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承惠进入聚义堂,一眼就看见了坐在首位的李儒沛。

    饶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于承惠的神色也变化了,如此潇洒儒雅的小郎君,堂堂皇皇的坐在聚义堂的首位,居然成为了土匪,居然成为了土匪头子,这超出了他的思维范畴。

    “于员外来到山寨,蓬荜生辉,某很是荣幸,若是不介意,请称呼某为李郎。”

    李儒沛的声音传过来,尽管这声音之中还带有一丝少年郎君的稚气,可上位者的气质尽显其中,山寨出现了这等的人物,千古奇观,于承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敢,某专门到山寨来看看,也是想到关庄镇与山寨之间的口头协议,关庄镇的百姓实在困难,恐怕难以提供足够的粮食和钱财。”

    “于员外专程来到山寨,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山寨与关庄镇之间的协议吧,前些日子,官军曾经大规模的围剿山寨,进山之前,在关庄镇歇息一宿,于员外与刘都尉之间还有过交谈,于员外此次前来,是不是想着山寨已经被官军剿灭了。”

    看着上首的李儒沛,于承惠的感觉很是奇怪,少年郎的模样,最多刚刚成年,但说话的语气和姿态,却显得老辣,尽管说少年老成的少年郎君,于承惠见过一些,但说话总是会透露出来稚气,可眼前这位李郎,给人的感觉是饱经风霜、胸有成竹。

    于承惠有这种奇怪的感觉很正常,就算是唐末最年轻的节度使王镕,十岁成为了成德节度使,也是中和二年的事情,距今尚有三年的时间,其次就是皇上了,登基的时候十二岁,可惜皇上最为喜好的就是游玩,根本不爱过问政事。

    “李郎说的不错,某的确想着看看山寨的情形。”

    “山寨没有什么改变,官军已经离开。”

    短短一句话,犹如惊雷,震得于承惠头晕目眩,眼前的事实不容辩驳,官军可没有那么客气,绝不会主动撤走,这只能够说明一点,山寨击败了官军,迫使官军撤走了,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居然真的发生了。

    于承惠曾经与山寨寨主卢云彪和军士侯二接触,对两人的印象不好,特别是卢云彪,不过这次来到山寨,没有见到卢云彪与侯二,可能是山寨出现了什么变故,这也不奇怪,土匪之间本来就是你争我斗,你方唱罢我登台,不过这个新任寨主李郎,看上去不简单。

    “某曾经和山寨的卢云彪、侯二接触,不知道这两人去什么地方了。”

    “侯二押解卢云彪投奔官府,弃暗投明,如此大事,难道于员外不知晓。”

    “某是山野闲人,官府的事情,哪里能够知晓。”

    “于员外谦虚了,身为山野闲人,为百姓疾苦奔走,上至州衙、县衙,下至山寨,呕心沥血,拳拳之心令人感慨,某很是佩服。”

    “李郎既然说到了关庄镇百姓的事宜,某也想问问,山寨与关庄镇之间的协议,是某代表百姓商议的,可百姓实在拿不出来粮食,山寨是否能够宽宥一段时日。”

    “土匪就是土匪,于员外,你说呢。”

    “盗亦有道,某劝李郎,还是洁身自好,不要骚扰百姓。”

    “于员外的话语,令某想到了东都留守刘允章的《直谏书》,刘公言当今局势,国有九破,民有八苦和五去,直言人有五去而无一归,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官吏贪赃枉法,天下百姓哀嚎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百姓有冤无处诉,有苦无处申,濒临垂死边沿,真可谓是大乱之世,此等局势之下,于员外提出盗亦有道,提出洁身自好,表面看是劝某一心向善,可如此局势之下,某和兄弟们该如何的选择,还请于员外指出来一条道理,若是有官做、有饭吃,锦衣玉食,傻子才想着聚啸山林。”

    于承惠看着李儒沛,目瞪口呆,刘允章的《直谏书》,名气是很大的,但也就是在朝廷大臣之间流传,并未到民间,不知道这个李郎是怎么知道的,而且娓娓道来。

    李儒沛说出来的这些话语,只有读书人才能够说出来,寻常的百姓是不可能想到的,而且李儒沛说到的是有关国家兴衰的大事。也就在这短短的瞬间,于承惠的内心对这位李郎有了好感,他想着劝劝这位少年郎,不要屈尊山寨,有这等的学识,何不去朝廷效力,自己甚至可以想办法向朝中丞相推荐。

    “李郎谈吐不凡,才思敏捷,何不选择为朝廷效力,人无完人,金无赤足,若是李郎不介怀,某可以直接向朝廷举荐。”