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穿越Ai-第五章

    第五章:原来的轨迹

    青之馆正前方的那条路是东西向单线双程的,叫什麽名字一直没Ga0清楚,嗯,後来才知道,这个小城市的街道,大多数都是没有名字的。不过,在那个去哪儿都是步行或骑车的年代,去记街道的名字确实是有点浪费脑汁的。

    这条路虽不阔,却是一条省道,整天车水马龙,还有不少大型车辆呼啸而过,完全没有任何减速的意思。而道路两旁,也只安装了最简单的护栏。最普通的老百姓在无数的小路里冒出来,再从时速八十公里的车龙里穿cHa而过,不可不谓是一种动与静、安与危、生与Si相互完美结合的画面。

    而路的两旁,还有很窄的一条用线画出来的自行车道,只能容纳一车单行,想并驾齐驱或超前,甚至狭路相逢的话,就得大冒一下生命危险,才能勇者过。

    而青之馆,跟其它在道路两旁的所有典型的日式和宅或洋宅一样,静静地站立在繁忙的道路旁边,彷佛等待过马路的巨人,又或是向道路吞吐行人的神秘工厂。

    这一眨眼已经是再次初到川崎的第三天。第一天放下行李就大睡,睡到第二天傍晚。第二天傍晚醒来,鬼祟地去了一趟迷你小驻之後,吃饱了就继续挺屍。没洗澡,没动过大行李箱,没跟别人说过一句话。很好,一切都依原来的轨迹重新进行着。

    第三天醒来上午十一点多,青之馆里已是静悄悄的。静静地躺在床上等着自然醒的假象和藉口,隐约地闻到了身上的异味。不行,忍受不了了,T力也完全恢复了。从床上弹起来,把行李拆开,先拿了洗浴用品和替换衣服,直奔浴室。

    将旅途的风尘和疲惫冲去之後,回到房间,认认真真地把行李拆完,物品整理好,灰尘擦乾净,手提电脑设定好。嗯,当年的现在,我用的可是临去加国前买的最新型号的国际商业机器手提电脑,那个时候还不兴苹果香蕉什麽的。而上网,用的更加是新一代难以想像的拨号式连线,就是使用电话线网络。连接网络时,会确实听到好像电话机播号的「嘟嘟嘟嘟,叽叽嗞嗞咿咿咇咇」声,然後才总算连接到网络上的那种。如果您知道我说的是什麽的话,那恭喜您,要不就是科网专才,要不就见多识广,要不就是人生阅历丰富的六七十後。但如果您不知道的话,那很遗憾,只能说是一种没有伤害的无知。

    确认网络没问题之後,也没有什麽好做的。那时的网络,还没有那麽多的娱乐资讯,下载图片都吃力,更别提视讯。所以网络也只是用来玩玩ICQ,但我对这种见不到面自欺欺人的G0u通方式兴趣不大。

    好吧,当时的现在,我骨子里还是一个挺外向yAn光的年轻人的,把几天的日记粗略补了一下之後,开始闷了。虽然,我现在已经对这个地方非常熟悉,记忆还没有褪sE太多,也永远不会。但还是禁不住那种故地重游的兴奋和感慨,按捺不住出去走走的冲动。毕竟,把四周围的路都确确实实地刷出来,也是我当年所做的第一件事。

    於是,何以解忧,坐言起行。还只不过是刚过午饭时间,窗外yAn光灿烂,万里无云,就是出行的好日子。

    这次,当年现在的这个时间点,我挺肯定青之馆里应该没有特别熟悉,或许应该这麽说,是没有特别需要或会去结交的人。所以,我放心地从靠近我住的房间走廊尽头的楼梯,细细地走到地下。

