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郡,郡府主城。

    这个边地城池,近来可谓是饱受战火摧残,受伤不已。

    城池几度易手,先是匈奴人与城内官员明争暗斗,然后唐军过境接受城池,紧接着匈奴人又打来了,你争我夺不知什么时候到头。

    正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谁能忍受**的三番五次袭扰,唐军还好,至少他们打算在并州安家,没有像在洛阳时那么过分,严守五章约法。

    匈奴人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他们要的是两脚羊,除了青壮与女人,其他人的下场惨不忍睹。

    城中百姓不堪战火洗礼,大都拖家带口的躲避兵祸逃难去了,一些人不愿放弃家业,最终只能抓走当苦力,或者给匈奴人配种当生育的牲畜。

    此时整个定襄郡,几乎都是匈奴人定居,其中有匈奴士兵以及附属奴隶,他们是打算在定襄常驻,加上此地又是进攻并州的桥头堡,士兵们拖家带口也不稀奇。

    城内原先有六万多匈奴士兵驻扎,后面又陆陆续续增持的士兵,加上其中家属,至少有十几万匈奴人。

    栾提呼厨权,匈奴右贤王,大单于胞弟,定襄郡汇集了部族近三分之一的兵力,自然要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坐镇。

    在左贤王刘豹带兵前往洛阳之后,数来数去匈奴中也就只有单于胞弟,右贤王呼厨权合适。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匈奴的统治架构,右贤王的地位在匈奴公中是靠前列队,甚至能排到前三,公元前三世纪,匈奴在北方草原建立起第一个庞大的游牧民族政权。

    其统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以单于庭为中心,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为地方四大国。

    匈奴单于是最高统治者,单于之下,左贤王是地位最尊贵、权力最高的职官,也经常作为单于之位的第一继承人选,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太子。

    出任左贤王的匈奴贵族,大多为匈奴单于的弟弟或者儿子,他们与单于血缘关系亲近而且地位尊贵,有极大的可能成为未来单于。

    相较于左贤王的尊贵,右贤王也算得上是匈奴的三号人物,右同时也是匈奴政权中的一个职官,是其最大的地方行政、军事机构,也是四大国之一的封王。

    匈奴列传记载,在匈奴职官制中,右贤王的地位次于左贤王、左谷蠡王而居第三,为右方诸王之首,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蠢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證王,谓之四角;

    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禹輯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皆单于子弟,次第当为单于者也。

    从这里可以简单明了的看出,匈奴人的统治阶级与中原大同小异,都是以王室宗亲为首,地方贵族头人为辅,共同组成了一个势利集合体。

    制度上有些差矣,但内里的道道,其实都差不多,没有所谓强最优最劣。

    南匈奴虽算不上真正的匈奴正统,也是从匈奴分裂出来的不是,哪怕是一小撮,人家也继承了匈奴一些传统。

    其实匈奴或者说北牧族还是很强悍的,他们与中原朝廷或者说是大汉纠缠百年,却从未被征服过,最多就是被打的不敢肆意南下而已。

    中原历史中的封建王朝,真正征服他们的只有李唐和野猪皮,前者武力玩的很溜,后者正治手腕更高超,至于其他朝代只能说一言难尽,就算是牛逼烘烘的汉武,最多也只是弄个两败俱伤罢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夸张,汉武帝那么牛逼,岂是区区李二野猪皮之流可比,其实还真不一定,三者若放在同一个时期较量,那就真的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