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眼前这个书生也就二十多岁一个青年,风流倜傥,纶巾羽扇。

    头上戴着的纶巾不是太多见,手中摇的羽扇则是特有名。

    纶巾不多见的原因,是因为现代人早就不用这种东西束头了。

    他们或者是留个现代发型,就此招摇过市;或者带个帽子,用来遮盖脑袋。

    又省事有安,遮凉保暖的性能还特好。

    纶巾,就是一个三尺见方的青布,用一个特殊的方法,包在脑袋上。

    因为早期的时候,诸葛亮专门带着个东西,因此又称之为“诸葛巾”。

    这种诸葛巾,因为按当时也就是汉代的长度是三尺见方,那时的一尺,相当于现代的6.93寸,也就是接近7寸。

    所以到了现代,这种纶巾,也就是长宽各有二市尺的一块方布了。

    要说这样一块方布,如何飘逸洒脱的绑在脑袋上,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绑的不好的话,不但不能给佩戴的男子增加什么招风度数,反而成了他的累赘。

    没见到那个玄空道长,好好的一顶混元巾道士帽都给他搞丢了,何况那个不是帽子只是一块方布的纶巾。

    相比之下,儒家对于帽子的重视程度更加高于道教,因为他们向来提倡衣冠正代表的是心术正。

    甚至还说什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由此而知,那个帽子不但要带,而且必须要戴正。

    不戴、戴个破帽子、戴了帽子又搞丢了,都是不成体统的。

    而儒家把正衣冠、知兴替、知得失,并列在一起,就知道这三者是贤人大德别不可少的基础要求。

    而在这三个要求中,正衣冠摆在第一位,可见衣冠不整,在儒家眼里,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贩夫走卒之流。

    因此,儒家士子出来行走,会见各方成名人士,端端正正戴一顶好帽子是必不能少的。

    有了好帽子,当然就要有配套的服装搭配在一起,否则就成了吓唬乌鸦的稻草人。

    还有一说,现在西人的服装流行,正式场合不穿西装,就觉得没有入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