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科学院,将科学院的地位提升到等同于六部的高度,并且收拢一些有技术懂创新的匠户进来,让他们享有一定的虚衔,每月按时发放一定的补助,让他们潜心在科学院中交流和学习,并且每月一段时间让他们进入作坊详细的教导工匠如何改进相关锻造流程,这样下来,那些拥有了所谓祖传秘方的人才有可能趋之若鹜,凭着自己的秘方加入科学院与大家共同分享知识。
在古代,匠户和商人的地位极低,如果能够通过官位品级和酬劳来吸引他们,恐怕谁也不愿意去依靠所谓的秘方混饭吃,这种方式可能比前者更加富足,但是得不到相应的地位,反而处处被人瞧不起,就连他们的子孙也规定是不能考取功名的,若想改变命运,只有脱离贱籍,三代之后,子孙才能恢复应有的社会地位。
科学院的制度对于这些人是十分有吸引力的,它不但提供了另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而且朱骏还打算构思相关专利的收费问题,不过这个想法也只能想想罢了,要想成立至少也是一年以后的事,朱骏可以想见,到了那个时候保守官员们将会激起多大的反弹,恐怕就连一直支持自己的沐天波也会跳出来反对自己。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名言并不只是挂在口头的空话而已,这是整个士大夫阶层的骄傲,是整个儒家文明的核心,下贱的匠户和商人凭着一点手艺就想获得和悬梁苦读的士子们同样的待遇,那么阻力可想而知。
朱骏在前世并不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可是到了这个时代却因为前世的思想成为了主流的背叛者,凭着一己之力去对抗整个世俗的力量显然并非这么容易,越是激烈的改革只会引发更加激烈的反弹而已,朱骏没有那种独斗天下士人的魄力,只能被迫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潜移默化。
抛开杂念,朱骏一门心思的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水泥的制造上,水泥在后世的应用十分广泛,朱骏打算先用水泥在村外修建一些工事以应将来的变故。
水泥的制造工艺十分简单,配料也只有简单的几种,只不过因为这个时代的局限,制作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
朱骏先让人将土瓦城运来的石灰石碾成粉末,在没有机器的时代里,将石头碾成粉末是十分困难且旷日时久的事,好在石灰石并不坚硬,众人合力之下,整整半个上午竟磨出了整整六十来斤粉末,虽然相对于朱骏来说成绩并不理想,但现在只是试制阶段,倒并不强求产量。
接下来便是用粘土与石灰石相互混合起来,几十个挑夫运来一担担的粘土倒入一个装载着石灰粉的大坑,很快,又有几十人拿着铁铲在坑中上下翻动,让石灰粉与粘土充分的混合在一起,足足忙活了两个时辰,水泥的初步工序总算完成。
朱骏看天色已晚,便让工匠们先回去歇息,自己却采样了一些混泥土回到茅屋。
“小桂子,你去弄口锅来到屋外去生起火,记住,火势一定要大,待铁锅红透之后再来叫朕。”朱骏小心翼翼的将混泥土包成一团,放在桌上。
“皇上,可是又有什么新鲜玩意吗?奴婢这就去办。”小桂子献媚似的嘻嘻笑着道,他一直是永历帝的随身小太监,自从朱骏冒充永历帝之后,他突然发现朱骏的脾气变得极好,对待他这种小太监也不再是胡乱责骂了,原本颤颤惊惊的小桂子也显得开朗起来,有时见朱骏心情好时也会跟着说几句玩笑话。
“快去快回,朕急着用,对了,你去将沐指挥使也叫来,朕有些事要问他。”朱骏脱下外衣,大剌剌的躺在榻上,闭眼假寐。
片刻功夫,沐剑铭便急匆匆的来了,他显然是刚从训练中脱身出来,全身披着铠甲,满身都散发着一股臭汗味,礼毕之后,沐剑铭道:“皇上召见末将前来可有什么吩咐,末将这就去办。”
