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27日夜,德国亲王、德属波兰总督埃特尔-弗雷德里希因伤势过重而离世,对于生活在德属波兰地区的近3000万波兰人而言,命运在这一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闻此消息,德皇小威廉连夜从下榻处赶到医院。看到自己的兄弟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而且死时面目全非,全身上下裹着厚厚的纱布,他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当场向德属地区的保安部长官吕迪克将军下令,对所有已经逮捕的嫌疑人就地执行枪决。等夏树抵达医院时,吕迪克将军已经将枪决命令传达下去,一贯对当地波兰人心狠手辣的保安警察们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483条性命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烟消云散,而这仅仅是个血腥的开端!
次日,得闻弗雷德里希亲王辞世的消息,有心同德国修复关系的奥皇卡尔一世发来唁电,并向小威廉提出了共同清剿波兰革命组织的建议18世纪末期,俄、奥、普三次瓜分波兰,而在一战期间,俄国统治的波兰地区被德国和奥匈瓜分,至此之后,鼎盛版图达99万平方公里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被德奥两国占据,其中德国占据了71%的领土和68%的人口,奥匈帝国占据了29%的领土和32%的人口。
在奥皇卡尔一世的“怂恿”下,小威廉无视旁人劝说,指派曾在德属东非残酷镇压当地人的西蒙-埃塞勒将军出任德属波兰地区的代理总督,着手安排对波兰革命组织的全面清剿行动,并且向奥皇卡尔一世复电,表示同意其展开联合行动的建议,要求奥方委派全权代表前来会商具体事宜。
很快,弗雷德里希亲王的遗体被运回德国本土的皇家墓地安葬,小威廉也离开了华沙这个给他留下了糟糕印象的城市。在回到柏林之后,他没有放松对波兰清剿行动的关注,而且对于埃塞勒将军有求必应,不但授权其随意调动驻守德属波兰地区的任何一支军队,必要时甚至可以给他调派驻防在北方边界的装甲部队支援清剿行动……
弗雷德里希亲王的葬礼结束后,夏树留在柏林试图安抚情绪暴躁的小威廉,可是任他磨破嘴皮,百般宽慰,陈述利害,这位德国皇帝还是执意要将波兰人当中的“异教徒”清理干净,“否则他这一辈子都不愿再踏上波兰的土地”。
对于跟德国人联手呼应,绞杀波兰革命组织,奥匈帝国方面倒是表现得非常积极。事实上,由于北部地区经济长期低迷、种族矛盾不断激化,奥属波兰地区的状况比德国这边还要糟糕,致使奥匈帝国不得不将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部署于此,维持大量驻军和相对庞大的警察治安部门使得奥属波兰地区的财税收支变得入不敷出,也就是说,占领波兰南部地区不但没有预期的丰厚收益,反而要用奥匈帝国本土的资源补偿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奥匈帝国高层早就想要对波兰人当中的革命者进行镇压和清洗,但如果由他们单方面展开行动,那些波兰革命者很容易越境前往德属波兰地区暂避,等风头一过又溜回来,让奥方的行动徒劳无功。
这边劝说德皇小威廉未果,那边又眼看着德奥联手清洗波兰革命党的大规模行动拉开序幕,夏树心灰意冷地从柏林回到利默里克。
历史的舞台上从不缺少血流成河的惨剧,伴随着无情的枪声在罗兹、拉多姆、卢布林、克拉科夫、利沃夫、维尼察等地响起,数以千计的波兰人绝望地倒在了布满弹孔的墙壁前。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受难日之后,一再忍受****的波兰人开始为了生存而积极抗争。别看波兰军队近三个世纪以来屡战屡败,直至被强邻彻底瓜分,他们也曾有过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辉煌历史,而在40年代中期,波兰地下抵抗组织的规模毫不逊色于菲律宾抵抗联盟,而且在苏俄志愿者的帮助和训练下,抵抗战士们已经具备了现代游击战的意识和技巧,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他们开始跟强大的敌人展开武装斗争!
