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听到第一个要对鞑子开刀,顿时来了精神,这个军事发烧友环顾面前的军界精英,半是试探、半是兜售着自己的军事构想:

    “年前皇上御驾亲征,在海上打退倭寇,一举收复台湾,连红毛人······嗯,连荷兰人都不是敌手,王旅长和梁团长,还有关队长,几位率领新军轻易就收拾了那帮荷兰人。我闻皇上大练新军,新军只怕已经超过了十万之数,以我之见,只要出动三万新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朝鲜北进,另一路直接登陆辽东,则大明收复辽东,灭了鞑子,指日可待。”

    顾炎武对于海上击退日本人、一举收复台湾的大明陆海军,只道皆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假以时日,必然天下无敌。顾炎武毕竟没有亲历与日本人的海战,所有的认知都是通过道听途说得来,《明报》报道的还算靠谱,而通过评书和小道传闻所得,则是五花八门,每每演绎成了海上伏魔擒妖的各式版本。不管怎么样,在顾炎武心目中“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自然是选择性地相信大明之战力远在日本人之上,至于荷兰人,就更不用提了。如今大明雄师挟得胜之威,扫荡鞑子,那当然是手到擒来。

    在坐的五个人中,只有赵一均经历了那场海上生死大战,至今记忆犹新,当日战事之惨烈,战况之危急,说大明水师命悬一线也绝不夸张,岂是一句轻描淡写的“打退倭寇”就能形容的。赵一均苦笑了一声,说道:

    “秘书长先生,不要忘了,鞑子这次暗杀,用的是日本人的先进手雷,故此,攻打鞑子,可不能不考虑日本人在后面捣鬼。鞑子若还是以前的战法,以骑射之道与我大明相抗衡,则可毫不夸张地说,只须两万新军即可扫平辽东。不过鞑子若从日本人那里买到新式武器,而日本人的武器威力不可小觑,如此一来,要想一举灭了鞑子,事情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王夫之心知大明的手雷威力远不如日式手雷,也叹道:

    “唉!想不到日本人的手雷威力居然有如此之大!实乃匪夷所思,鞑子若是和倭寇勾结,确是一件棘手的事。”

    王夫之对于在台湾轻松击败荷兰人,其时尚在感叹己方的武器优势巨大,甚至提出不论谁去指挥都能获胜,王夫之这一论点便被指为典型的“唯武器论”。事后皇上还亲自提点过自己,王夫之的“武器制胜论”这才刹住车,转而潜心钻研适合于新式武器的新战法。

    王夫之蘸着酒水,在桌上划将起来,接着说道:

    “若是日本人出动铁船,在海上拦截我大明水师,登陆辽东或者运兵朝鲜,只怕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好在年前就有一批援朝的志愿军去了朝鲜,为今之计,唯有通过朝鲜对鞑子发起进攻才是可行之策。”

    赵一均心中暗暗一惊,自己原也是主张登陆辽东作战的,然而据王夫之所说,日本人的铁船若是在海上拦截运兵船,登陆能不能顺利实施那就有点悬了。就算登陆成功,若是海上补给或者海上退路被日本人的铁船所阻,陆上作战究竟能打成什么样子,还真是难说得很。若是鞑子装备了日本人的先进武器,战事一旦打成焦灼态势,大明远征军没有稳固后方,最终的结果便不堪设想。想到此处,连连点头。

    关赞唐听罢不以为然,淡淡一笑道:

    “打鞑子,不见得就非要大军出动,看来得我们特战队出马了,我们特战队小而精,我看由我们配合援朝志愿军作战就够了。要说收拾鞑子,我们的特战队比大队人马更管用。”

    关赞唐的特种作战大队成立不久,根据崇祯原来的计划,特战大队本应该再过一段时间才成立。不错!狙击步枪是有了,不过还得有自动火器,否则特战队的火力得不到保证。但是日本人穿越之后,应对紧急情况的特战大队不得不提前成立,特战大队装备的是弹夹备弹十发的步枪,这种步枪命名为“45式”步枪,也就是比甲申式步枪多一个弹夹而已。不过特战大队从经历过台湾陆战、海战的将士中严格选拔,最后选出200人,差不多是三十人当中选拔一人,号称大明新军精锐之精锐。军中都不知道这特战队究竟要作何妙用,难道真的要用在对鞑子作战?

    梁永南今天喝得有点多了,但还没有到喝醉的地步。梁永南在收复台湾之后积功升为团长,大局观已经不比从前。打鞑子可不同于远征台湾,台湾毕竟才有不到两千荷兰人,而鞑子在辽东苦心经营几十年,而且屡胜明军,士气旺盛,要寄希望雷霆一击迅速打垮鞑子,恐怕不见得现实。加之鞑子有了日本人的新式武器,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显然是一厢情愿。为今之计,最好的策略还是稳打稳扎,可以考虑的对清作战计划还是立足朝鲜北伐。嗯,不知道谁会出任大明统帅。

    梁永南仗着酒意,也不管在这场合议论这事合不合适,张口就说:

    “看来出兵朝鲜,在朝鲜北上攻打鞑子已是大势所趋,却不知道此次会派谁挂帅?皇上亲征是不可能了,却不知道是哪位将军出马领兵援朝?”

    关赞唐满口酒气,夺口而出:

    “这还不好说,不是汪幼清,便是张煌言,还能有谁?”

    顾炎武今天也明显喝多了,舌头有点大,但是不妨碍他对于挂帅人选的推测,说道:

    “我看两位旅长都是不错的挂帅人选,王旅长打了莱州和台湾战役,赵旅长打了海战和攻取淡水之战,呵呵,都是······都是大明的虎将······虎将!来,来,来,为大明虎将干一杯······,干······干一杯!”

    这边在酒楼讨论究竟会由谁出任援朝统帅,崇祯和王承恩也在商议同样的问题。崇祯问王承恩:

    “你看派吴三桂去朝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