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姜翰文估计的一样,刘建虽然已经没有了勇气,但作为三朝老臣,对祸事来临之后利弊的权衡却是有的,无论如何,他都会竭力把这件事拦在自己身上。

    没摊上谋逆大罪是意外中的意外,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不至于被灭门。但是,在京城私藏几十名精锐武士,却也绝对不是小事。

    所以,皇帝知道此事立即就怒火中烧了吧?刘建战战兢兢的想着,所以,才会没有责问他、没有知会他,就让刘协把那个庄子端掉了。

    对于庄子上的五十多个武士,刘建知道的很清楚,那是成郡王准备的一把利剑,可以切割任何阻碍的利剑。强如侍卫营,也绝不可能轻松拿下那五十多个人。

    刘建完全能想象到侍卫营精锐折损之后,皇帝的震怒。

    现在,只能用他的自辩折子和他的态度,来给自己和一家老小争得生机了。

    这时,他一点儿没想过依靠成郡王替他周旋,只是在心里祈祷,成郡王和他的部属,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要冒头。让他孤零零的承担此事,才是最最安全的。

    不用人催促,刘建就把阖府上下的惶恐和愁云放在一旁,在当天傍晚,百般斟酌的写了折子,好言央告禁卫即刻送进皇宫。之后又被转出,交到阁部。

    阁部四个老臣同样不知道刘建犯事的内幕,但他们有政/治经验和敏锐啊,只从刘协的果断就能看出皇帝的态度。

    而且这件事本身也很严重,几十个功夫高强的武士隐匿在京城外,不管怎么看,这事儿都很严重。

    他们身处阁部,清楚知道那天晚上是刘协亲自出手,先带了三十名侍卫高手对庄子进行突袭。

    随后三百名侍卫高手,分五次、每次六十人冲进战局,用源源不断的援兵,不断打击那庄子里武士的意志,直到他们对前路无望,就地自裁,这场以多打少的突袭才算结束。

    为此,侍卫营付出了三死、八十余人负伤的代价。

    可想而知,城外庄子上隐匿着这样一直武力,如果是他们的敌对方,这将是如何的恐怖。

    别说谋算哪个大臣,就是趁着皇帝出城巡视或者狩猎,突然发动袭击,很可能会得手。

    正是鉴于事件严重,在皇帝责令刘建上折自辩之后,何守礼等人就在等折子送来。

    此等恶劣事件,皇帝允许刘建自辩,他有保住脑袋的机会就不错了,折子一定不敢拖延,很可能随时写好,随时就送来了。

    虽然此刻已是散衙时间,何守礼四人很有默契的谁都没走,而是留在阁部议论刘建怎么会做这么蠢的事。

    待到从皇宫转过来的自辩折子送上,四人挨个看过,都是大眼瞪小眼的无语。

    刘建给出的解释很扯这两年,他觉得自己年岁渐高,已经无法在朝堂上拥有显赫地位,而自家子孙又没一个能撑起家门的,然后他就脑抽了。为了让自己有一个虚幻的强大假象,凡见到强有力的武士,便积极招揽。这些武士有互相交好、还有知道哪里有武艺高超的人,也有介绍。于是,这两年就被他招揽了这么多。

    最后,刘建泣血请罪是他老糊涂了,只顾自己虚荣,纠集了如此多武力高强之人,其中不乏恶徒和江洋大盗。而他竟然糊涂到相信他们会弃恶从善,以至于他们面对朝廷缉拿还敢反抗。作为一个多年食朝廷俸禄的老臣,他愧对皇上、愧对朝廷,甘愿伏法。

    何守礼等四人之前做过很多猜测,却都没法儿解释刘建做这种事的原因。这时看了刘建的折子,四人依然觉得这理由匪夷所思。

    但思来想去,好像也只有这个解释才算勉强说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