朱骏微微张眸,侧身翻起床,不由得打量了沐剑铭一眼,只见他原本白净的脸变得黑了不少,颚下也长出一截粗短的胡须,脸上清瘦了许多,自然知道这些天他练兵幸苦之故。
“为将者就该与士卒们共甘苦,共患难,你做的很好,朕看你并没有偷懒。”朱骏站起身拍了拍沐剑铭厚实的肩膀赞赏了一句。
沐剑铭脸色微红:“皇上严重了,末将原本并没有这么好的,只是那些海…不,是水师的人三番两次要向神机营挑战,末将怕失了面子,这才勤加操练。”
朱骏心念一动,既然能将工匠作坊一分为二让他们参与竞争为什么军队不行呢?不过这只是一个想法,具体的方案还未确认,朱骏只笑了笑,道:“朕让你来,是想和你研究研究建筑弩塔的事,朕打算在村外、谷口等要地建筑一批坚固的防御工事,你是神机营的指挥使,自然应该知道弩手处在什么位置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沐剑铭道:“皇上可是想建城墙吗?既然想发挥弩手的优势,自然是越高越好,这样能够增加弓弩的射程,也可提升一些弩手的视野,只是城墙若是修建的太高,实在耗费糜多,得不偿失,一切还得皇上做主,末将以为,应该定在三米高便足够了。”
朱骏点头:“有点道理,你过来。”他一边说,一边走到桌案,直到沐剑铭走近,这才从桌案上拾起一只毛笔,蘸了些墨水之后,摊开一卷纸轴,在纸上画了起来。
片刻之后,朱骏才长舒了口气,抛下笔指着纸卷道:“你来看看,假若按这样来打造,是否合理?”
沐剑铭定睛一看,只见纸上画了一条笔直的直线,直线之上各自画着各种凹凸的小台,小台边标明了尺寸,有的高出一米,有的高出两米甚至三米。
朱骏指着那直线解释道:“这条线便是城墙,高三米。”他又指着纸上的小台道:“在这三米城墙上,再按小台的高度提高一至三米,如此,一些弓弩并不出众的弩手只需站在三米的城墙便可击敌,而一切眼力较好,射击精准的弩手则按他们各自的能力分别放置在三米至一米的高台上,以求增加他们的射程、视野,这样既省了一些费用,又能依靠各自的能力选择适合的位置,大家各司其职,也并不比那些四五米高的城墙防卫要差。”
在古代,匠户和商人的地位极低,如果能够通过官位品级和酬劳来吸引他们,恐怕谁也不愿意去依靠所谓的秘方混饭吃,这种方式可能比前者更加富足,但是得不到相应的地位,反而处处被人瞧不起,就连他们的子孙也规定是不能考取功名的,若想改变命运,只有脱离贱籍,三代之后,子孙才能恢复应有的社会地位。
科学院的制度对于这些人是十分有吸引力的,它不但提供了另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而且朱骏还打算构思相关专利的收费问题,不过这个想法也只能想想罢了,要想成立至少也是一年以后的事,朱骏可以想见,到了那个时候保守官员们将会激起多大的反弹,恐怕就连一直支持自己的沐天波也会跳出来反对自己。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名言并不只是挂在口头的空话而已,这是整个士大夫阶层的骄傲,是整个儒家文明的核心,下贱的匠户和商人凭着一点手艺就想获得和悬梁苦读的士子们同样的待遇,那么阻力可想而知。
朱骏在前世并不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可是到了这个时代却因为前世的思想成为了主流的背叛者,凭着一己之力去对抗整个世俗的力量显然并非这么容易,越是激烈的改革只会引发更加激烈的反弹而已,朱骏没有那种独斗天下士人的魄力,只能被迫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潜移默化。
抛开杂念,朱骏一门心思的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水泥的制造上,水泥在后世的应用十分广泛,朱骏打算先用水泥在村外修建一些工事以应将来的变故。
