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甚至规定不许提郑知常的名字,把郑氏家族一扫而光,而且还把郑知常效仿大宋,创立的邸报废掉了,任何看邸报的,都要下大狱。

    不管是高丽的,就连大宋的也不行。

    他们还规定读书只许读原来的儒家经典,自靖康以来的玩意,都不准存在于高丽……

    这一番折腾下来,不说百姓损失多少,光是高丽的读书人,就有三分之一以上,被迫出逃,其中大部分逃到了大宋,还有一部分逃到了倭国。

    反正高丽已经不能呆了。

    随着读书人的锐减,高丽的世家又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读书人治理地方……原本效仿中原建立起来的官僚体系崩塌了。

    官僚体系的崩塌,带来的可怕后果就是地方家族继续做大。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世家大族了,而是多如牛毛的地主豪绅,乃至寺庙势力,乱七八糟的,把持了地方郡县。

    发展到了这一步,老百姓的压力何至于昔日十倍!

    就算是高丽百姓忍耐能力强,却也是受不了了,更多的起义,更多的乱局……长时间的动乱,高丽国脆弱的家底已经所剩无几。

    为了继续打仗,双方不得不买卖俘虏,妇女……韦氏一次性就买了五百个年轻女子,可见人口贸易规模之大。

    折腾到了这一步,高丽内部也已经无可奈何,再打下去,那就不是亡国,而是灭种了。

    经过了一番往来交涉,以郑仲夫和李义方为首的两个人,拥立只有七岁的王皓为国主。

    这个王皓的身世相当悲惨,当初金国杀入高丽,郑知常等逃亡大宋,朝鲜王室土崩瓦解,他的母妃还没生产,挺着大肚子,逃回了娘家躲避,五个月后,生下了王皓。

    七年之间,不光是战战兢兢那么简单,因为害怕泄露身份,甚至是按照女孩来养,穿着花裙子,梳着女孩的发髻……就这么个小娃娃,他能干什么?

    毫无疑问,权柄都落在了郑氏和李氏的手里。

    这两位先压下去大部分地方的叛乱,然后着手治国。

    郑仲夫是武人出身,最嫉恨文官,这位干脆下令,逮捕西京两班,捣毁学堂,抓捕一切不听话的士人。把他们视作乱源,收缴文人家产,充作军饷

    而李义方则是为了弥补亏空,下令征税,一口气预征三十年的田赋,刮捡地皮,就往死里整。把搜刮来的钱财,用来扩军,增加兵力。

    他们不断盘剥无度,还不断攻讦,扩军备战,郑氏和李氏的战斗,似乎也要一触即发……

    面对这个东亚小海地,古代赤道几内亚,赵桓也有点无可奈何……好像用力过猛了。

    原本赵桓希望的是借着下面百姓的举事,清理掉高丽的世家,打破原来的结构,好让大宋顺利接手。

    可现在弄来弄去,世家的力量受到了打击,地方也乱了……可读书人损失惨重,民生凋敝,老百姓无以为生,几乎所有势力,都遭到了惨重损失,通过战争,郑氏和李氏脱颖而出,依旧把持着高丽的大部分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