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仕为官确实需要交际打点的地方甚多,但如今晚辈刚入仕不久,根基不稳,大肆收购田地恐造成不利影响。”

    “舅舅与族中长辈这番好意,晚辈就心领了。”

    有一说一,明朝官员如果家境底子不够殷实的话,担任京官之後那是真的穷,翰林更是穷b中的战斗机!

    原因就在於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他出身贫寒见识过社会底层的黑暗面,就把贪腐问题全部归咎於官员奢侈享受。

    朱元璋认为治理国家当以德贤为先,贤者天下之望也。然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有养其廉耻然後可责其成功。

    这种思维属於标准的儒家“修身”观念,官员只要吃饱饭就行,然後提高自己的品行C守、廉洁自律,天下就自然没有了贪腐问题。

    於是乎朱元璋把官员俸禄标准订的很低,像沈忆宸这般六品官员,一年禄米为一百二十石,摺合银钱为六十两。

    明初阶段每个月能发个五两银子,吃饭什麽的其实也够了,中产阶级水平还是有的。但问题在於朝廷的俸禄制度,并不是直接发放银子,而是发放禄米。

    你要全部发放大米,官员们其实也能接受,粮食在任何时代都能称得上y通货。结果到了後面,把禄米给折算成宝钞、绢布、苏木、胡椒等物品。

    而且这个折算定价标准,不按市场规律来,朝廷说这绢布什麽的值多少钱,它就值多少钱!

    随着时代发展,各种物品价格也出现了极大变化。到了正统年间市场价一匹布四钱银子,一石米三钱,两者仅仅相差一钱。

    然而在朝廷定价中,一匹布能值十三石米,沈忆宸一个月俸禄到手连两匹布都换不到。这样下来都已经不是全家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能保证自己不饿Si都得感谢老天风调雨顺。

    偏偏朱元璋在大明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後续皇帝只能通过柴薪银、皁隶银等等方式,去补贴官员的吃穿用度,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果明朝就出现了一种诡异的状况,官员越反腐越贪,不贪也得贪,否则就活不下去。

    从朱元璋的全员反腐到全员皆贪的转变,仅仅过去几十年而已。

    利用士大夫免税特权,接受乡邻族人的田亩挂靠,算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敛财手段了,也被明朝包括朝廷在内整个社会所接受。

    只不过土地是有限的,长期Ga0下去无异於饮鸩止渴,沈忆宸日後如果想在这件事情上有所作为的话,就不能在自己身上开这道口子。

    听见沈忆宸婉拒,这下几名母族长辈坐不住了,二舅公立马开口劝说道:“忆宸你此言也有理,要不这样,先挂靠族中三千亩上好水田。次等田地以及旱地,日後再挂靠到你的名下,这样就不会引发外界非议了。”

    在二舅公看来,没入仕的举人都能免税一千二百亩地,沈忆宸可是三元及第的状元公,前期挂靠三千亩地不过分吧?

    等来年官场站稳了,再把族中其他田地都挂靠在沈忆宸名下,甚至还可以徵收村上外姓人的地。

    可谓一人得道,J犬升天。

    听到这话,沈忆宸简直哭笑不得,这应该是说他们纯朴呢,还是该说他们愚笨呢?

    自己这番婉拒放在官场上面,老油条们能秒懂弦外之音。结果这几个母族长辈,还真以为是担心外界的看法跟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