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只是源自兴奋,源自充满不确定性,又太值得期待的未来。

    李世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了造反的草呢。

    是大业十一年。

    是烽火雁门关。

    是天子跌落凡尘的那段日子。

    那一年,杨广因为突厥不来朝贡,决定巡游北塞,原只打算吓吓始毕可汗。

    没想到始毕完全不吃这一套,带着数十万突厥大军直接杀过来,将杨广堵在了雁门郡,吃喝拉撒都出不去。

    您不是想要朝贡么。

    我们来了,带着千军万马呼啸而来,还打算把您带回突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天天朝贡,贡到您想吐。

    杨广吓惨了,忙手慌脚地发出号令,召集四方军队来救,邻近的郡守县令竞相来赴难。

    那一年,十六岁的李世民应召入伍,隶属屯卫将军云定兴,参与了救援战。

    站在雁门关外,李世民贡献了一个值得记载史册的建议。

    他对云定兴说:“始毕可汗敢包围天子,一定以为咱们行动仓促,来不及组织救援。我们不妨多带一些旗子和军鼓,白天的时候一个人举十把旗帜,绵延几十里,晚上敲锣打鼓唱大戏,要多热闹有多热闹,让始毕以为咱们起步就是百万雄兵。”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带着少年青春的热血,带着男儿纵横沙场、报效国家、尽忠天子的梦想,捐躯从戎。

    李世民的梦想很快破灭了。比隋炀帝东征高丽的败讯还要快。

    在雁门关突厥大军一片肃杀氛围之中,在漫天箭雨之下,李世民看到了与自己心目中完全不一样的天子。

    躲在城墙里的杨广,完全没有天子的从容,天子的潇洒,天子的意气风发。

    一根突厥的箭矢落在御座前,杨广就吓尿了,抱着儿子杨杲痛哭流涕。

    哭也没有用。

    箭雨一直下,气氛就不融洽。

    听人讲起这件事的李世民暗自下定决心——如果有一天,自己面临这样的场面,一定不会如此不堪,如此无能,如此懦弱。

    哭可以。

    别当着这么多人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