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晃动的船舱里,夏树盯着桌面上的台历走了一会儿神。
眼前这一页的日历上印着“1914年7月17日,星期五。”
欧战尚未爆发,在后世的历史学者眼中,欧战此时还有避免的机会只要德国不给予奥匈帝国明确的支持,劝说维也纳放弃吞并塞尔维亚的企图,或是在各大国之间全力斡旋,一切都还来得及。
历史学家的推论往往建立在对历史事务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他们未必真正懂得国家政治,并且,他们看到的是已经揭开了迷雾的历史,他们可以无责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身处那段历史之中的人们,所见、所闻以及所处的立场、所面临的顾虑都是截然不同的,真正有远见的毕竟是少数。
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一再退让,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满足于现状。战争的根源便在于人类无止尽的贪欲。
从台历上回过神,夏树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此刻他并不在舰队旗舰或海军基地的陆上司令部内,而是身处皇家游艇“霍亨索伦”号上,作为皇室家族的一员在北海消暑。
此时,整个海军确切地说是整个德国,都在心照不宣地进行着战争准备。虽然德国皇帝、帝国首相、军队首脑从未在公开场合表示德国支持战争,但奥匈帝国借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吞并塞尔维亚的意图路人皆知,俄国人又是塞尔维亚的坚定支持者和盟友国家,一场由巴尔干冲突引发的欧洲大战看起来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形式上,德国只差发布正式的动员令。
在这个局势尚不明朗的阶段,德国的最高统治者居然还能安心度假,着实让许多后人嗟叹不已。
许多历史细节都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想要了解真相,除非能够身临其中。
“霍亨索伦”号于7月6日从不莱梅启航,载着尊贵的皇室家庭在天气凉爽的北海航行了十余天,却并非真正的远离纷争、与世隔绝。几乎每隔两个小时,随行的皇家侍从官就会将无线电接收到的报告和讯息整理好送到威廉二世面前。每天下午,从德国出发的水上飞机都会送来当天出版的报刊。到了晚上,威廉二世就独自在舱内读书看报。
……
夏树起身离开书桌,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四壁挂着多幅描绘海战的油画,从古代的萨拉米海战、阿克提姆海战到近代的特拉法加大海战、利萨海战,无一例外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经典战役。工业大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战争也从一场或几场战役定胜负演变成为比拼综合国力的战略对抗。海权,决定一个国家海洋利益乃至经济命脉的权力,已难以通过一场海战的胜负来决定,而是政治、外交、军事手段的综合竞争。
海战不能独立改变海洋格局,却是夺取海权必不可少的环节。
推开舱门,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夏树顿觉神清气爽。人生不同于游戏,可以存档读档,决定成败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为了把握住这次机会,他不仅以尊贵之躯忍受辛劳之苦,还尽可能地顺应历史主线,以免推倒历史的多米诺骨牌而打乱了自己所熟知的格局然而这些年来,自己有意无意的影响还是造成了许多历史事物和事件的偏移,譬如位居一流行列的弗里德里希船厂,德国海军的潜艇和高速快艇群,以及性能设计全面优于历史原版的德国海军诸舰;譬如自己这一班学院同窗,希尔家族,爱尔兰抵抗运动,还有意土战争中沉没于伊奥利亚海的意大利舰艇,林林总总,算下来也不少。看着历史的变迁,尤其是摩洛哥危机、巴尔干战争以及此次费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夏树渐渐觉得历史就像是一棵大树,拥有生命本能的修复力,一片树叶、一条末枝的折损掉落无关紧要,如若枝干受到损伤,便会通过汁液的分泌和树皮的生长进行修复。只是,一旦树干的损伤超出自然修复能力,这棵大树是否会放弃修复,顺应变化,还是使用另类的强制修复?
夏树的性格既不属于乐观派也不是悲观派,他信奉意志的力量,亦遵从天命的安排。
“你也睡不着么,约亨?”
