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还算上道,其实这一路航行过来,就算是傻子也清楚,天下之大,远不是从前想象的那样。

    假如中原真是天下腹心之地,四周都是没开化的蛮夷,存天理,灭人欲。守着中原大地过安稳的日子,还真很难说就是错的。

    纵观儒家的千年发展史,这么学问绝对不是迂腐落后的,恰恰相反,儒家不断修正发展,适应现实需要。最巅峰的极致,哪怕是蛮夷南下,夺取了天下,一样要借助儒家治理国家。

    单从学问上讲,儒家的确足够成功了。

    奈何外面风云变幻,当工业文明以降维打击的模式,席卷世界的时候,儒家就一败涂地了。

    看起来似乎是很惨,不过把世界其他的文明古国拿出来,什么天竺啊,波斯啊,埃及啊……貌似儒家又不是那么差劲了。

    反正儒家这玩意,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只要稍微给点机会,立刻能修正出一套适应社会的全新形态。

    这不,朱熹就已经迈出了官家的一步,天下这么大,没法守着中原过日子,那人欲就不能灭,以人欲求天理。

    没错,新的理学出现了!

    说实话,朱熹悟到了这一步,还真和赵桓的关系不大。

    他们君臣从马六甲出来,到了印度洋,朱熹是怀着一颗朝圣的心,去了天竺。毕竟任何一个饱览群书的人都知道,玄奘法师曾经到过天竺求学。

    而佛经之中描绘的极乐世界,遍地金银琉璃,百姓平和安乐,简直就是理想的国度。

    任何一个追求心灵净化的,都不免沉迷释教。

    其实佛学刚刚传入中原的时候,儒家和佛门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佛家遁世逃避的主张,跟儒家治国平天下完全南辕北辙。

    而且佛家不事生产,指望着信徒供奉,于国于家,都没有任何好处。

    儒家看不上佛门,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在历史上,多次发生灭佛,更是理所当然。

    但是佛家作为一套完整的学说,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佛家有着无与伦比的维稳能力,能够软化人心,弱化斗志,安抚怀才不遇的士大夫,糊弄愚夫蠢妇……渐渐地,佛家的主张也被朝廷吸收,当做教化百姓的法宝。

    就这样,在唐以后,尤其是五代以来,佛门在中原发展还算不错,不然也不会有大相国寺和灵隐寺这种超级巨无霸了。

    倒是在赵桓即位之后,佛门备受打击,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为此还有不少人咒骂赵桓,说他早晚会遭报应。

    朱熹对此也没有太多的看法,他觉得官家过分,但是他又不敢质疑赵官家,还能怎么办,对付着过吧!

    可是当他到了天竺,见识了“极乐世界”的情况之后,这位彻底惊呆了。

    他终于明白,“士”发展到了极致,是个什么样子……那就是两手不沾阳春水,永远高高在上的婆罗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