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千疮百孔的巴勒斯坦北部海滨小镇哈代拉枪炮声骤起,从守卫者的枪膛中倾泻而出的子弹以狂风暴雨之势袭向那些自正北和东北两个方向滚滚而来的叙利亚军队。头戴钢盔、身穿黄绿迷彩军服的叙利亚士兵顿时人仰马翻,而在步兵无法继续跟进的情况下,领队突击的战车和装甲车纷纷止步,或原地射击,或缓慢倒车。于是,叙利亚军队的进攻如同海浪撞上岸堤,所有的势能都在瞬间遭到了瓦解……
在爱尔兰外籍兵团“尼古拉”营兵士们的带领下,守卫者一方很快停止了射击。因为在炮火射程之内,那些幸存下来的叙利亚士兵一个个都匍匐下来,多数人都能够利用地形的起伏来保护自己免遭枪弹直射,同时尽可能降低了敌方炮火的溅射伤害。
老鸟跟菜鸟、正规军人与武装暴徒的区别,通过这些细节便能够一览无遗!
见守卫者的火力远比预想的强大,叙利亚指挥官毫不迟疑地中止了地面攻势,转而以炮兵实施火力压制。只见叙军进攻出发阵地后方焰光闪动、白烟升腾,炮弹划空而过的尖锐啸声随之响起。不等哈代拉的守卫者从一线阵地撤回到相对安全的掩体里,整个镇子便重新笼罩在爆炸产生的烈焰与浓烟当中。
这一次,叙军二十多门野战火炮和相当数量的重迫击炮一口气打了半个小时,持续的炮火几乎把不大的哈代拉又整个犁了一遍。在此期间,位于守军射程之内的叙利亚士兵狼狈但有序地撤回到了进攻出发阵地,伤者接受战地治疗,无伤者补充弹药、稍事休整,然后投入新一轮进攻准备。
叙军进行炮击的这30分钟,对哈代拉镇的防守者来说无疑是一段相当漫长难熬的时间,特别是未经战事的犹太民兵们,十之八九觉得自己身陷地狱。有的人不幸为炮火所伤,有的人忍受不了这可怕的精神压力而崩溃,但多数人还是坚持到了炮声停息的那一刻。
按照以往的作战经验,刚刚这种强度的炮火覆盖只能削弱而无法扫清守卫者的抵抗,叙军指挥官看来很清楚这一点,他果断派上了手里所有的战车部队掩护步兵,而投入攻击的步兵人数有四千之多。
看到进攻方发动了新一轮攻势,守方指挥官向埋伏在农场和树林的特拉维夫犹太人第一装甲中队发出了战斗指令。两辆“巡逻兵”率先向北迂回前进,这种轻型战车的战术定位与实际性能跟旧时空的美军24“霞飞”大致相当,它们采用了发动机前置、炮塔后置的设计布局,拥有很高的爬坡和转向能力,而且重心较为均衡、防护较为全面,在战场上具有较高的乘员生存率,适合执行侦察、警戒、巡逻以及快速穿插等中低强度的作战任务。
犹太人从新联合王国购入的“巡逻兵”属于早期型号,最典型的特征便是搭载一门重量轻、后坐小、射速快的k-40型42倍径75毫米炮,在使用被帽穿甲弹的情况下,400米距离内足以击穿大多数战车的正面装甲,而后期型号的“巡逻兵”改装一门使用弹匣供弹的博福斯40毫米机关炮,同时在炮塔两侧各搭载1-2具由车内乘员遥控发射的100毫米反战车火箭由于引入了成熟的线导遥控技术,这种反战车火箭的作战效能较传统的反坦克武器有了质的提升,赋予了轻战车以及步兵们对抗敌方重型战车的能力。
早期型号的“巡逻兵”,动力系统的核心是一台46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高公路时速为55-60公里,最高越野时速35-40公里,相较于主流的中型和重型战车有显著的速度优势;后期型号的发动机升级为540马力,在优化武器体系并增强装甲防护的情况下,最高公路/越野时速依然维持在55/35公里左右。
与此同时,八辆“重步兵”在隆隆轰鸣声中发动了,它们两两一组,朝着指挥官指定的战斗位置移动。相较于轻快灵活的“巡逻兵”,这些笨重的大家伙简直像是一只只蜗牛。二战期间,爱尔兰人用“重步兵”装备了9个重型战车营,有5个参加了不列颠战役,后来又有4个投入了西方同盟国在中北美洲的作战行动,有过几次惊艳的表现,但大多数时候都在扮演火力支援和战术支撑的角色,因为它们的机动能力实在是差强人意。
