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好办事。
手里边握着从南中官银号开出的一个户头,上面赫然用朱砂写着“瑶记名下汇划足色银元四千万元整。”等字样。马士英觉得,万事皆可为!
原本说好了的,有三千万银元归内阁名下,由他这位内阁首辅直接掌握,就连这个户头,都是用他的字号,“瑶草”,取了一个瑶字来的。另外有江北四镇欠发的军饷八百万元,合计应该是三千八百万元,但是,李守汉很大方的大手一挥,“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亦不可无钱!多些银钱在手,首辅相公大人做起事来,也可以放出手段来!”
有这么一笔银子在手,马士英的胆气顿时壮了不少!
在朝会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以内阁的名义,向朱由崧提出了自己下一步的施政计划。
“陛下,日前各处催缴历年积欠钱粮,已初见成效。内阁现在手中掌握着三千万银元在手。较之当年二祖列宗之时,府库亦可以号称富足。臣蒙陛下不弃,忝为内阁首辅,自当殚心竭虑,以图恢复之计。”
他虽然站在朝臣们的队列前面,手中捧着笏板,对着高居宝座之上的朱由崧侃侃而谈,但是,从朱由崧的脸部微妙表情和他的第六感传来的信息,马士英都能感觉到,他身后的这些朝臣同僚们,那一道道恨不得杀了他生吃的仇恨目光。
对于那数百道地狱烈火一样的眼神,弘光皇帝朱由崧倒是很惬意。如今,他手里的私房钱也有数百万银元之多,已经命人在宫内择地测绘,描画图样,筹备工料,准备天气转暖之后便开始营建新的宫室。“朕不会像武宗皇帝那样,修建个豹房还被人各种诟病!朝政有老马,军务尽数交给国公去办。朕就只管在宫中饮酒歌舞,稳坐钓鱼台的便是!让他们去放手施为,朕便现成的做个中兴之主的便是!”
比起他那位堂兄弟,朱由崧有得意的理由和资本。
“你看看你,在海内到处加三饷,搞得海内沸腾,流贼遍地。可是你才弄了多少银子?不过千余万银子吧?如果不是朕的大将军、梁国公每年给你上供钱粮,只怕你过得日子连朕当年身边的长随伴当都不如!可是你看看朕,只管下了一道旨意,让大将军去收取历年积欠钱粮,坏人他们做,骂名他们背。可是,朕的手里却有了数千万的银子供应内宫。你我二人,到底谁是昏君?”
且不说朱由崧在心中同九泉之下的崇祯皇帝对话,嘲讽、挤兑他几句。单说马士英。
马士英他自己自然也清楚得很,如今他手中的这四千万银元,还有已经拨付宫中,由朱由崧亲自掌握的五千万银元,这笔可怕的银钱,大多是来自他身后的那群同僚们的。
这些走学而优则仕道路,所谓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大臣们,标榜自己所谓的耕读传家,在以读书为尊的农业社会里,士农工商当中高居前两位。可是,扒开画皮,大多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羔子。往往家族之中都是以商业为主要财富来源,靠着优免则例的政策体制优势,在乡间又占据了大片良田。此次的清理积欠钱粮,他们这个集团的损失最为惨重。
正所谓断人财路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原本朝中各个派系,各种山头之间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但是,在咱们大家都蒙受了巨大财产损失的前提下,少不得要捐弃前嫌,一起来对付眼前这昏君、权奸!也好还大明、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清平世界!