水泥的制造工艺十分简单,配料也只有简单的几种,只不过因为这个时代的局限,制作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
朱骏先让人将土瓦城运来的石灰石碾成粉末,在没有机器的时代里,将石头碾成粉末是十分困难且旷日时久的事,好在石灰石并不坚硬,众人合力之下,整整半个上午竟磨出了整整六十来斤粉末,虽然相对于朱骏来说成绩并不理想,但现在只是试制阶段,倒并不强求产量。
接下来便是用粘土与石灰石相互混合起来,几十个挑夫运来一担担的粘土倒入一个装载着石灰粉的大坑,很快,又有几十人拿着铁铲在坑中上下翻动,让石灰粉与粘土充分的混合在一起,足足忙活了两个时辰,水泥的初步工序总算完成。
朱骏看天色已晚,便让工匠们先回去歇息,自己却采样了一些混泥土回到茅屋。
“小桂子,你去弄口锅来到屋外去生起火,记住,火势一定要大,待铁锅红透之后再来叫朕。”朱骏小心翼翼的将混泥土包成一团,放在桌上。
“皇上,可是又有什么新鲜玩意吗?奴婢这就去办。”小桂子献媚似的嘻嘻笑着道,他一直是永历帝的随身小太监,自从朱骏冒充永历帝之后,他突然发现朱骏的脾气变得极好,对待他这种小太监也不再是胡乱责骂了,原本颤颤惊惊的小桂子也显得开朗起来,有时见朱骏心情好时也会跟着说几句玩笑话。
“快去快回,朕急着用,对了,你去将沐指挥使也叫来,朕有些事要问他。”朱骏脱下外衣,大剌剌的躺在榻上,闭眼假寐。
片刻功夫,沐剑铭便急匆匆的来了,他显然是刚从训练中脱身出来,全身披着铠甲,满身都散发着一股臭汗味,礼毕之后,沐剑铭道:“皇上召见末将前来可有什么吩咐,末将这就去办。”
朱骏微微张眸,侧身翻起床,不由得打量了沐剑铭一眼,只见他原本白净的脸变得黑了不少,颚下也长出一截粗短的胡须,脸上清瘦了许多,自然知道这些天他练兵幸苦之故。
“为将者就该与士卒们共甘苦,共患难,你做的很好,朕看你并没有偷懒。”朱骏站起身拍了拍沐剑铭厚实的肩膀赞赏了一句。
沐剑铭脸色微红:“皇上严重了,末将原本并没有这么好的,只是那些海…不,是水师的人三番两次要向神机营挑战,末将怕失了面子,这才勤加操练。”
朱骏心念一动,既然能将工匠作坊一分为二让他们参与竞争为什么军队不行呢?不过这只是一个想法,具体的方案还未确认,朱骏只笑了笑,道:“朕让你来,是想和你研究研究建筑弩塔的事,朕打算在村外、谷口等要地建筑一批坚固的防御工事,你是神机营的指挥使,自然应该知道弩手处在什么位置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沐剑铭道:“皇上可是想建城墙吗?既然想发挥弩手的优势,自然是越高越好,这样能够增加弓弩的射程,也可提升一些弩手的视野,只是城墙若是修建的太高,实在耗费糜多,得不偿失,一切还得皇上做主,末将以为,应该定在三米高便足够了。”
朱骏点头:“有点道理,你过来。”他一边说,一边走到桌案,直到沐剑铭走近,这才从桌案上拾起一只毛笔,蘸了些墨水之后,摊开一卷纸轴,在纸上画了起来。
片刻之后,朱骏才长舒了口气,抛下笔指着纸卷道:“你来看看,假若按这样来打造,是否合理?”
沐剑铭定睛一看,只见纸上画了一条笔直的直线,直线之上各自画着各种凹凸的小台,小台边标明了尺寸,有的高出一米,有的高出两米甚至三米。
朱骏指着那直线解释道:“这条线便是城墙,高三米。”他又指着纸上的小台道:“在这三米城墙上,再按小台的高度提高一至三米,如此,一些弓弩并不出众的弩手只需站在三米的城墙便可击敌,而一切眼力较好,射击精准的弩手则按他们各自的能力分别放置在三米至一米的高台上,以求增加他们的射程、视野,这样既省了一些费用,又能依靠各自的能力选择适合的位置,大家各司其职,也并不比那些四五米高的城墙防卫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