四辆“重步兵”由南面进入废墟遍地的哈代拉镇,四辆前移至镇子东面的农庄,它们行进时发出的动静固然很大,可叙利亚军队那边的战车也在隆隆前行,所以叙利亚人这时并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意在打造中东第一劲旅的叙利亚,于40年代中前期利用矿产出口换回了大量的德国装备,包括绰号“条顿骑士”的k-iiib/c型战车和“征服者”-36型全履带装甲运兵车。出现在哈代拉镇之战的叙军战车部队,便是以这两种装甲战斗车辆为主。那些“条顿骑士”被视为是二战期间综合性能最强的主力战车,它们装备有一门无坚不摧的50/60倍径75毫米战车炮。在以艰苦卓绝和血腥残酷而著称科恩半岛之战中,“条顿骑士”以强悍的火力挫败了英军装甲部队的绝地反击,为同盟国联军赢得了埋葬大英帝国的决定性一战。时至40年代中后期,服役十多年的“条顿骑士”依然是等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土耳其、叙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主力战车。
在所有的“重步兵”就位之后,快速迂回至叙军侧翼的两辆“巡逻兵”仰起炮口,分别朝着进攻中的叙利亚步兵和叙军炮兵阵地发射了一连串的高爆弹,突如其来的攻击很快扰乱了叙利亚军队的战斗秩序,迫使叙军炮兵停止了对前线部队的弹幕掩护。这时如果从空中观察,便会发现叙利亚炮兵们四散隐蔽,而将他们的大炮连同弹药丢弃在了原地,只要“巡逻兵”继续朝这个方向射击,应该很快就能扩大战果。
可惜的是,看到警戒侧翼的叙利亚部队包括两辆“条顿骑士”和几辆装甲车,迅速朝自己扑来,这支犹太人装甲小分队毫不迟疑地撤退了。毕竟“条顿骑士”能在千米之外击毁“巡逻兵”,而“巡逻兵”要到五百米左右的距离才有机会机会干掉对方。
“巡逻兵”小分队袭扰对方侧翼的行动结束之时,抵达正面射击阵位的四辆“重步兵”开火了。它们装备着是爱尔兰陆军标准型号的50倍径75毫米战车炮,其性能参数与“条顿骑士”k-iiib型使用的50倍径75毫米炮不分伯仲,而较k-iiic型使用的60倍径75毫米炮逊色不少。鉴于“重步兵”的正面装甲对于任何一种型号的“条顿骑士”都没有显著的优势,双方直接对抗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技战术因素。
进入哈代拉镇的四辆“重步兵”,除长车是有两名爱尔兰外籍兵团成员和两名犹太民兵混搭之外,其余均为全犹太人车组,短时间的训练远不足以让他们达到列强国家装甲部队的合格水平。以静止状态射击运动目标并不难,可在实战的紧张氛围下,这群“重步兵”在五六百米距离上的射击准头简直不堪入目,等到叙军战车找准目标方位并还以颜色,犹太战车乘员们所要担负的心理压力就更大了!
叙军战车逐渐逼近哈代拉镇,大股叙军步兵紧随其后,只待己方战车突破守军防线,便可一鼓作气冲入守军阵地,一旦双方陷入近身战斗,以犹太民兵为主的防守方肯定会落于下风。关键时刻,处在侧翼射击阵位的四辆“重步兵”开始发威,它们首轮射击就命中了一辆“条顿骑士”侧面车身。“条顿骑士”车身侧面装甲只有25-30毫米厚,若是直角射入,这个位置的均质装甲根本抵挡不住75毫米口径的被帽穿甲弹,然而这发命中弹看来并没有贯穿目标,仅仅是破坏了目标的动力系统。那辆“条顿骑士”停了下来,棱角分明的炮塔逆时针转动,黑洞洞的炮口最终指向了这些部署在防线侧翼的“重步兵”战车。两款曾在战场上并肩杀敌的同盟国战车,便以这样的方式成为了你死我活的敌手……
叙利亚装甲兵师从土耳其人,而土耳其共和国的装甲兵有许多都是从奥斯曼帝国军队投诚而来,这些人的战车操纵技术基本上是由德国教官传授的。德国人作风严谨,经他们之手训练出来的装甲兵,素质绝不会差到哪里去,叙利亚装甲兵得到了土耳其同行的言传身教,并且在土耳其内战中得到了实战锻炼的机会,各种基本功自然要比犹太民兵们扎实得多。静止对静止的射击,只消两三轮射击调整便能够威胁到对方,若不是爱制重型战车练有“硬头功”,犹太装甲部队的首演很可能落个悲惨结尾。
在爱尔兰外籍兵团“尼古拉”营兵士们的带领下,守卫者一方很快停止了射击。因为在炮火射程之内,那些幸存下来的叙利亚士兵一个个都匍匐下来,多数人都能够利用地形的起伏来保护自己免遭枪弹直射,同时尽可能降低了敌方炮火的溅射伤害。
老鸟跟菜鸟、正规军人与武装暴徒的区别,通过这些细节便能够一览无遗!