    之前不是提过青之馆的地下一层吗?是这样的,青之馆算是依着一个小山坡而建的,坐北朝南。北面是光之丘小区。南面是大池区。青之馆一共有三层,向北的正门入口,就是我初到那晚走的那个,其实已经是一楼。一楼和二楼两层住人,每层十五间房,东边十个单间,西边五间是双人或四人房。房间没有厕所浴室,单人和双人两边分别有厕间和浴室各两间。房号由西向东,一至十五顺序排开。单间男nV同层,双人那边一楼全男,二楼全nV。但男nV不能同房,呃……也不是不能,除合法已婚夫妇外,一定要有合理理由申请。呃……或者不申请。

    学校另外还有三处套房式宿舍,就是有厨房、厕所和浴室的那种,名字朴素很多,分别是宿舍一号、二号和三号。全部单人或双人的套间,分散在光之丘区。那三个宿舍没有麻烦的规定,基上就是纯粹的出租房,只不过只租给学校的学生而已。当然,租金b青之馆贵一些,但也绝对是供不应求。

    青之馆山坡下的所谓地下一层,如果从我那边,也就是东边的楼梯开始数起,首先是一间自助式的洗衣乾衣房,洗衣三百円一机,乾衣二百円一机。洗衣房再进去,是一个大厨房,若大的厨房,足够十几二十个人一起煮食。厨房北墙是一排三个天燃气明火炉头和三个电炉头,两个多士炉,两个微波炉,一个烤箱。南面是三个大冰箱和整副墙那麽大的储物柜,大概三米高,八米阔,设计成一个个开放式的正方形格子,每个大概五十厘米乘五十厘米长宽,半米深。先到先得,自己挂名。而厨房中间是一张硕大的石面桌子,有六个流理台。桌子下的柜子里,有一大堆各式各样前人留下的厨具、餐具和调味料。

    厨房是开放式的,再往里,也就是往西,是一个特大的公共空间暨餐室,公共空间朝南是落地玻璃窗和玻璃拉门,面对着一个停车场。停车场与青之馆之间用铁丝网隔开,青之馆与铁丝网之间有大约三米的一条小巷和小草坪,摆了些櫈子和杂物,也有x1烟的地方。停车场刚好在青之馆的小山坡和对面民宅的一个小山坡之间,东面也是个小山坡,只有西面是出入口。

    公共空间里有一张可以坐十几人的长方形餐桌,三张小圆桌放在靠窗位置,靠墙是三张沙发围着个电视。

    公共空间再往里,是一间小康乐室,康乐室里有两张大方桌,旁边有几柜书和几十套棋牌游戏,大多是前人留下的。

    康乐室再往里,就是黑田小姐的办公室和宿舍。而康乐室和黑田小姐的办公室之间,是另一条楼梯和侧门的玄关。楼梯从正中隔开单人房和双人房,一楼楼梯口正对着正门。电梯挨着楼梯西面,只通一楼二楼,不到地下。

    迅速经过这些熟悉的地方,拎着一双鞋,果然,一个人也没碰见。顺利来到那个自行车停车场的侧门。走出侧门,横过一个路口,是一个小区的TC馆:竜飞TC馆。对,是TC馆,不是T育馆,很专业的。

    TC馆再往西,便是大池。大池北端的小山丘上,是一排沿车道而建的住宅和商铺,在山丘下的小路上,可以看到我们经常去的那间大池咖啡的露台。小丘下,沿湖有一条散步的行人路。为避免碰到由车道回归的同学,我还是选择走进了大池以南的住宅区里。那是我们平时很少去的地方,因为几乎全是单幢的两三层和式住宅,外人在里面乱逛的话,多少会有些可疑。而这个小区的公公婆婆们,还是那种非常敏感的一群,无论是对外人,还是没有分类的垃圾。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走了进去,沿着湖,远远地望着大池北岸,小山丘上的景sE。不知不觉地,已经绕了一圈。走到了大池最西面的小区里,只要再往小区里走一小段路穿过去,就到了南北向的另一条省道大路。隔着那条省道,我呆呆地望着对面的朝日自行车店、居酒屋和那条继续通往学校的小路。那是我们的记忆组成的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有着似乎没有尽头的路的延续,还有似乎永远不会远去、却也不再会近在眼前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