德皇威廉二世的声音从船头方向传来。这一晚没什么星星,海上的光线极为黯淡,而他又站在灯光之外,所以一开始夏树并没有注意到他。
“喔,陛下,您在这里。”夏树一边应答,一边朝船头走去。以他的观察,这些天来,威廉二世的情绪起伏较大事实上,这位君主的情绪化性格是世所皆知的,他最大的政治软肋便是情绪上来之后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有些事情明明已经拿定主意,却时常受到他人或气氛的挑唆而做出令人咋舌的表态。
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之后,威廉二世亲往奥地利吊唁。在维也纳,他对奥皇、对大公妃的深情安慰颇让人感动,在惩治凶手的问题上,他的言论也被视为是得体的、有助于缓解危机的,然而回到柏林之后,他的一系列举措又与妥善处理矛盾的原则背道而驰,他狠狠抨击了塞尔维亚以及在塞尔维亚背后鼓动局势的俄国,认为奥匈帝国应好好利用这次机会消除斯拉夫人的阴谋,恢复、巩固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控制力。德国的现任外交国务秘书冯-亚戈夫可不是俾斯麦,他既没有巧妙处置国际事务的智慧,也没有坚持自我主张的决心与魄力,他的立场观点因德皇的态度变化而发生转变,奥匈驻德大使又将他的言论当成了德国的态度,进而影响了奥匈高层的决策单方面对塞尔维亚强硬施压,而不是以多方谈判的方式化解冲突。
待夏树来到近旁,威廉二世转过身,一脸悲怆。
夏树知道,他必是又在为费迪南大公的离世而感伤。两人交情很好,经常彼此邀请对方在自己的私人狩猎领地打猎,一起出海度假钓鱼,每周通信,而且威廉二世还以私人名义赠送给大公一副其佩戴者圣乔治十字勋章的油画画像供其登基后使用(只有皇帝才能佩戴此勋章)。显而易见的是,若大公能顺利即位,那么奥匈帝国必然比年迈且对德国怀有戒心的弗兰茨皇帝在位时更加亲德。
相较于在位六十多年的弗朗茨,费迪南大公的许多政治观念都更加开明,他主张奥匈帝国内部的斯拉夫人应该享有更大的政治权利,进而使奥匈帝国从一个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共同掌权的“二元帝国”转变为“三元帝国”,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鲜明主张,奥匈帝国于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引发波斯尼亚危机,并且加剧了俄国、塞尔维亚同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令他命丧之地萨拉热窝,恰恰就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
眼前这一页的日历上印着“1914年7月17日,星期五。”
欧战尚未爆发,在后世的历史学者眼中,欧战此时还有避免的机会只要德国不给予奥匈帝国明确的支持,劝说维也纳放弃吞并塞尔维亚的企图,或是在各大国之间全力斡旋,一切都还来得及。
历史学家的推论往往建立在对历史事务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他们未必真正懂得国家政治,并且,他们看到的是已经揭开了迷雾的历史,他们可以无责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身处那段历史之中的人们,所见、所闻以及所处的立场、所面临的顾虑都是截然不同的,真正有远见的毕竟是少数。
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一再退让,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满足于现状。战争的根源便在于人类无止尽的贪欲。
从台历上回过神,夏树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此刻他并不在舰队旗舰或海军基地的陆上司令部内,而是身处皇家游艇“霍亨索伦”号上,作为皇室家族的一员在北海消暑。
此时,整个海军确切地说是整个德国,都在心照不宣地进行着战争准备。虽然德国皇帝、帝国首相、军队首脑从未在公开场合表示德国支持战争,但奥匈帝国借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吞并塞尔维亚的意图路人皆知,俄国人又是塞尔维亚的坚定支持者和盟友国家,一场由巴尔干冲突引发的欧洲大战看起来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形式上,德国只差发布正式的动员令。
在这个局势尚不明朗的阶段,德国的最高统治者居然还能安心度假,着实让许多后人嗟叹不已。
许多历史细节都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想要了解真相,除非能够身临其中。