比较起文官们个个眼睛里要冒火,在一旁的勋贵队伍当中,便平和许多了,甚至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
以守备府徐家、新建伯王家、诚意伯刘家为代表的南京勋贵集团,自从当初通过江海联防协定这个纽带,同南粤军建立了牢固的经济联系后,便在上海、南京等地大肆出售粮米油盐等合同契约。各家府邸都是赚得金银如山如海。此次江南各地催缴积欠钱粮,也有一二成的粮米契约是从他们的手中流出,销售给了各处的官绅大户们。
能够看到多年的仇人吃瘪,并且在这个让他们吃瘪的过程中大发一笔横财,这种事情,毫无疑问是勋贵们喜闻乐见,并且赏心悦目的。为了感谢梁国公多年来的关照,也为了保证自己的财产安全,南京的勋贵们将自己手中的银钱,集体存入了南中官银号。
“如今江北那么乱,还有什么地方比梁国公这儿更加的稳妥保险?”这是几家勋贵子弟在一起喝酒时,对于家中长辈的做法做出的一个评价。就算是南京城也被李自成张献忠拿下了,大家上船,往上海县、往广州城,甚至是往顺化等地去,手里握着自家的存款折子,不怕梁国公不给钱。
“他老人家丢不起这个人!”这是南京城中文武大员勋贵太监们私下里一致看法。所以,南中官银号里,每日存款的人络绎不绝。更有人走通了朱由崧身边太监的门路,用朱由崧的名义存款,为的就是利息高。
“陛下,首辅大人,如今府库充盈,流贼与辽贼又在淮北等处肆虐,不知首辅大人与大将军又有何打算?”文官队伍中,有人不阴不阳的问了一句。咱们的钱都被你们弄到手里了,你们打算怎么用呢?
“军饷充足了,自然是要渡河北上,收复失地,克复京师,还于旧都,然后,犁庭扫穴,收复辽东。也好让大明天下重现太平盛世!”站在武将勋贵队列前的李守汉,低沉着声音向自己的这群同僚们宣示自己的想法。
“爵帅所说,也正是内阁的意思。整军经武,准备渡河讨伐各路贼寇,以图收复失地,还于旧都。”马士英也是一脸正气凛然的回答着同僚们的疑问,从另外一个方向上为自己的盟友助阵。
如今,这一文一武两位,在大明朝廷的诸位正人君子眼中,可谓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的典范。联手在江南各地搜刮的天高三尺不说,更是在朝堂上朋比为奸,把持朝政。
手里边握着从南中官银号开出的一个户头,上面赫然用朱砂写着“瑶记名下汇划足色银元四千万元整。”等字样。马士英觉得,万事皆可为!
原本说好了的,有三千万银元归内阁名下,由他这位内阁首辅直接掌握,就连这个户头,都是用他的字号,“瑶草”,取了一个瑶字来的。另外有江北四镇欠发的军饷八百万元,合计应该是三千八百万元,但是,李守汉很大方的大手一挥,“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亦不可无钱!多些银钱在手,首辅相公大人做起事来,也可以放出手段来!”
有这么一笔银子在手,马士英的胆气顿时壮了不少!
在朝会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以内阁的名义,向朱由崧提出了自己下一步的施政计划。
“陛下,日前各处催缴历年积欠钱粮,已初见成效。内阁现在手中掌握着三千万银元在手。较之当年二祖列宗之时,府库亦可以号称富足。臣蒙陛下不弃,忝为内阁首辅,自当殚心竭虑,以图恢复之计。”
他虽然站在朝臣们的队列前面,手中捧着笏板,对着高居宝座之上的朱由崧侃侃而谈,但是,从朱由崧的脸部微妙表情和他的第六感传来的信息,马士英都能感觉到,他身后的这些朝臣同僚们,那一道道恨不得杀了他生吃的仇恨目光。
对于那数百道地狱烈火一样的眼神,弘光皇帝朱由崧倒是很惬意。如今,他手里的私房钱也有数百万银元之多,已经命人在宫内择地测绘,描画图样,筹备工料,准备天气转暖之后便开始营建新的宫室。“朕不会像武宗皇帝那样,修建个豹房还被人各种诟病!朝政有老马,军务尽数交给国公去办。朕就只管在宫中饮酒歌舞,稳坐钓鱼台的便是!让他们去放手施为,朕便现成的做个中兴之主的便是!”