如果是在正面战场上跟数万波兰人组成的正规军堂堂正正地干仗,拥有十倍兵力的德奥军队有把握用几天时间全歼之,然而在游击战的泥沼里,德奥军队逐渐陷入到了处处被动、举步维艰的境地,尤其是军事组织性较差、装备程度相对较弱的军事化警察部队,动辄被波兰游击队狠狠偷袭一把,乃至多次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而战斗力欠佳的奥匈正规军也没好到哪里去。及至11月下旬,奥属波兰地区由于频繁交火而乱成了一锅粥,奥方不但损失了相当数量的枪械辎重,居然还被干掉了两个将军和十六个校级军官只有不到半数是在战斗中阵亡,其余要么是在睡梦中被炸死,要么是在战线后方遭到狙杀。
被寄予厚望的奥匈军队居然让波兰游击队揍得鼻青脸肿,奥皇卡尔一世自觉颜面无光,可又不甘于再次被德国人看低,遂向北部地区大举增兵,并委派皇储奥托-冯-哈布斯堡担任前去督察军务,然而有斐迪南大公的前车之鉴,奥匈皇储只是蜻蜓点水般巡视了几处兵营,这对于奥匈军队愈发低迷的士气来说“然并卵”,不断损失的辎重运输部队一面使前方部队的境况持续恶化,一面让波兰革命武装越打越活跃。万般无奈之下,卡尔一世授意帝国总参谋长伦杜里克上将向德方提出新的联合行动方案,由奥匈帝国和德国各派三个师组成联合兵团,专门对付那些利用边境复杂地形进行游击作战的波兰革命者,借此引德军部队入奥境作战。
1946年的德**队,跟暮气沉沉的奥匈帝**队相比已有代差优势,然而正规作战的素质素养用在反游击战中并不那么有效,尤其是在两国交界的喀尔巴阡山区,飞机大炮以及机械化部队很难派上用场,携带冲锋枪和突击步枪的德奥士兵反而被使用手动步枪的波兰游击队员扰得不胜其烦,而频繁的轰炸和炮击除了徒增平民伤亡往往一无所用……
进入12月之后,寒冷的东欧渐渐成为了德国和奥匈帝**队、警察的噩梦之地,每至深夜,他们无论是在封锁线的掩体堡垒里,还是在村镇据点的营房哨所里,基本上都是和衣而睡,因为神出鬼没的波兰游击队随时可能用迫击炮或手榴弹发动袭击。不仅如此,为了向德奥高层施加压力,波兰抵抗组织想方设法向两国本土渗透,利用小规模的爆炸袭击制造混乱,闹得得德国和奥匈帝国各地人心惶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舆论也向着对德奥不利的方向发展,一开始对波兰事态视若无睹的国联理事会也开始敦促德国和奥匈帝国在遵守国际公约的原则下妥善解决地区冲突,德奥两国高层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个关口,退缩无疑会让本国的国际声望扫地,乃至动摇皇权的威望,小威廉在跟卡尔一世进行会晤之后,也做出了向波兰地区大举增兵的决策。圣诞节到来之前,有超过20万军队从本土和东部边境防区开赴波兰,使得参与清剿行动的德国武装力量达到70万,其中现役军人接近50万,而奥匈帝国也将投入清剿作战的兵力增加到了45万几乎已是倾尽全力!
距血火燃烧之地1500多公里的利默里克,夏树一直在低调关注着波兰战事,那里所发生的一切跟旧时空的苏联入侵阿富汗何其相似。陷入麻烦境地的德国人一而再地要求爱尔兰出兵,夏树一而再地表示,派驻东欧的爱尔兰军队担负着东线战略预备队的重要使命,只有在与苏俄爆发战争的情况下才能够调动,而当前的形势并非没有忧患,自德奥联手清剿波兰革命组织以来,苏俄军队加快了军工生产的速度,并且无惧严寒频繁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操演,其真实意图尚不明朗,所以爱尔兰有充分的理由拒绝派兵参加德奥两国镇压波兰地下抵抗组织的“国内行动”。
官面上,爱尔兰不愿卷入一场针对非正规军事人员的血腥镇压,但是顾及家族血缘以及两国紧密的同盟关系,夏树还是调派了精锐的王室卫队和伞兵部队前往冰天雪地的东欧。这些特战人员数量虽然不多,若是投入几十万人相互冲杀的正规战场未必发挥得了什么作用,拿来对付游击队可说是好钢用在刀刃上。配备单兵红外线夜视器材的王室卫队分成多组,如幽灵般出没于波兰游击队活动频繁的地区,轻而易举地猎杀了多股波兰抵抗武装,并在一次极为艰难的遭遇战中俘获了两名不同寻常的武装人员。经拷问,发现他们名义上是来自俄国的雇佣兵,实则为苏俄的空降突击队员,再次证明了德奥两国陷入波兰泥沼并不完全是波兰人的“功劳”。
闻此消息,德皇小威廉连夜从下榻处赶到医院。看到自己的兄弟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而且死时面目全非,全身上下裹着厚厚的纱布,他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当场向德属地区的保安部长官吕迪克将军下令,对所有已经逮捕的嫌疑人就地执行枪决。等夏树抵达医院时,吕迪克将军已经将枪决命令传达下去,一贯对当地波兰人心狠手辣的保安警察们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命令,483条性命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烟消云散,而这仅仅是个血腥的开端!