“霍亨索伦”号于7月6日从不莱梅启航,载着尊贵的皇室家庭在天气凉爽的北海航行了十余天,却并非真正的远离纷争、与世隔绝。几乎每隔两个小时,随行的皇家侍从官就会将无线电接收到的报告和讯息整理好送到威廉二世面前。每天下午,从德国出发的水上飞机都会送来当天出版的报刊。到了晚上,威廉二世就独自在舱内读书看报。
……
夏树起身离开书桌,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四壁挂着多幅描绘海战的油画,从古代的萨拉米海战、阿克提姆海战到近代的特拉法加大海战、利萨海战,无一例外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经典战役。工业大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战争也从一场或几场战役定胜负演变成为比拼综合国力的战略对抗。海权,决定一个国家海洋利益乃至经济命脉的权力,已难以通过一场海战的胜负来决定,而是政治、外交、军事手段的综合竞争。
海战不能独立改变海洋格局,却是夺取海权必不可少的环节。
推开舱门,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夏树顿觉神清气爽。人生不同于游戏,可以存档读档,决定成败的机会往往只有一次。为了把握住这次机会,他不仅以尊贵之躯忍受辛劳之苦,还尽可能地顺应历史主线,以免推倒历史的多米诺骨牌而打乱了自己所熟知的格局然而这些年来,自己有意无意的影响还是造成了许多历史事物和事件的偏移,譬如位居一流行列的弗里德里希船厂,德国海军的潜艇和高速快艇群,以及性能设计全面优于历史原版的德国海军诸舰;譬如自己这一班学院同窗,希尔家族,爱尔兰抵抗运动,还有意土战争中沉没于伊奥利亚海的意大利舰艇,林林总总,算下来也不少。看着历史的变迁,尤其是摩洛哥危机、巴尔干战争以及此次费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夏树渐渐觉得历史就像是一棵大树,拥有生命本能的修复力,一片树叶、一条末枝的折损掉落无关紧要,如若枝干受到损伤,便会通过汁液的分泌和树皮的生长进行修复。只是,一旦树干的损伤超出自然修复能力,这棵大树是否会放弃修复,顺应变化,还是使用另类的强制修复?
夏树的性格既不属于乐观派也不是悲观派,他信奉意志的力量,亦遵从天命的安排。
“你也睡不着么,约亨?”
德皇威廉二世的声音从船头方向传来。这一晚没什么星星,海上的光线极为黯淡,而他又站在灯光之外,所以一开始夏树并没有注意到他。
“喔,陛下,您在这里。”夏树一边应答,一边朝船头走去。以他的观察,这些天来,威廉二世的情绪起伏较大事实上,这位君主的情绪化性格是世所皆知的,他最大的政治软肋便是情绪上来之后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有些事情明明已经拿定主意,却时常受到他人或气氛的挑唆而做出令人咋舌的表态。
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之后,威廉二世亲往奥地利吊唁。在维也纳,他对奥皇、对大公妃的深情安慰颇让人感动,在惩治凶手的问题上,他的言论也被视为是得体的、有助于缓解危机的,然而回到柏林之后,他的一系列举措又与妥善处理矛盾的原则背道而驰,他狠狠抨击了塞尔维亚以及在塞尔维亚背后鼓动局势的俄国,认为奥匈帝国应好好利用这次机会消除斯拉夫人的阴谋,恢复、巩固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控制力。德国的现任外交国务秘书冯-亚戈夫可不是俾斯麦,他既没有巧妙处置国际事务的智慧,也没有坚持自我主张的决心与魄力,他的立场观点因德皇的态度变化而发生转变,奥匈驻德大使又将他的言论当成了德国的态度,进而影响了奥匈高层的决策单方面对塞尔维亚强硬施压,而不是以多方谈判的方式化解冲突。
待夏树来到近旁,威廉二世转过身,一脸悲怆。
夏树知道,他必是又在为费迪南大公的离世而感伤。两人交情很好,经常彼此邀请对方在自己的私人狩猎领地打猎,一起出海度假钓鱼,每周通信,而且威廉二世还以私人名义赠送给大公一副其佩戴者圣乔治十字勋章的油画画像供其登基后使用(只有皇帝才能佩戴此勋章)。显而易见的是,若大公能顺利即位,那么奥匈帝国必然比年迈且对德国怀有戒心的弗兰茨皇帝在位时更加亲德。
相较于在位六十多年的弗朗茨,费迪南大公的许多政治观念都更加开明,他主张奥匈帝国内部的斯拉夫人应该享有更大的政治权利,进而使奥匈帝国从一个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共同掌权的“二元帝国”转变为“三元帝国”,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鲜明主张,奥匈帝国于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引发波斯尼亚危机,并且加剧了俄国、塞尔维亚同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令他命丧之地萨拉热窝,恰恰就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