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就是后世所说的霓虹国。

    这不是一个贬义的称呼,在大唐的时候,霓虹国的确是被称之为倭国的。

    而且这个叫法也流传了很多年,比如说到了明朝的时候,经常出现倭寇,这些倭寇其实就是倭国人,所以被称之为倭寇。

    而遣唐使,则是一个传承了千年的名词,这也是倭国慢慢崛起的开始。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太对,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倭国的确是在这个时间段,学习了不少唐朝的先进技术,回到了国内。

    第一次来这里,是贞观四年的时候,当时是倭国第一次派遣遣唐使来出访大唐,那个时候他们在大唐学走了大唐的典章律令,有效的推动了倭国的社会制度革新。

    遣唐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

    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养人才。

    可以说,第一次遣唐使带回去的东西,让整个倭国都受益匪浅。

    同时,倭国还留下了几个倭国学子在大唐留学,萧律也听说过他们,只是没有见过。

    这一次遣唐使的到来,倒是出乎萧律的意料。

    因为关于遣唐使这方面,萧律了解过,第一次遣唐使到大唐的时间是贞观四年,而第二次则是到了永徽四年,这一次又是怎么回事?

    不过这个消息到底准不准确萧律也不知道,反正据说是遣唐使要来,如果这个消息证实了,萧律倒是不能坐以待毙。

    为了以后不发生那件事,萧律决定要做一点该做的事情。

    这几天李恪倒是愁坏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遣唐使的事情。

    其实这一次的遣唐使,并不算是正式的外交活动,而是倭国的人来接他们的学子回家。

    当初贞观四年,倭国第一次来到大唐的时候,留下了一批学子在这里学习,而大唐也没有前往倭国的船,所以他们想回去,只有让人来接。

    所以这一次,他们主要的目的是来接人的,但是顺带手想求见一下李世民,增添一下两个国家之间的感情。

    所以他们人还没到,国书就已经先送到了长安,呈交给了李世民。

    而李恪,就是负责接待这些倭国使团的人。

    但是让李恪无奈的是,自从李世民看了倭国使团的国书之后,对这件事就再也没了动静,也不说见,也不说不见,这让李恪有些不知所措。

    更让李恪不知所措的是,李世民下令将国书交给了李恪,却什么都没说。

    那李世民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这让李恪根本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