次日,得闻弗雷德里希亲王辞世的消息,有心同德国修复关系的奥皇卡尔一世发来唁电,并向小威廉提出了共同清剿波兰革命组织的建议18世纪末期,俄、奥、普三次瓜分波兰,而在一战期间,俄国统治的波兰地区被德国和奥匈瓜分,至此之后,鼎盛版图达99万平方公里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被德奥两国占据,其中德国占据了71%的领土和68%的人口,奥匈帝国占据了29%的领土和32%的人口。
在奥皇卡尔一世的“怂恿”下,小威廉无视旁人劝说,指派曾在德属东非残酷镇压当地人的西蒙-埃塞勒将军出任德属波兰地区的代理总督,着手安排对波兰革命组织的全面清剿行动,并且向奥皇卡尔一世复电,表示同意其展开联合行动的建议,要求奥方委派全权代表前来会商具体事宜。
很快,弗雷德里希亲王的遗体被运回德国本土的皇家墓地安葬,小威廉也离开了华沙这个给他留下了糟糕印象的城市。在回到柏林之后,他没有放松对波兰清剿行动的关注,而且对于埃塞勒将军有求必应,不但授权其随意调动驻守德属波兰地区的任何一支军队,必要时甚至可以给他调派驻防在北方边界的装甲部队支援清剿行动……
弗雷德里希亲王的葬礼结束后,夏树留在柏林试图安抚情绪暴躁的小威廉,可是任他磨破嘴皮,百般宽慰,陈述利害,这位德国皇帝还是执意要将波兰人当中的“异教徒”清理干净,“否则他这一辈子都不愿再踏上波兰的土地”。
对于跟德国人联手呼应,绞杀波兰革命组织,奥匈帝国方面倒是表现得非常积极。事实上,由于北部地区经济长期低迷、种族矛盾不断激化,奥属波兰地区的状况比德国这边还要糟糕,致使奥匈帝国不得不将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部署于此,维持大量驻军和相对庞大的警察治安部门使得奥属波兰地区的财税收支变得入不敷出,也就是说,占领波兰南部地区不但没有预期的丰厚收益,反而要用奥匈帝国本土的资源补偿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奥匈帝国高层早就想要对波兰人当中的革命者进行镇压和清洗,但如果由他们单方面展开行动,那些波兰革命者很容易越境前往德属波兰地区暂避,等风头一过又溜回来,让奥方的行动徒劳无功。
这边劝说德皇小威廉未果,那边又眼看着德奥联手清洗波兰革命党的大规模行动拉开序幕,夏树心灰意冷地从柏林回到利默里克。
历史的舞台上从不缺少血流成河的惨剧,伴随着无情的枪声在罗兹、拉多姆、卢布林、克拉科夫、利沃夫、维尼察等地响起,数以千计的波兰人绝望地倒在了布满弹孔的墙壁前。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受难日之后,一再忍受****的波兰人开始为了生存而积极抗争。别看波兰军队近三个世纪以来屡战屡败,直至被强邻彻底瓜分,他们也曾有过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辉煌历史,而在40年代中期,波兰地下抵抗组织的规模毫不逊色于菲律宾抵抗联盟,而且在苏俄志愿者的帮助和训练下,抵抗战士们已经具备了现代游击战的意识和技巧,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他们开始跟强大的敌人展开武装斗争!