见守卫者的火力远比预想的强大,叙利亚指挥官毫不迟疑地中止了地面攻势,转而以炮兵实施火力压制。只见叙军进攻出发阵地后方焰光闪动、白烟升腾,炮弹划空而过的尖锐啸声随之响起。不等哈代拉的守卫者从一线阵地撤回到相对安全的掩体里,整个镇子便重新笼罩在爆炸产生的烈焰与浓烟当中。
这一次,叙军二十多门野战火炮和相当数量的重迫击炮一口气打了半个小时,持续的炮火几乎把不大的哈代拉又整个犁了一遍。在此期间,位于守军射程之内的叙利亚士兵狼狈但有序地撤回到了进攻出发阵地,伤者接受战地治疗,无伤者补充弹药、稍事休整,然后投入新一轮进攻准备。
叙军进行炮击的这30分钟,对哈代拉镇的防守者来说无疑是一段相当漫长难熬的时间,特别是未经战事的犹太民兵们,十之八九觉得自己身陷地狱。有的人不幸为炮火所伤,有的人忍受不了这可怕的精神压力而崩溃,但多数人还是坚持到了炮声停息的那一刻。
按照以往的作战经验,刚刚这种强度的炮火覆盖只能削弱而无法扫清守卫者的抵抗,叙军指挥官看来很清楚这一点,他果断派上了手里所有的战车部队掩护步兵,而投入攻击的步兵人数有四千之多。
看到进攻方发动了新一轮攻势,守方指挥官向埋伏在农场和树林的特拉维夫犹太人第一装甲中队发出了战斗指令。两辆“巡逻兵”率先向北迂回前进,这种轻型战车的战术定位与实际性能跟旧时空的美军24“霞飞”大致相当,它们采用了发动机前置、炮塔后置的设计布局,拥有很高的爬坡和转向能力,而且重心较为均衡、防护较为全面,在战场上具有较高的乘员生存率,适合执行侦察、警戒、巡逻以及快速穿插等中低强度的作战任务。
犹太人从新联合王国购入的“巡逻兵”属于早期型号,最典型的特征便是搭载一门重量轻、后坐小、射速快的k-40型42倍径75毫米炮,在使用被帽穿甲弹的情况下,400米距离内足以击穿大多数战车的正面装甲,而后期型号的“巡逻兵”改装一门使用弹匣供弹的博福斯40毫米机关炮,同时在炮塔两侧各搭载1-2具由车内乘员遥控发射的100毫米反战车火箭由于引入了成熟的线导遥控技术,这种反战车火箭的作战效能较传统的反坦克武器有了质的提升,赋予了轻战车以及步兵们对抗敌方重型战车的能力。
早期型号的“巡逻兵”,动力系统的核心是一台46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高公路时速为55-60公里,最高越野时速35-40公里,相较于主流的中型和重型战车有显著的速度优势;后期型号的发动机升级为540马力,在优化武器体系并增强装甲防护的情况下,最高公路/越野时速依然维持在55/35公里左右。
与此同时,八辆“重步兵”在隆隆轰鸣声中发动了,它们两两一组,朝着指挥官指定的战斗位置移动。相较于轻快灵活的“巡逻兵”,这些笨重的大家伙简直像是一只只蜗牛。二战期间,爱尔兰人用“重步兵”装备了9个重型战车营,有5个参加了不列颠战役,后来又有4个投入了西方同盟国在中北美洲的作战行动,有过几次惊艳的表现,但大多数时候都在扮演火力支援和战术支撑的角色,因为它们的机动能力实在是差强人意。
四辆“重步兵”由南面进入废墟遍地的哈代拉镇,四辆前移至镇子东面的农庄,它们行进时发出的动静固然很大,可叙利亚军队那边的战车也在隆隆前行,所以叙利亚人这时并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意在打造中东第一劲旅的叙利亚,于40年代中前期利用矿产出口换回了大量的德国装备,包括绰号“条顿骑士”的k-iiib/c型战车和“征服者”-36型全履带装甲运兵车。出现在哈代拉镇之战的叙军战车部队,便是以这两种装甲战斗车辆为主。那些“条顿骑士”被视为是二战期间综合性能最强的主力战车,它们装备有一门无坚不摧的50/60倍径75毫米战车炮。在以艰苦卓绝和血腥残酷而著称科恩半岛之战中,“条顿骑士”以强悍的火力挫败了英军装甲部队的绝地反击,为同盟国联军赢得了埋葬大英帝国的决定性一战。时至40年代中后期,服役十多年的“条顿骑士”依然是等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土耳其、叙利亚等多个国家的主力战车。
