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没有看错,是海盗片,阿春看过这电影,南龙的代表作之一,未来的评价不错,笑点和节奏也很好,唯一的问题是……明显也借鉴了某一部西方电影。
说白了,根骨是人家的,他们做的就是往里面填肉,出来的也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行叭,这年代大家互相抄都是习俗了。
她没说话,俞宝荣立刻觉得不对了:“有什么问题?大家痛快讲出来嘛。”
阿春皱着眉头,有这剧本,叫她来拍干嘛呢,最后拍得跟原版差不多,那还不如不叫她,他们也不是不能自己拍。
但她知道不能跟俞宝荣他们这么说,因为后者都是跟新戏剧差不多,逮到什么好的都往上填,管它版权不版权,反正不妨碍观众看就行,原创这种理由不会在他们思考范围内的。
“我是觉得,与其拍其他人的故事,不如拍我们自己的故事。”阿春跟俞宝荣讲,外国人喜欢看的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而是华夏人演的华夏故事。
内核可以用西方的模式,但表面上一定要带有中式色彩,因为如果用的是西方故事讲西方的文化,他们是怎么都比不过人家本国人的。阿春举了个《少林》的例子,除了充满神秘的“武功”这个事情,《少林》的故事内核就是一个复仇剧,这个模式套在东西方都可以。
也就是说,要让外国人能看懂,包括万兴那位去世的功夫之王,他所有的电影,故事都很简单,但一来有功夫添彩,二来本质上是看起来是弱者的人逆袭殴打强者,三来政治正确的家国主义,观众感觉到了爽,哪怕是冒犯了自己的国家,但仅仅是电影,完全不会有接受障碍。
而且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M国都讲英雄主义,又是个移民国家,其实是完全戳中爽点的。
阿春讲的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俞宝荣连连点头,顿时感觉自己仿佛在上课,还趁此机会把万兴几个编剧导演,南龙,都叫过来了,光明正大地蹭课,脸皮厚的无以复加。
这时候的光景又跟以往不一样了,阿春头顶上的名号是“国际大导演”,给谁上课都不过分。
特别是在讲西方电影这方面。
阿春:“……”不过分不代表她愿意上课啊。
不过也因为这样,阿春看出了万兴跟新戏剧的区别,新戏剧其实多多少少还是端着架子的。或者也可以说,都是平等的关系,顶多是个上下级,谁都有自己的傲气。
万兴则很奇怪,俞宝荣几乎是一呼百应,南龙闯荡荷里活失败是没错,但他手底下也有不少特技(武术替身)演员,叫南家班。可这样的南龙,在万兴也就是给俞宝荣端茶递水的小弟。
很像旧社会的草台班子。
这样一想,阿春顿时想起未来万兴拍过的一部艺术片,讲的是戏班子的故事。师父是学武术的大师,后来又学了戏剧,来了红港办了个学校,教导十几个孩子,最终因为经营不善,学习倒闭,但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最后成为了各自领域的精英的故事。
按照这年头什么片子都得抄点什么的习惯,阿春很难不怀疑这部片子就是他们的自传,能看得出都是硬桥硬马的功底,包括戏剧,明显是下过苦功才能拍出来的。
阿春顺嘴问了一句,俞宝荣很爽快的承认了,他是大师兄,包括南龙在内好几个师兄弟都是在他手底下长大的,还挺惊讶于阿春的观察能力,不愧是能做导演的人。
既然有这个背景,那阿春就不客气了:“我们可以做一个群像的青春成长励志片。”
包括俞宝荣在内,所有人都茫然的看着她,每个字都能听得懂,合起来就像天书。
阿春举了个大概的例子,类似于一群歪七扭八的学生,最终在种种困难下成长了的故事。
说白了,根骨是人家的,他们做的就是往里面填肉,出来的也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行叭,这年代大家互相抄都是习俗了。
她没说话,俞宝荣立刻觉得不对了:“有什么问题?大家痛快讲出来嘛。”
阿春皱着眉头,有这剧本,叫她来拍干嘛呢,最后拍得跟原版差不多,那还不如不叫她,他们也不是不能自己拍。
但她知道不能跟俞宝荣他们这么说,因为后者都是跟新戏剧差不多,逮到什么好的都往上填,管它版权不版权,反正不妨碍观众看就行,原创这种理由不会在他们思考范围内的。
“我是觉得,与其拍其他人的故事,不如拍我们自己的故事。”阿春跟俞宝荣讲,外国人喜欢看的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而是华夏人演的华夏故事。
内核可以用西方的模式,但表面上一定要带有中式色彩,因为如果用的是西方故事讲西方的文化,他们是怎么都比不过人家本国人的。阿春举了个《少林》的例子,除了充满神秘的“武功”这个事情,《少林》的故事内核就是一个复仇剧,这个模式套在东西方都可以。
也就是说,要让外国人能看懂,包括万兴那位去世的功夫之王,他所有的电影,故事都很简单,但一来有功夫添彩,二来本质上是看起来是弱者的人逆袭殴打强者,三来政治正确的家国主义,观众感觉到了爽,哪怕是冒犯了自己的国家,但仅仅是电影,完全不会有接受障碍。
而且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M国都讲英雄主义,又是个移民国家,其实是完全戳中爽点的。
阿春讲的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俞宝荣连连点头,顿时感觉自己仿佛在上课,还趁此机会把万兴几个编剧导演,南龙,都叫过来了,光明正大地蹭课,脸皮厚的无以复加。
这时候的光景又跟以往不一样了,阿春头顶上的名号是“国际大导演”,给谁上课都不过分。
特别是在讲西方电影这方面。
阿春:“……”不过分不代表她愿意上课啊。
不过也因为这样,阿春看出了万兴跟新戏剧的区别,新戏剧其实多多少少还是端着架子的。或者也可以说,都是平等的关系,顶多是个上下级,谁都有自己的傲气。
万兴则很奇怪,俞宝荣几乎是一呼百应,南龙闯荡荷里活失败是没错,但他手底下也有不少特技(武术替身)演员,叫南家班。可这样的南龙,在万兴也就是给俞宝荣端茶递水的小弟。
很像旧社会的草台班子。
这样一想,阿春顿时想起未来万兴拍过的一部艺术片,讲的是戏班子的故事。师父是学武术的大师,后来又学了戏剧,来了红港办了个学校,教导十几个孩子,最终因为经营不善,学习倒闭,但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最后成为了各自领域的精英的故事。
按照这年头什么片子都得抄点什么的习惯,阿春很难不怀疑这部片子就是他们的自传,能看得出都是硬桥硬马的功底,包括戏剧,明显是下过苦功才能拍出来的。
阿春顺嘴问了一句,俞宝荣很爽快的承认了,他是大师兄,包括南龙在内好几个师兄弟都是在他手底下长大的,还挺惊讶于阿春的观察能力,不愧是能做导演的人。
既然有这个背景,那阿春就不客气了:“我们可以做一个群像的青春成长励志片。”
包括俞宝荣在内,所有人都茫然的看着她,每个字都能听得懂,合起来就像天书。
阿春举了个大概的例子,类似于一群歪七扭八的学生,最终在种种困难下成长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