比起他那位堂兄弟,朱由崧有得意的理由和资本。
“你看看你,在海内到处加三饷,搞得海内沸腾,流贼遍地。可是你才弄了多少银子?不过千余万银子吧?如果不是朕的大将军、梁国公每年给你上供钱粮,只怕你过得日子连朕当年身边的长随伴当都不如!可是你看看朕,只管下了一道旨意,让大将军去收取历年积欠钱粮,坏人他们做,骂名他们背。可是,朕的手里却有了数千万的银子供应内宫。你我二人,到底谁是昏君?”
且不说朱由崧在心中同九泉之下的崇祯皇帝对话,嘲讽、挤兑他几句。单说马士英。
马士英他自己自然也清楚得很,如今他手中的这四千万银元,还有已经拨付宫中,由朱由崧亲自掌握的五千万银元,这笔可怕的银钱,大多是来自他身后的那群同僚们的。
这些走学而优则仕道路,所谓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大臣们,标榜自己所谓的耕读传家,在以读书为尊的农业社会里,士农工商当中高居前两位。可是,扒开画皮,大多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少爷羔子。往往家族之中都是以商业为主要财富来源,靠着优免则例的政策体制优势,在乡间又占据了大片良田。此次的清理积欠钱粮,他们这个集团的损失最为惨重。
正所谓断人财路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原本朝中各个派系,各种山头之间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但是,在咱们大家都蒙受了巨大财产损失的前提下,少不得要捐弃前嫌,一起来对付眼前这昏君、权奸!也好还大明、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清平世界!
比较起文官们个个眼睛里要冒火,在一旁的勋贵队伍当中,便平和许多了,甚至有些幸灾乐祸的味道。
以守备府徐家、新建伯王家、诚意伯刘家为代表的南京勋贵集团,自从当初通过江海联防协定这个纽带,同南粤军建立了牢固的经济联系后,便在上海、南京等地大肆出售粮米油盐等合同契约。各家府邸都是赚得金银如山如海。此次江南各地催缴积欠钱粮,也有一二成的粮米契约是从他们的手中流出,销售给了各处的官绅大户们。
能够看到多年的仇人吃瘪,并且在这个让他们吃瘪的过程中大发一笔横财,这种事情,毫无疑问是勋贵们喜闻乐见,并且赏心悦目的。为了感谢梁国公多年来的关照,也为了保证自己的财产安全,南京的勋贵们将自己手中的银钱,集体存入了南中官银号。
“如今江北那么乱,还有什么地方比梁国公这儿更加的稳妥保险?”这是几家勋贵子弟在一起喝酒时,对于家中长辈的做法做出的一个评价。就算是南京城也被李自成张献忠拿下了,大家上船,往上海县、往广州城,甚至是往顺化等地去,手里握着自家的存款折子,不怕梁国公不给钱。
“他老人家丢不起这个人!”这是南京城中文武大员勋贵太监们私下里一致看法。所以,南中官银号里,每日存款的人络绎不绝。更有人走通了朱由崧身边太监的门路,用朱由崧的名义存款,为的就是利息高。
“陛下,首辅大人,如今府库充盈,流贼与辽贼又在淮北等处肆虐,不知首辅大人与大将军又有何打算?”文官队伍中,有人不阴不阳的问了一句。咱们的钱都被你们弄到手里了,你们打算怎么用呢?
“军饷充足了,自然是要渡河北上,收复失地,克复京师,还于旧都,然后,犁庭扫穴,收复辽东。也好让大明天下重现太平盛世!”站在武将勋贵队列前的李守汉,低沉着声音向自己的这群同僚们宣示自己的想法。
“爵帅所说,也正是内阁的意思。整军经武,准备渡河讨伐各路贼寇,以图收复失地,还于旧都。”马士英也是一脸正气凛然的回答着同僚们的疑问,从另外一个方向上为自己的盟友助阵。
如今,这一文一武两位,在大明朝廷的诸位正人君子眼中,可谓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的典范。联手在江南各地搜刮的天高三尺不说,更是在朝堂上朋比为奸,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