在所有的“重步兵”就位之后,快速迂回至叙军侧翼的两辆“巡逻兵”仰起炮口,分别朝着进攻中的叙利亚步兵和叙军炮兵阵地发射了一连串的高爆弹,突如其来的攻击很快扰乱了叙利亚军队的战斗秩序,迫使叙军炮兵停止了对前线部队的弹幕掩护。这时如果从空中观察,便会发现叙利亚炮兵们四散隐蔽,而将他们的大炮连同弹药丢弃在了原地,只要“巡逻兵”继续朝这个方向射击,应该很快就能扩大战果。
可惜的是,看到警戒侧翼的叙利亚部队包括两辆“条顿骑士”和几辆装甲车,迅速朝自己扑来,这支犹太人装甲小分队毫不迟疑地撤退了。毕竟“条顿骑士”能在千米之外击毁“巡逻兵”,而“巡逻兵”要到五百米左右的距离才有机会机会干掉对方。
“巡逻兵”小分队袭扰对方侧翼的行动结束之时,抵达正面射击阵位的四辆“重步兵”开火了。它们装备着是爱尔兰陆军标准型号的50倍径75毫米战车炮,其性能参数与“条顿骑士”k-iiib型使用的50倍径75毫米炮不分伯仲,而较k-iiic型使用的60倍径75毫米炮逊色不少。鉴于“重步兵”的正面装甲对于任何一种型号的“条顿骑士”都没有显著的优势,双方直接对抗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技战术因素。
进入哈代拉镇的四辆“重步兵”,除长车是有两名爱尔兰外籍兵团成员和两名犹太民兵混搭之外,其余均为全犹太人车组,短时间的训练远不足以让他们达到列强国家装甲部队的合格水平。以静止状态射击运动目标并不难,可在实战的紧张氛围下,这群“重步兵”在五六百米距离上的射击准头简直不堪入目,等到叙军战车找准目标方位并还以颜色,犹太战车乘员们所要担负的心理压力就更大了!
叙军战车逐渐逼近哈代拉镇,大股叙军步兵紧随其后,只待己方战车突破守军防线,便可一鼓作气冲入守军阵地,一旦双方陷入近身战斗,以犹太民兵为主的防守方肯定会落于下风。关键时刻,处在侧翼射击阵位的四辆“重步兵”开始发威,它们首轮射击就命中了一辆“条顿骑士”侧面车身。“条顿骑士”车身侧面装甲只有25-30毫米厚,若是直角射入,这个位置的均质装甲根本抵挡不住75毫米口径的被帽穿甲弹,然而这发命中弹看来并没有贯穿目标,仅仅是破坏了目标的动力系统。那辆“条顿骑士”停了下来,棱角分明的炮塔逆时针转动,黑洞洞的炮口最终指向了这些部署在防线侧翼的“重步兵”战车。两款曾在战场上并肩杀敌的同盟国战车,便以这样的方式成为了你死我活的敌手……
叙利亚装甲兵师从土耳其人,而土耳其共和国的装甲兵有许多都是从奥斯曼帝国军队投诚而来,这些人的战车操纵技术基本上是由德国教官传授的。德国人作风严谨,经他们之手训练出来的装甲兵,素质绝不会差到哪里去,叙利亚装甲兵得到了土耳其同行的言传身教,并且在土耳其内战中得到了实战锻炼的机会,各种基本功自然要比犹太民兵们扎实得多。静止对静止的射击,只消两三轮射击调整便能够威胁到对方,若不是爱制重型战车练有“硬头功”,犹太装甲部队的首演很可能落个悲惨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