如果是在正面战场上跟数万波兰人组成的正规军堂堂正正地干仗,拥有十倍兵力的德奥军队有把握用几天时间全歼之,然而在游击战的泥沼里,德奥军队逐渐陷入到了处处被动、举步维艰的境地,尤其是军事组织性较差、装备程度相对较弱的军事化警察部队,动辄被波兰游击队狠狠偷袭一把,乃至多次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而战斗力欠佳的奥匈正规军也没好到哪里去。及至11月下旬,奥属波兰地区由于频繁交火而乱成了一锅粥,奥方不但损失了相当数量的枪械辎重,居然还被干掉了两个将军和十六个校级军官只有不到半数是在战斗中阵亡,其余要么是在睡梦中被炸死,要么是在战线后方遭到狙杀。
被寄予厚望的奥匈军队居然让波兰游击队揍得鼻青脸肿,奥皇卡尔一世自觉颜面无光,可又不甘于再次被德国人看低,遂向北部地区大举增兵,并委派皇储奥托-冯-哈布斯堡担任前去督察军务,然而有斐迪南大公的前车之鉴,奥匈皇储只是蜻蜓点水般巡视了几处兵营,这对于奥匈军队愈发低迷的士气来说“然并卵”,不断损失的辎重运输部队一面使前方部队的境况持续恶化,一面让波兰革命武装越打越活跃。万般无奈之下,卡尔一世授意帝国总参谋长伦杜里克上将向德方提出新的联合行动方案,由奥匈帝国和德国各派三个师组成联合兵团,专门对付那些利用边境复杂地形进行游击作战的波兰革命者,借此引德军部队入奥境作战。
1946年的德**队,跟暮气沉沉的奥匈帝**队相比已有代差优势,然而正规作战的素质素养用在反游击战中并不那么有效,尤其是在两国交界的喀尔巴阡山区,飞机大炮以及机械化部队很难派上用场,携带冲锋枪和突击步枪的德奥士兵反而被使用手动步枪的波兰游击队员扰得不胜其烦,而频繁的轰炸和炮击除了徒增平民伤亡往往一无所用……
进入12月之后,寒冷的东欧渐渐成为了德国和奥匈帝**队、警察的噩梦之地,每至深夜,他们无论是在封锁线的掩体堡垒里,还是在村镇据点的营房哨所里,基本上都是和衣而睡,因为神出鬼没的波兰游击队随时可能用迫击炮或手榴弹发动袭击。不仅如此,为了向德奥高层施加压力,波兰抵抗组织想方设法向两国本土渗透,利用小规模的爆炸袭击制造混乱,闹得得德国和奥匈帝国各地人心惶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舆论也向着对德奥不利的方向发展,一开始对波兰事态视若无睹的国联理事会也开始敦促德国和奥匈帝国在遵守国际公约的原则下妥善解决地区冲突,德奥两国高层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个关口,退缩无疑会让本国的国际声望扫地,乃至动摇皇权的威望,小威廉在跟卡尔一世进行会晤之后,也做出了向波兰地区大举增兵的决策。圣诞节到来之前,有超过20万军队从本土和东部边境防区开赴波兰,使得参与清剿行动的德国武装力量达到70万,其中现役军人接近50万,而奥匈帝国也将投入清剿作战的兵力增加到了45万几乎已是倾尽全力!
距血火燃烧之地1500多公里的利默里克,夏树一直在低调关注着波兰战事,那里所发生的一切跟旧时空的苏联入侵阿富汗何其相似。陷入麻烦境地的德国人一而再地要求爱尔兰出兵,夏树一而再地表示,派驻东欧的爱尔兰军队担负着东线战略预备队的重要使命,只有在与苏俄爆发战争的情况下才能够调动,而当前的形势并非没有忧患,自德奥联手清剿波兰革命组织以来,苏俄军队加快了军工生产的速度,并且无惧严寒频繁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操演,其真实意图尚不明朗,所以爱尔兰有充分的理由拒绝派兵参加德奥两国镇压波兰地下抵抗组织的“国内行动”。
官面上,爱尔兰不愿卷入一场针对非正规军事人员的血腥镇压,但是顾及家族血缘以及两国紧密的同盟关系,夏树还是调派了精锐的王室卫队和伞兵部队前往冰天雪地的东欧。这些特战人员数量虽然不多,若是投入几十万人相互冲杀的正规战场未必发挥得了什么作用,拿来对付游击队可说是好钢用在刀刃上。配备单兵红外线夜视器材的王室卫队分成多组,如幽灵般出没于波兰游击队活动频繁的地区,轻而易举地猎杀了多股波兰抵抗武装,并在一次极为艰难的遭遇战中俘获了两名不同寻常的武装人员。经拷问,发现他们名义上是来自俄国的雇佣兵,实则为苏俄的空降突击队员,再次证明了德奥两国陷入波兰泥沼并不完全是波兰人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