,在这个过程中,要拉拢有权有势的人物,拉拢一切支持自己的力量,许多好处,承诺照顾他们的利益……经过苦心经营,爬到了足够的位置,拿到了权柄。
这时候就要开始改革。
可真正到了这时候。改革家们往往就会发现,他们要改革的对象,正是支持自己上来的那一群人!
不对他们动刀子,改革就无从下手。老百姓失望透顶,民怨沸腾。
如果对他们下手,又等于是自毁长城,自断根基。
这帮支持你的人一旦反水,那攻击的力道,远不是外人能企及的,新朝就在这种强大的攻势之下,里应外合,灰飞烟灭。
王莽是这样,王安石也是这样,养望几十年,深得士人推崇,一旦掌权之后,推行新政,就遭到了士人集团的集体反对,两次罢相,人亡政息。
张居正呢?一样是如此,他给徐阶当学士,在朝堂上装孙子,积蓄力量,等扳倒高拱,当上了首辅之后,蓦然回首,他要改革的正是以老师徐阶为代表的士人集团,没法子,张居正只能跟太监和后宫取得联系,结成铁三角,他的手段明显比王安石高了一筹,因此一条鞭法推了下去,大明朝也有了起色。
可到了最后,张居正依旧免不了人亡政息的命运。
他希望做的改革,是靠着一个异族皇帝完成的,那位广受穿越妇女喜欢的皇帝拥有整整百万人的一个族群,可以不甩士绅文官,所以他的改革能推得下去。
柴荣问叶华,他能不能改革成功,会不会重走王莽的老路?
谁敢说王莽一句好话,就会被当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王莽的生平,就会发现,他能顺利取代汉朝,登基称帝,并不是王莽这个人多阴险狡诈,欺骗天下所有人。事实恰恰相反,王莽登基还真有些众望所归的味道。
他出身外戚世家,王氏豪门,可王莽勤俭好学,名声威望都到了,天下人人服气,视之为当世的圣贤。
恰逢当时西汉的皇帝昏庸,豪强并起,兼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
王莽是借着这股民怨,靠着强大的威望,以不流血的方式,取代了西汉,登基称帝。
等到当上了皇帝,王莽就要着手解决土地问题,抑制兼并,照顾贫苦百姓……所以,他推出了最重要的王田制改革,也正是因为王田,彻底激怒了士人,他们联手反对,才葬送了新朝。
但是平心而论,这些世家豪门,也是看到了问题,而王氏又是顶级豪门。
王莽能称帝,跟世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靠着世家而起,又因为世家而亡!
这就是王莽的悲剧。
从王莽的身上,能浓缩出历代改革家的心路历程,和下场解决。
首先,要想改革,就必须在体制内爬到足够的高位,在这个过程中,要拉拢有权有势的人物,拉拢一切支持自己的力量,许多好处,承诺照顾他们的利益……经过苦心经营,爬到了足够的位置,拿到了权柄。
这时候就要开始改革。
可真正到了这时候。改革家们往往就会发现,他们要改革的对象,正是支持自己上来的那一群人!
不对他们动刀子,改革就无从下手。老百姓失望透顶,民怨沸腾。
如果对他们下手,又等于是自毁长城,自断根基。
这帮支持你的人一旦反水,那攻击的力道,远不是外人能企及的,新朝就在这种强大的攻势之下,里应外合,灰飞烟灭。
王莽是这样,王安石也是这样,养望几十年,深得士人推崇,一旦掌权之后,推行新政,就遭到了士人集团的集体反对,两次罢相,人亡政息。
张居正呢?一样是如此,他给徐阶当学士,在朝堂上装孙子,积蓄力量,等扳倒高拱,当上了首辅之后,蓦然回首,他要改革的正是以老师徐阶为代表的士人集团,没法子,张居正只能跟太监和后宫取得联系,结成铁三角,他的手段明显比王安石高了一筹,因此一条鞭法推了下去,大明朝也有了起色。
可到了最后,张居正依旧免不了人亡政息的命运。
他希望做的改革,是靠着一个异族皇帝完成的,那位广受穿越妇女喜欢的皇帝拥有整整百万人的一个族群,可以不甩士绅文官,所以他的改革能推得下去。
柴荣问叶华,他能不能改革成功,会不会重走王莽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