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赚钱的想法,韩铭开始在脑海里构建具体方案。

    想要快速赚钱,必须选一个制造简单,并且能卖出高价的奢侈品。

    这一波快钱,目标客户就是那些世家大族,懂得享受生活的有钱人。

    基于这两个条件,韩铭在纸上,写下了白糖两个字。

    这也是他为数不多,能记得制作方法的东西,这个方法还是上课时听老师讲的。

    医学专业,自然避免不了接触酒精。而作为主要成分的乙醇,前世今生自然都要被讲一遍。从酒的历史,到后来的各种果酒,善于发散思维的老师,一一道来。

    最后,还带着神秘的笑容说起,其实用甘蔗提炼出来的乙醇,品质很不错。

    作为常识,现代工业一般都是,用淀粉含量丰富的作物去提炼乙醇。甘蔗,则是糖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

    虽说在化学上,这个方法行得通,可大家一般都接触不到。

    有了好奇心,韩铭就记在了心里,在老师讲完之后,还特意去看了看。

    至于为什么选白糖,而不是更为熟悉,操作更为便捷的酒呢?

    因为,单单提高酒的烈性程度,不改进口感,不会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卖不上价。

    酒和茶叶类似,质量如何,并不仅仅取决于一个因素。入口如何,给舌尖的反馈是什么样的,是否会刺激喉咙,喝完之后整个人的感觉,都会影响酒的品质。

    并不是说,古人喝的酒度数不高,他们就不懂得品酒。口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不能很好地中和口感与酒精含量,仅仅只能作为烈性的下品酒类。

    善于品酒的人,初次喝到高度酒,可能会觉得新鲜。喝个两次,他们就会认为,这还不如民间的米酒好喝。

    在现代,酿酒工艺如此完善,真正能走出国门的,也就那么几种。而销量最好的,也不是以度数取胜。真正赢得老外倾心的原因,还是那入口绵长,芳香醇厚的口感。

    所以,哪怕韩铭用蒸馏之法,制作出了高度酒。除非碰到好这一口的,否则很大可能会砸自己手里。

    亏肯定不会亏,达不到目的是一定的。既然想起来了,那烈酒这种东西也不能放过。

    只不过,要等商队组建以后,高价卖给那些,时常要靠喝酒御寒的草原人。

    白糖则不一样,简单粗暴的甜度,优雅精美的外观,这就是一个大杀器。

    华夏制糖历史悠久,从春秋时期类似麦芽糖的产品,到甘蔗出现后的糖块。糖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却依旧没有很大改观。

    直到唐朝时期,一人灭一国的猛男出现,从印度带回了白糖的制作手法。

    然而受工艺所限,产量是一个问题,杂质是另一个问题。虽然叫白糖,可颜色也不是很白。韩铭在吉州的小院见过,和现代的黄冰糖颜色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